爱婴室的母婴生意寒意浓浓

斑马消费

1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沈庹 来源|斑马消费(ID:banmaxiaofei)

母婴用品零售生意,还好不好做?

母婴用品零售第一股爱婴室,直接用今年前三季度业绩告诉外界,线上线下都很难。尤其是奶粉,特别难卖,已让人提前感受到凛冬。

母婴用品行业加速洗牌,给诸多玩家带来严峻考验,主打一站式采购和服务的模式,还灵不灵?

当行业从增量转换到存量时代,这些企业又靠什么实现增长?

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母婴零售第一股爱婴室(603214.SH)的日子,不太好过。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24.21亿元,同比减少7.65%;归母净利润4693.34万元,同比增长4.47%;扣非净利润仅有2110.18万元,同比下滑4.73%。

公司未披露业绩变动原因,结合今年中报来看,主要还是人口出生率下降,以及消费市场环境的变化。

据尼尔森数据,截至今年第二季度的12个月,中国母婴用品全渠道销售规模下滑9.5%。其中,线下渠道销售下滑13.5%,线上销售微增1%。

自去年开始,中国母婴零售行业就持续疲软。据公开数据,全年仅11.84%母婴门店业绩增长,8成母婴利润下行。

面对行业性的寒流,爱婴室只得从内部入手,降本增效。

今年上半年,公司通过对人员结构的优化调整,控制成本费用,使得在收入下降10.83%状况下,归母净利润同比微增0.56%。

今年前三季度,管理费用同比下降8.72%,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同比分别下降7.73%和30.60%。

与此同时,公司尽可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前三季度增加2.98亿元购买稳健型理财产品,获得投资收益合计1549.64万元。

业绩承压之下,公司还砍掉一些效益不好的门店。继去年关店55家后,今年又已关了32家,截至期末门店规模仅剩459家。

线上线下都不行

经过特殊3年,国内母婴行业加速洗牌,渠道多元、产品同质化,以及出生率下降,连锁母婴用品零售行业没有迎来想象中的春天。

据《2022年度中国母婴实体店消费数据分析报告》,去年,中国母婴门店月均销售额同比下滑8.1%;月均订单量和月均单店销售量,分别下滑15.6%和12.8%。

今年,这一趋势延续。今年1至5月,单店月均销售额、月均单店订单量继续下滑1.1%和3.8%。

爱婴室虽贵为上市公司,也无法独善其身。线上、线下业务同时拉胯。

今年上半年,公司门店销售、电子商务(包括线上平台)及批发业务收入,分别同比下滑10.07%、18.29%和72.77%。三季度,这一下滑的趋势不改。

奶粉是公司母婴门店的重点产品,是公司收入的半壁江山。

今年前三季度,奶粉收入同比下滑11.92%,实现收入13.72亿元,毛利率16.71%,同比下降1.4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用品类、棉纺类、玩具及出行收入,同比分别下滑12.58%、5.28%和5.39%。

长三角、华中是爱婴室两大重点市场区域,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区域的上海、浙江及江苏市场,收入同比分别下滑13.02%、1.08%和4.19%;华中区域的湖北、湖南及江西市场,分别下滑9.20%、10.32%及12.99%。

何来增长?

2007年,干了8年母婴用品销售的施琼,决定亲自上场。当年,他在上海市四川北路开出第一家爱婴室门店,开业前3天顾客排满长队,生意火爆异常。

爱婴室将孕前到6岁婴幼儿家庭所需的母婴全品类产品和服务,集中于一家店内,将会员+商品+渠道+服务的模式,陆续复制到各大区域市场。

随着门店的扩张,曾有资本想要收购爱婴室,被施琼拒绝。发展过程中,爱婴室顶住了电商的冲击,最终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上市之后,施琼力排众议,斥资2亿元收购深耕华中及江苏市场的贝贝熊100%股权,既形成双品牌运营,又将业务切入华中区域。

如今,经营上的严峻考验,或许比他之前的境遇要艰难得多。

随着母婴用品进入存量时代,零售业务盈利空间备受挤压,爱婴室整体毛利率自2018年以来逐年下行。

早些年,爱婴室完成了线上、线下的战略布局。不过,线上收入还未能形成全面支撑,难以平抑线下渠道的经营风险。

2022年,线上收入在公司中所占比重为19.65%,远低于同期孩子王(49.97%)。今年前9个月,线上收入占比降至17.93%。

线下门店是爱婴室的核心,曾有一站式采购和服务的优势,但电商崛起之后,它的优势正在被大幅削弱。

对于母婴连锁企业来说,最大的痛点还是人口,随着出生率的降低,相关行业的市场规模必定萎缩。

覆巢之下,没有完卵。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斑马消费(ID:banmaxiaofei),作者:沈庹 

可行性研究报告
斑马消费

本文作者信息

斑马消费(财经新媒体)

关注(179352)赞(2)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