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王者”青岛,正成为半导体产业“新贵”
作者|zeson 来源|芯师爷(ID:gsi24-xinshiye)
如果你上网搜索“青岛布局半导体产业”,它可能会告诉你起源于2017年致公党青岛市委提交的一份《关于把我市打造成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北方中心案》,当时,青岛具备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却面临着“缺芯少面”的难题。
却不知,早在上世纪青岛就已和半导体结缘,而且,青岛或许是国内最先自主萌生探索半导体行业的城市之一。
图源:摄图网
失之交臂
PART 01
上世纪90年代,青岛的家电产业就已经享誉全国,“南顺德,北青岛”,两城市并称为“中国的家电之都”。青岛本土企业中,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家电品牌走进了无数家庭,见证几十年来国人生活的变化。然而,即便家电产业如日中天,但生产家电的核心部件芯片、屏幕却掌握在外商手里,国内不能生产,只能依赖进口。
是“自主研发”还是“造不如买”?这永远是一个摆在企业面前的选择。当时,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前者无疑是异想天开,彼时美国、日本的集成电路产业相较发达,但均是举国家力量推动,非企业自己所能匹敌。
凡事均有例外,总有人敢为人先。
1990年,周厚健(后来任海信董事长)在参加拉斯维加斯国际电子博览会时萌生了造芯的想法。1995年,海信技术、人才、薪酬特区——技术研究中心(法人)成立,为技术孵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2005年,海信第一颗数字视频处理芯片流片生产,这款芯片被命名为“信芯”。“信芯”诞生,在中国电视芯片领域具备标志意义,也令海信收获了无数荣誉。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信芯”未能追赶上国外领先的优势,最后因技术、成本、国外降价等因素影响,海信的芯片研发之路中止于此,下一款芯片发布时,已经是15年后。
2005年,“信芯”诞生 图源:海信官网截图
同样尝试芯片制造的还有海尔。2000年,海尔成立了北京海尔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和上海海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入局集成电路板块,并先后取得了成果,分别诞生了中国第一枚可实现商品化生产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电视MPEG-II解码芯片“爱国者I号”和首枚MCU芯片。
以青岛的条件,在半导体领域打造成头部城市,在当时的条件下很难实现。但两家企业集合可利用的资源,在半导体领域不惜代价地探索,为青岛留下了开拓性的一步。
朝花夕拾
PART 02
青岛再一次传出集成电路产业的消息,已经是2018年。这一次,是澳柯玛牵线,促成业内的一位风云人物张汝京在青岛建立芯恩集成电路有限公司,青岛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集成电路企业。
彼时,张汝京看准了青岛家电产业对芯片的巨大需求。
“青岛有很大的智能家电产能,需要很多芯片。现在这些企业都在外面买通用芯片,如果跟我们合作,我们可以量身定做,它的需求量大,我们也好生产。海尔、海信、澳柯玛、歌尔声学,特来电等,还有一些新能源汽车的厂都在山东这一带,我们可以直接为它们服务。”张汝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2018年5月18日,芯恩集成电路项目正式开工,这也是国内首个协同式集成电路制造(CIDM)项目。
在该模式下,参与到芯片设计、研发、生产等多个环节的企业不仅可以资源共享,也可以减少风险,张汝京曾表示,这种模式是当前最适合中国半导体企业发展的模式。同时,这也和青岛计划打造全产业链不谋而合。
张汝京的加盟,无疑也让业内的视野聚焦在了这个北方的制造业重镇。在接下来的几年间,青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不断取得重大成果,更是落地了富士康、大唐、惠科、歌尔等企业半导体项目。根据青报网报道,截至2022年6月,青岛全市已有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111家。
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图源:芯恩官网
2018年12月,大唐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总部设立在青岛市崂山区,聚焦于半导体产业,以集成电路设计为核心竞争力,面向消费电子、人工智能、工业控制、物联网、医疗及大健康、行业应用等领域,提供芯片、模块、终端及解决方案。
2019年4月,惠科集团于青岛即墨区成立青岛惠科微电子有限公司,布局半导体材料、芯片、封测领域。这是惠科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的第一座半导体工厂,采用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为一体的IDMS模式,建设国内单体产能最大的6英寸新型功率器件生产线。2022年1月,惠科半导体项目正式投产,率先实现了功率半导体器件的“青岛造”。
2020年4月,富士康半导体高端封测项目(新核芯)与青岛正式签约落地,并于2021年11月正式投产。该项目是富士康科技集团首座晶圆级封测厂,通过导入全自动化搬运、智慧化生产与电子分析等高端系统,打造业界前沿的工业4.0智能型无人化灯塔工厂,预计投产后月封测晶圆芯片约3万片。
青岛新核芯科技有限公司 图源:新核芯官网
不得不说的是,一众企业落地的背后还有地方国资平台的投资支持。据不完全统计,青岛各级国资平台近年来参与了包括富士康、芯恩(青岛)、高测股份、佳恩半导体等在内的数十家芯片企业的投资,国资重仓芯片产业,让一直跟跑追赶的青岛集成电路产业有了崛起的机会。
对于青岛来说,一方面可以通过芯恩、惠科、富士康等重点企业项目,解决长期以来缺芯少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大项目的引进,汇聚更多半导体芯片生产相关的装备、封测、设计等企业和人才,提升青岛产业层次,形成产业蓬勃发展的生态。
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链全景图 图源:青岛市科技局
“园”“链”为基
PART 03
集成电路产业包含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因此往往呈现高集聚性,仅仅有数家代表企业仍不足以支撑起地方的集成电路实力。因此,地方政府想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打造生态圈已成为一种趋势。
为此,青岛市不断规划集成电路产业园建设,通过企业在园区的集聚,建立平台式的集成电路产业经济。芯恩在落地青岛时,就已经与八家集成电路企业签约,携手打造了国际芯片产业园。
青岛以专业园区建设为切入口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并建立“5个1”工作机制——园区聚焦一个主导产业,创新建立1个工作专班、1个发展规划、1套综合政策、1支专业招商队伍、1支产业基金,开启了基于产业链打造集聚区的产业建设工作,在各辖区打造了一系列集成电路相关的技术产业高地。
其中,以位于西海岸新区的青岛集成电路产业园最具代表性。截至2023年3月,园区内已有半导体先进装备研发制造中心、德国代傲等22个产业链项目落户,总投资超过659亿元,涵盖设计、材料、设备、封测、模组等全产业领域,旨在依托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链链主企业,建设中国北方重要的集成电路生产制造基地。
2022年,青岛集成电路产业园首批项目集中开工 图源:西海岸新闻网
除该园区之外,青岛西海岸新区还建设有中德生态园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歌尔微电子研究院等,极大力度地支撑了青岛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发展。同时,青岛市其他辖区也在积极布局半导体产业。
例如,崂山区依托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以发展完善集成电路设计、传感器、封装等产业链为重点,正加速打造“北部沿海微电子产业研发高地”和“青岛芯谷”。近几年来,吸引入驻了中科院青岛EDA中心、青岛芯谷·美国高通·歌尔联合创新中心、歌尔微电子、大唐半导体等一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产业项目,初步形成了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虹吸效应。
即墨区则在2022规划建设4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发挥惠科、泰睿思、瀚海半导体等骨干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打造国内最大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生产基地。其中,惠科半导体项目一期已经投产,惠科二期12英寸半导体项目也进入规划。今年,青岛市公布的2023年重点建设类项目名单中,即墨区的富士康高阶芯片产业园项目也赫然在列。
立足青岛西海岸新区、崂山区、即墨区三个地区,青岛基本形成以“三区”为核心,带动城阳区、莱西市、高新区等地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如今,青岛市在材料、EDA、设备、制造等方面均已布局相关重点企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关键突破,构建了完整的产业生态基础。
重启芯屏
PART 04
对于一个复杂的体系,除了底部的根基,往往还需要一个明确的方向。
在城市规划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武汉发展存储芯片,合肥选择驱动芯片,成都重于射频芯片,和这三座城市类似,青岛在集成电路产业建设的过程中,也慢慢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显示芯片,朝芯屏方向重点发力。
图源:摄图网
2020年12月发布的《青岛市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动能的意见》中,已将光通信芯片(显示芯片)提上议程。其中在提及培育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时说明“要发展模拟集成电路、半导体功率器件、光通信芯片和模组、微机电系统、第三代半导体,突破集成电路制造环节,建成一批集成电路产业龙头项目,带动设计、封装、装备、材料全产业链发展”。
诚然,与国内城市芯片产业发展相比,这个选择并不算早。不过事实证明,青岛选择“芯屏”也独具匠心。作为中国重要的家电生产基地,当地企业海信、海尔等就早已经涉足显示芯片,如今这片土地对集成电路有了充分的准备,也迎来了独一无二的成果。
2019年,海信重整芯片业务。很快,青岛就诞生了一颗亮眼产品。
2022年1月,海信旗下青岛信芯微电子公司发布了国内首颗8K AI画质芯片。海信视像网站显示,该芯片填补了国内8K画质芯片领域的空白。
除了本土企业取得成果外,青岛也盯住了省外头部企业。在明确重点发展芯屏方向后,青岛西海岸新区国际招商促进中心捕捉到了光电显示产业中游龙头地位的京东方的机遇。当时,京东方正欲发展模组,借此机会,青岛成功引进了京东方物联网移动显示端口器件青岛生产基地项目。
“青岛已经成为京东方全国版图中重要的产业布局地之一”,京东方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齐铮曾对媒体表示,京东方愿携手上下游产业伙伴,深化“屏之物联”战略落地,抓住数字化时代“屏”无处不在的产业机遇,与产业伙伴们一同践行绿色发展、引领价值增长、繁荣产业生态。
依托京东方等龙头项目引领,以新型显示产业园为载体,青岛继续靶向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聚点成链、以链带面,引导显示产业聚合链式发展。截至2022年,仅青岛西海岸新区就有“芯屏”产业规上企业39家,实现产值469亿元,初步构建起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青云之志
PART 05
客观来讲,青岛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至今天,在国内的竞争力算不上强劲。在历年的集成电路城市排行中,少见青岛或山东其他城市的影子。企查查和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的集成电路企业分布显示,我国芯片相关企业分布城市前十分别为深圳、广州、苏州、西安、南京、厦门、杭州、成都、武汉、合肥,并没有青岛身影。
我国集成电路企业分布城市前十
数据来源:企查查、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023年1月,青岛市科技局发布《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链科技企业招引图谱研究报告(2022)》。报告显示,青岛集成电路产业链共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26家,其中重点实验室10家,包括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青岛市重点实验室6家;现有各级技术创新中心和创新创业共同体14家,包括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1家,青岛市技术创新中心13家,高端研发机构2家;拥有科技型企业200多家,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和青岛惠科微电子有限公司共两家产业链链主企业,青岛信芯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岛新核芯科技有限公司共两家产业链重点企业。
整体来看,青岛的集成电路产业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半导体业内有一句话:板凳要坐十年冷。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往往与建设其他产业不同。要做到的不仅仅是产业规模,更有技术的攻坚、人才的培养,这些都需要长期大力地投入解决,考验的是一方政府的实力、勇气和决心。
比如合肥,下重注引入半导体显示龙头京东方,成为国内先进面板产业基地;投资蔚来汽车,完善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生态;投资长鑫存储,在集成电路领域站稳脚跟。打造了“中国IC之都”,也让“合肥模式”走出了合肥。比如成都,本土半导体企业初期流产,但未曾放弃在集成电路产业的追求,聚集了大批优秀企业和科研院所,最终集成电路产业走出了良好态势。
“搭建产业链”“国资引领”“招商先导”,从青岛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经历看,不难看出合肥的影子。而且,青岛自身制造业基础实力雄厚,不乏头部企业的研发项目,又身为环渤海圈的重要港口城市,其经济能力和地理优势尽能彰显。
但对比之下,不足也是先天性的。人才方面,青岛缺少像成都、合肥等具备的集成电路专业优势学校,需要打造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培养渠道;企业方面,青岛在集成电路规上企业数量、国内外龙头企业数量并不占优势。
图源:摄图网
集成电路生产犹如在微观世界雕高楼,集成电路产业也同样像在城市经济血脉中雕高楼一般,其技术之复杂、投资之重大、风险之难料注定了这场攻坚必定是暗流涌动。从2017年至今,青岛喊出的项目、成立的公司不在少数。这个城市,既见证了一众企业的研发志,也经历了项目缩水、芯片企业的出走,其中成败,均将被历史铭记。
不过,自2017年青岛市政府入场,历经六年的奋力追赶,青岛集成电路已经可称为异军突起,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有媒体称,同一个时代,同一片土地,地方造芯工程成与败,在于“人和”:企业家式的政府、王牌与老兵的建制队伍、技术用奇市场用正的战略。对于青岛来说,已立下这“青云之志”,仍需坚持的投入和勇往直前的魄力。毕竟,人们都会细品并惊艳于成功者当初的奋斗史,而在登上舞台之前,无论多少血泪,都是被历史长河不断冲刷的尘封岁月。
未来,青岛的半导体产业能否像它的啤酒产业、家电产业一样,成为一个新的城市品牌呢?我们拭目以待。
犹记得1965年,我国的第一块硅基数字集成电路研制成功,自此以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翻开历史的一页。回望过去60余年,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国内半导体产业历经风雨坎坷又迸发无限生机。尤其是近年来,在市场拉动和政策支持下,各地城市对集成电路产业布局不断加码,一幅活力迸发的“芯”地图已徐徐展开。
附:青岛集成电路产业链重点科技企业 图源:青岛市科技局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芯师爷(ID:gsi24-xinshiye),作者:zeson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