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从各地政策看预制菜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

食业园区研究院

1

图源:摄图网

作者|振宇 来源|食业园区研究院(ID:gh_3044a3af37cf)

202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在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明确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这是预制菜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预制菜属于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而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正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自2022年起,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有6个省级预制菜产业政策,50市(县)级预制菜产业政策。广东省是最早发布预制菜产业政策的省级单位,随后云南省、河南省,福建省、山东省和四川省也相继发文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

其中作为农业大省、食品工业大省的山东省,预制菜产业政策数量最多,省内各地市均出台相应措施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

广东省多地市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1+1+9”的工作部署,出台预制菜产业政策,加快建设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预制菜产业高地。

其他省市也结合自身资源、产业等优势,出台预制菜政策,布局预制菜产业。

食业园区研究院通过汇总各地预制菜产业政策,并进行系统分析,归纳整理得出地方政府应如何支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01

建立标准

在2023年两会召开期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建议,相关部门要明确预制菜定义、范围,以及相关管理原则,兜牢预制菜的食品安全底线,维护行业健康发展。

预制菜作为新兴产业,在当前阶段,我国还没有统一的强制性食品安全标准和专门的生产标准,因此也没有统一的界定。

地方政府要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首先就是要建立预制菜定义分类、生产规范、品质评价、口味划分、检测检验、质量安全等基础通用标准体系。加快制定预制菜团体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制定。

在明确标准的同时,还要加强预制菜全链条的质量安全监管,建立质量安全监测信息平台和食品安全黑白名单制度。

根据全国标准信息服务平台数据,现行且有编号的预制菜标准有117项,其中地方标准8项、团体标准72项、企业标准37项。以协会为主导的团体标准居多,还没有统一的全国标准。从区域角度看,广东省预制菜标准最多,为32个,山东省以31个预制菜标准位居第二。

02

产业定向

食业园区研究院通过调研发现,虽然多数地方政府发布了预制菜产业政策,提出要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但是仍有部分地区在圈地建园之后进入到停滞阶段,其主要是产业发展方向不明晰

建议各地区在落实各项预制菜措施前,优先结合区位、文化、资源、政策和龙头企业等维度,评价出本区域的绝对/相对优势,制定出明确的预制菜发展规划,以此确定相应模式发展预制菜产业。

03

建设集群

产业集群(园区)是发展预制菜产业的载体,建设产业集群,从横、纵两个角度谋划。

横向:预制菜产业与地方特色美食或特色农产品密切相关,各地要根据区域化差异,结合自身肉类、水产品、粮食类、果蔬菌类的比较优势,建立相应的产业集群。如“中国海鲈之都”珠海市建设“中国海鲈预制菜之都”、“中国罗氏沼虾之乡”肇庆高要区建设“中国罗氏虾预制菜产业之乡”、“中国酸辣粉之都”开封通许县依托通许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建设酸辣粉产业园区。

纵向:预制菜产业作为三产融合的重要体现,上游承接农牧渔原料供应,下游通过冷链,衔接餐饮等服务业。集群(园区)建设也不仅限于预制菜加工业,还要重视原料基地、冷链中心的建设。在原有的农业产业园中,建设贮藏库、冷库、清洗、分拣、包装等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提升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能力水平;在物流产业园中,引导仓储冷链物流企业与预制菜生产企业对接,通过“园中园”的形式建设预制菜生产加工基地,打造“原料基地+预制菜生产+物流配送”预制菜全产业链。

04

培育企业

培育生产、冷链、仓储、流通、营销等环节预制菜龙头企业。

预制菜产业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所以各地应优先培育本地龙头企业,围绕产品研发、生产加工、供应链、检验检测、安全追溯、运营平台等预制菜产业中下游和配套产业领域,编制关键节点企业名录,对延链、补链、强链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除预制菜加工企业,还应支持食品装备制造企业、家电企业,鼓励企业研发生产烹饪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分拣清洗机器人等智能后厨装备。在2023年两会期间,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表示,格力要通过预制菜装备进入预制菜产业,在装备制造过程中确保预制菜的营养品质,结合一系列冷冻冷藏技术的支撑,打造针对预制菜领域的全套服务。

05

协同创新

2022年4月16日,由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共同指导的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成立;2023年3月23日,由潍坊工商职业学院与山东惠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牵头组建的全国预制菜职业教育集团在成都成立;3月30日,四川旅游学院与四川省商投集团联建的预制菜产业学院在四川旅游学院正式开班。

由政府支持并牵头,联合科研院所、高校、行业协会,与企业共建联盟或学院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是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关键。

政府出台政策并牵头院企合作,科研院所、高校提供学术积累和理论支撑,与企业共同建设实验室进行核心技术研发,在取得技术、工艺等突破创新后,通过企业将科研成果转化,具化为预制菜产品,从而由企业销售。

图源:嘉峪关市科学技术局

06

文化赋能

预制菜不仅是工业产品,还是一个地区饮食文化的输出形式。在宣传推广方面,除传统“线上+线下”的营销推广,还应结合地域特色美食,将预制菜产业与本地特色饮食文化相结合,以文化输出带动预制菜产业发展

如福建提出打造“福”文化系列预制菜。拓展“福”文化发展创新空间,鼓励各地以“闽菜馆”为重点,推动当地主要酒店、酒楼,加强“福”文化氛围布置,推出系列“福宴”“福小吃”“福菜”。四川则提出鼓励市(州)加强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川菜”全球品牌影响力,做强做响四川火锅、自贡冷吃兔、遂宁肉罐头、东坡泡菜、绵阳米粉、宜宾燃面等地方标志性品牌。

除国内市场,还可鼓励企业在境外建立加工基地,通过预制菜产业将地域美食工业化,开拓预制菜国际市场。

07

资金扶持

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扶持

政府鼓励当地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通过“政府+企业+银行”的模式,为预制菜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如2022年7月,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创新推出“预制菜贷”,以从事预制菜生产加工的农业龙头企业、预制菜产业联盟会员单位等小微企业的采购、结算、资产、交易、信用等数据为授信依据,为其提供经营周转用途的流动资金贷款,单户最高贷款额度可达1000万元;12月,山东诸城市举行预制菜产业银企见面会,15家预制菜企业获得银行授信4500万元。

或者通过“政府+金融机构+协会”的模式,成立预制菜专项基金、产业基金,为预制菜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中餐标准化等提供支持。如广东省设立全国首个预制菜产业投资基金,目前基金总规模50亿元,未来将通过子基金放大到100亿元以上规模;温州市成立总投资规模50亿元的温州市预制菜产业投资基金;武汉江夏区设立首期15亿元、总规模75亿元乡村振兴基金,其中淡水水产预制菜产业发展基金10亿元。

总结

地方政府需通过建立行业标准、确定发展模式、建设集群(园区)、培育龙头企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文化赋能、资金扶持等措施,引导预制菜产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参考:各省、市(县)人民政府官网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食业园区研究院(ID:gh_3044a3af37cf),作者:振宇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