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签约率12%!大批文科生,转行

软科

1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整理 来源|软科(ID:zuihaodaxue)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你会读文科吗?”

当下,正值疫情放开后的首个“金三银四”。就业市场的严峻笼罩着每一位大学毕业生,但文科生的境遇似乎更加窘迫。

3月第一周,#211文科男硕士吐槽招聘会均薪5500# #文科生转码或成趋势#接连登上热搜榜,文科生又站在了风口浪尖

文科岗位少,薪资低于预期......不容乐观的就业前景,使得“文科无用论”再次甚嚣尘上。

图源:新浪微博

就业遇冷,文科生走上转码路

“文科就业难”的概念随着毕业季的临近越来越具象。

根据智联招聘《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2022年理科、工科的就业签约率分别为29.5%和17.3%,而人文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仅12.4%,不到理科生的一半,工资水平也比理科生低1000元到2000元。《2022年一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则显示,长期以来高校毕业生较为青睐的互联网与教培行业等招聘需求缩减,这意味着,对于这样的文科生,能选择的岗位更少

图源:智联招聘《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一入文科深似海,从此钞票是路人”,文科生“失宠”早已不是新鲜事。

不够专业、替代性强,被认为是文科生就业的最大“硬伤”。即使在文科生群体中,也有不少人认为自己之所以就业困难,就是因为专业性不强。

“中文专业被称为‘万金油’,新闻、编辑、文秘、管理都能沾点边儿。但是,这些职位都有自己对应的专业。在找工作过程中,我们只能和那些科班出身的同学竞争,难度可想而知。”某985高校文学院中文专业的学生“诉苦”道。

在此背景之下,大批文科生不得不另谋出路,开启“自救之道”——跨界做金融、转行当产品或数据分析师、零基础自学编程等,甚而在互联网上掀起了文科生“转码”热潮。网易数读此前的统计报道显示,在豆瓣与“转码”相关的帖子中,出现最多的学科大类就是文科。

所谓“转码”,就是转行成为程序员。豆瓣上有不少文科生分享自己成功转码的经历。很大一部分人已经成功在互联网行业中找到满意的工作,还有另一部分人仍在转码的路上,而转行的动力就是薪水高、好就业

停招!文科专业被亮“红牌”

在各种“后悔”“劝退”的声音下,人文社科专业似乎变得岌岌可危。

2021年11月,贵州省教育厅公布2021年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预警名单,对法学、数字媒体艺术、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汉语言文学五个专业进行预警。据了解,2012年,该省印发《关于实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预警及退出机制的意见》,要求将贵州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较低(就业率排名倒数前十名)且布点较多的部分专业列入预警专业名单,连续3次列入预警名单的专业,除个别特殊专业外,将实行退出机制,停止招生

图源:贵州省教育厅

2022年7月,安徽省印发《深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提出控制社会需求不足、就业去向落实率低的学科专业招生规模,连续3年就业去向落实率低于60%的专业暂停招生。而从安徽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平台发布的《安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局和需求分析报告(2021年)》中可以发现,法学、阿拉伯语、金融学、英语等多个人文社科类专业都在60%的红线边缘徘徊

图源:《安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局和需求分析报告(2021年)》

此外,江西、福建、山西、辽宁、河北、河南等多个地方也均有相关政策,对就业率低的高校专业学科限制招生规模、暂停招生或调整撤销。在多省的高校预警专业名单中,频繁亮相的人文社科专业为文科人才培养敲响了警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道出了今时大批文科大学生的弊病———实践缺乏力度。革新文科人才培养方案,拓展文科生的知识面宽度与广度,已然成为当务之急。

2020年,清华大学停招新闻与传播、会计两个本科专业。相关部门解释,清华并非不再举办相关专业,而是希望培养更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在本科停招的同时,新闻与会计的硕士招生量增加。显然,清华对自己有着清晰的定位,换句话讲,清华大学不再培养简单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而更希望培养出有学科交叉背景优势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文科生们,出路何在?

此刻也正值全国两会,对于文科就业面窄、文科薪资低等问题,多位代表提出了相关看法。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认为,“不在于文理科的问题,而在于自身与岗位的契合程度。”他说,“无论是文科理科,文科生要加强科学素养,理科生也要提高人文素养,我认为都很重要的。”

在他看来,工作需要的是综合能力。“这个时代不一样了,文科生也要有科学知识,有信息方面的技能。如果是纯文科学习,要么是工作以后再拓展学习,要么是大学可以对原来的课程做些调整。”最根本的是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大学学习的东西不可能使用一辈子,进入工作必须开始新的学习。”

薪酬待遇方面,他提到,入职初期可能是人才培养阶段,往后随着贡献增多,收入待遇也许会逐步提高。“我觉得大学生们不要太在意刚入职的收入,而是要考虑这个工作是不是自己喜欢,有没有发展前途,要考虑将来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表示,“以文科硕士生就业来说,较好的出路可能是考公、考编或进入高校等科研院所,但这一块竞争相当激烈,客观上来说,也容纳不了大量的文科学生。而在就业市场上,企业提供的职业岗位,大多适合理工科毕业生,需要文科学生的职业岗位明显‘僧多粥少’。因此,文科毕业生的薪酬也难上去。”樊秀娣认为,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与较长期以来高校扩招中各专业学生的人数比例结构失衡有关。相比工科专业对教学设备、场地等办学条件要求较高,扩容文科专业相对容易,这就导致文科学生的数量快速增长,同时教育质量可能也没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樊秀娣建议,高校可以对文科学生加强相关技术技能的主辅修、双学位教育模式培养,这也是文科学生普遍想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毕竟,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文科学生也需要掌握一定的理工科知识和技能

此外,也有专家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技术或者数字化的应用可以通过技术解决,但是艺术创作和创意更稀缺,可以成为文科生的发力点,通过积累数字化思维,增强逻辑能力,也许会有更多的机会。

文科生的潜力,应该被看到

理工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文科的价值也不容忽视。

文科生获得的批判性思维和整体观念,能够使其发人所未发、言人所未言,有利于发现和解决社会重大问题。与此同时,文科生在组织、管理和协调等社会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黏合剂作用,有利于增强团队凝聚力和跨学科交流,推动棘手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即便是在理工科占绝对数量的互联网科技界,文科生也同样可以大放异彩

在《文艺呆与科技宅:文科教育统治数字世界》一书中,风险投资人斯科特·哈特里在考察了近百位数字时代创业者的经历后发现:技术固然重要,但文科教育为下一代带来的“领导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和“感知人们需求的能力”这四种能力才是能让技术发挥出其价值的关键

哈特里指出,在科技进步主导社会的今天,人文学科非但没有过时,反而越来越重要,伟大的科技创新核心都是人文,把技术和人文结合在一起才能继续产生伟大的进步和创新。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软科(ID:zuihaodaxue) ,由软科综合整理

可行性研究报告
软科

本文作者信息

软科(高校自媒体)

关注(27003)赞(3)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