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装大王”到“锂电材料巨头”,杉杉创始人和他的商业帝国

湃动商业评论

作者|湃动研究院 来源|湃动商业评论(ID:paidongshangye)

2月11日,被称为“服装大王”的杉杉控股创始人郑永刚,突发心脏病离世,享年65岁。

讣告称,郑永刚创立杉杉34年来,“引领杉杉成为中国服装业第一家上市公司,部署企业战略转型和多元化布局,先后在时尚产业、锂电新能源材料、光学显示材料等领域成就斐然”。

这位风云浙商几度转型,在创下435亿杉杉商业帝国后,转身离去。

“杉杉牌西服,不要太潇洒”

1958年,郑永刚生于宁波农村家庭,爸爸是村支书,妈妈是妇女主任,家里有5个孩子。他在18岁入伍当兵,几年后转业回家成为一名货车司机。

1985年,27岁的郑永刚被派到鄞县棉纺厂当厂长,1989年组织调动,被派到宁波甬港服装总厂担任厂长,这个服装厂就是杉杉的前身。

这个服装厂,是郑永刚商业人生的开始。最初,这家服装厂处于资不抵债的境地,虽然设备和工艺技术先进,但产品没有市场。一次偶然的机会,郑永刚看到火车上的年轻人穿着进口西装,一个点子在郑永刚的脑袋里发芽。

郑永刚决定做西装,“杉杉”这个国民服装品牌由此创立。他在百货商场的橱窗里立起广告牌,为了西装卖得更好,还借钱到央视打广告。“杉杉牌西服,不要太潇洒”,这句广告语一经打出,杉杉品牌一炮而红,杉杉西服成为中国名牌企业。

1996年,杉杉在A股上市,这是中国服装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郑永刚也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服装大王”。到世纪之交,杉杉西服在中国高端市场占有率37%,是当时市占率最高的品牌。

短短7年,郑永刚将一家负债累累的工厂,经营为全国第一家服装上市公司,足见他的精明与魄力。

服装业务如日中天,杉杉集团却将车头转向高科技。郑永刚在生前最后一次演讲中说,“我们发现一个问题,一旦市场放开,中国品牌自然会形成一个梯队式品牌市场。所以我们当时就意识到,杉杉西服想一直独领风骚,长期成为国人“国服”的可能性不大。

图源:官方微博@杉杉股份

郑永刚的嗅觉是敏锐的。千禧年将近,中国确认加入WTO,海外品牌强势涌入,给杉杉带来巨大冲击。

1999年,郑永刚正式转型。他转型的第一个方向,是新能源材料

成为“锂电材料龙头”

战略方向确定后,郑永刚开始寻找合作方和技术团队。

当时恰逢碳素研究院鞍山工程院王维刚,有一个863课题还没有完成,这就是后来的锂电池负极材料,被称为“中间相碳微球技术”。这个课题缺乏科研经费,虽然郑永刚不懂技术,但他还是敏锐地嗅到了机会,并花8000万将这个技术买了下来。研究还在继续,研究完成后,郑永刚把所里的主要技术人员全部接到上海,在金桥征了97亩地,投资3个亿进行实验和产业化。

当时宁德时代在东莞做ATL(锂电池),郑永刚做锂电池材料,这是中国最早的新能源企业。但一开始做这个技术和产品的时候,市场是有限的。

郑永刚的行为在当时看来,简直是“疯了”。自从1999年跨界锂电池领域,杉杉股份8年亏损。杉杉的服装业务,一直作为“血包”为杉杉转型锂电池行业提供能量。

郑永刚是“幸运的赌徒”。苹果手机的推出,正式打开了锂电池市场。2007年,苹果发布划时代的产品iPhone,这款手机的供应商中,就有ATL和杉杉。智能手机带动了锂电池销量,郑永刚在锂电池材料上也更有信心。

图源:杉杉企业官网

郑永刚的大将之风,还体现在剥离此前的核心业务毫不手软。杉杉将奥特莱斯业务出售,又转让了服装公司股权。很多人对奥特莱斯业务感到可惜,但他说,“卖奥特莱斯,很多人觉得很可惜,我觉得就应该卖掉。除此之外,别的与新能源无关的资产也在卖。人的精力有限,我们就是要聚焦新能源,做精主业。”

郑永刚的投注迎来了好结果,在郑永刚的带领下,杉杉成为国内最大、全球前三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供应商,技术和规模可与三星、索尼一较高下。

“我希望成为一个金融家”

在实业之外,郑永刚有一个“金融”梦。1997年,杉杉作为原始股东发起设立宁波银行,之后又参股了浦发银行、徽州银行等多家银行。2008年后,资本市场高速发展,郑永刚在证券、保险等领域都有涉足。

2015年他在公开场合表示,“我希望我是从服装进来,从金融出去,我希望成为一个金融家。”

在“服装大王”和“锂电材料巨头”中间,郑永刚更喜欢被称为“金融家”。他曾公开表示,“在资本市场,杉杉的服装概念已经很淡了。”在郑永刚的运作下,杉杉已经成为庞大的“杉杉系”帝国,直接或间接控股磐石基金、华山资产管理、宁波杉杉创投等多家投资公司。据统计,占股超过10%的企业有400余家。

在金融市场上,别人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壳王”,这个外号源于他的资本运作套路:找壳→设立投资平台→通过投资平台入主壳公司→更换管理层→质押股份筹划重组→卖壳套现。

他操作过的壳包括艾迪西、商赢环球、希努尔等,其中最漂亮的一仗,是申通借壳艾迪西。通过这种方式,申通快递借壳艾迪西成功上市,股价迎来13个涨停,郑永刚获利高达10亿。

不过从2014年,“杉杉系”的金融版图就在缩小,2019年杉杉股份也进一步调整战略加快瘦身,聚焦力量做锂电材料业务。资本时代或许已经过去,实业才是新的出路。

偏光片,未完的一战

当过兵的郑永刚,最初的梦想是当“将军”。在商业世界里,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但还有未完成的一战——偏光片。偏光片是液晶显示器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也是中国液晶面板技术国产化最困难的领域。

2007年,郑永刚宣布辞去杉杉股份董事长一职,但在2020年再次回归。2021年2月,杉杉股份并购LG化学偏光片业务,正式进军偏光片领域。在收购推进中,郑永刚提出,偏光片业务是杉杉未来发展的重头产业。

对于偏光片产业,郑永刚认为,“不是我主动要去干的,是被动让我干成的事。我干过实业,搞过金融,也看到和我同一时代的部分企业家被淘汰了。”选择进军偏光片,更多是遵循产业周期发展规律。

2019年之前,LG化学就试图把LCD业务进行剥离。同年,杉杉股份一高管向郑永刚汇报这一情况,并开始讨论收购可能性。郑永刚提出一个问题,“好东西为什么退出呢?为什么要卖给我呢?我又不是搞这个行业的。”后来通过多番交流,郑永刚“似乎被说服了,但还是不想要”。他表示自己都60多岁了,“要自己保自己的晚节”。

为了更好地打好新战役,郑永刚用8个月对标的资产进行尽职调查,并拜访了一位经信委领导,再度探讨偏光片产业的战略价值。这次他被说动了,“如果我们能够把最高端的偏光片、光学技术收购下来,将会加速国产化替代,我也是有一点产业情怀的。”

“这是我最后一战,我一定要做到很自豪,要有话语权和行业标准制定权”,他在发布会上这样告诉记者。

这一战,郑永刚打得不错。杉杉的偏光片业务在2022年上半年,迎来了超越式增长,主营业务收入57.27亿元,归母净利润8亿元,成为杉杉的“支柱”产业。

图源:杉杉企业官网

敏锐的嗅觉和超出常人的果敢,伴随了郑永刚一生。从服装,到锂电池材料,再到偏光片,郑永刚一生都在“打胜仗”。偏光片这场战役还未结束,他认为偏光片业务“要长期成为行业第一,必须要持续提升市场占有率、扩大规模”。

将军转身离开,未完成的一仗大概率要留给他的儿子——郑驹来打了。

尾声

来自宁波的邵逸夫说过,“宁波人从小就立志做大事,头等大事就是经商”。宁波的冒险家很多,其中就包括郑永刚。

郑永刚本人最喜欢的称号是“金融家”,但我更想称呼他为“冒险家”。从服装大王、到锂电池巨头、到金融、再到偏光片,郑永刚的决策总是带着一腔“孤勇”。从结果来看,他似乎开了“金手指”,总是在“打胜仗”。

这样一位“冒险家”的传奇故事已经完结,杉杉的未来会如何?郑永刚的商业之火能否继续传递?答案留给时间。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湃动商业评论(ID:paidongshangye),作者:湃动研究院 

可行性研究报告
湃动商业评论

本文作者信息

湃动商业评论(自媒体)

关注(18574)赞(2)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