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新时代,如何建设生物医药智慧园区

和达产业研究院

1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高焕沙 来源|和达产业研究院(ID:hd-kjy)

当前,云计算、5G、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日益融入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也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各行各业纷纷借助数字化开启业务转型,IT行业也开始提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解决方案和营商模式。制造业的数字化涵盖了生产、管理的全方面,包含产品的数字化改造、管理的智能化升级、服务的智慧化提升等。本文聚焦制造园区的数字化转型,以生物医药园区为例,重点分析园区建设、组织管理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探索如何建设适合生物医药类产业发展的智慧园区。

图:中国各行业整体数字化水平

资料来源:AMT&美云智数

1、智慧园区的发展历程

(1)产业园区的发展阶段

产业园区是承载不同产业发展的载体。传统的工业园区主要承担着生产制造功能,随着产业和运营的发展,园区慢慢从“搭框架”到“精装修”、“软服务”,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园区运营也逐渐向“个性化定制+全周期服务”转变。纵观我国园区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1.0到5.0时代。

1

图:产业园区的发展阶段

(2)智慧园区的发展现状

智慧园区以“园区+互联网”为理念,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数字孪生等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集成园区制造资源与第三方服务能力,实现圈层资源共享、产业联动发展、环境实时感知、事件全程可视、生产自动适应、设备全时利用、社群价值关联,提升园区智能化管理和社会化集成能力。智慧园区作为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全国已经有6个省颁布了智慧产业园区的建设标准。据统计,智慧园区市场规模一直稳步增长,预计2022年智慧园区市场规模将达1543亿元,未来3年增长率预估在10%以上。

图:2019-2024年中国智慧园区市场规模趋势预测图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表:国家智慧园区相关政策梳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智慧园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1)智慧园区的建设框架

智慧园区主要面向政府/监管机构、园区经营方、入驻企业及其他公众人员,聚焦园区经营、生产、生活中的痛点,通过利用各种智能化终端及应用帮助产业园区实现数字化组织与管理。智慧园区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云服务平台建设(园区数据中心云计算)、智慧应用体系建设、运营模式设计等;技术架构体系主要包括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平台层、应用服务层以及完善的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由感知层感应采集信息,通过网络层的网络信息技术,在数据平台层进行数据集中处理,最后至应用服务层,实现园区所需系统应用。

图:智慧园区的建设框架

资料来源:《智慧产业园标准体系研究报告(2022)》、前瞻产业研究院

(2)智慧园区的应用场景

智慧园区的应用场景大体可以分为辅助决策、园区管理、企业服务和生活服务四大类。每一类别中又集合了众多细分应用场景。

决策层面:围绕企业中的管理者,借助数智化技术应用,构建基于数智化管理决策的应用体验,对设备、环境等生产数据及资源情况进行量化展示,对企业的运行过程进行跟踪与衡量,实现决策智能。

管理层面:围绕园区管理者,通过丰富的可视分析手段,对园区人员、车辆、安防、资产、工单、室内环境、能耗、应急处理等全要素态势进行多维度综合监测分析,辅助管理者全面掌控园区运行态势,实现园区运行状态全可视、事件全可控、业务全赋能。

服务层面:围绕企业中各个岗位的业务人员提供业务智能服务,实现人与人、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数智协同,包括促进更有效的生产要素协同、作业方法的沉淀以及建立更有效、合规的业务流程,实现人与资源的快速适配。

生活层面:围绕企业所服务的C端用户,为用户的智能互联(用户、终端及应用)及智能化生活服务提供保障,对C端用户信息采集透明,并将数智化信息普惠应用于C端用户,提供负责任、无歧视的数智技术服务。

3、生物医药智慧园区建设的趋势探索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4年)》提到,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的产业生态。相对于其他产业园,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类园区要求更高的安全性、规范性以及资源配置的高效性。生物医药园区的数字化能够有效地推进产业研发、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监督管理,大力改善服务模式传统、范围局限、手段滞后等园区运营问题,实现人力、空间、能源等资源的有效配置。

(1)设计阶段

生物医药园区对建筑的结构、体量、单层面积、载重、能源、仓储等多专业及其间协同设计应用要求更高,因为未来生物医药园区智慧园区设计阶段可采用BIM三维协同设计模式。BIM三维协同设计模式是在二维建筑模型的基础上所创新出的三维设计模式,通过将建筑物的各个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进而模拟出真的建筑物,实现建筑及数据的可视化。该模式最大特点以及优势就是可视化,通过将建筑项目的各个信息汇集到一起,建立起一个数据模型,技术人员通过对数据模型的分析和检查,可发现问题所在,进而调整设计;同时通过可视化的数据模型,可以加强设计人员与生物医药技术人员之间的协同合作,设计出符合产业定位的定制化园区,并为施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减少施工中的风险和成本。

另外,三维协同设计模式下的设计成果不仅体现在设计阶段,未来的园区管理人员、入驻企业也可加以利用,在设计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企业的运维和管理,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2)建设阶段

生物医药智慧园区建设阶段可构建涵盖数字监控中心、起重设备安全运行监控、远程视频监控、人员实名制管理、绿色施工与环境监测、安全巡检等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可视化工程协同云平台,可实现建设过程的有效控制和可视化管理。

建设内容一方面为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即基础网络设施以及各种数据采集终端,包含视频监控系统、人脸识别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环境监测系统、门禁控制系统、消防管理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入侵报警系统、仓库管理系统等;另一方面为园区数字化管理设施,即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园区大脑),包含基于各种视频监控、人脸识别、门禁控制、楼宇自控等系统所收集数据为基底的综合物业管理系统;以及链接入驻企业信息,并进行实时收集、更新、分析、展示的入园企业管理系统。

建设完成后可采用数字化交付:建设完整的项目建设档案库,包括施工图设计和深化设计环节的信息模型等,实现覆盖工厂设计、施工、竣工、运维等项目全周期数字化管理。

(3)运营阶段

有效利用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实现各平台系统数据的一体化承载与统一管理呈现及应用,园区安防态势、消防态势、设备状态、环境状态、安全生产态势等全要素数据一张图呈现,综合态势一张图管理,业务功能一体化应用,辅助园区管理者全面掌控园区运行状态,实现数据共享、实时联动、全面高效的综合管控与业务处理。

打造企业生产全方面运维体系。对于危险品仓库等配套共享空间实行数字化管理,将信息及时传送到企业端,实现仓储等设施的高效利用;针对GMP标准厂房,可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建立生产过程数据自动采集和分析系统,实现生产速度控制、现场操作、质量检测、设备状态、物料转移等的可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级生产成本;通过远程检测与控制,实现对远程设备的启停、运转速度、阀门开闭等控制,减少车间人员数量,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一定程度上避免生产事故。

小结:传统园区的治理模式已经无法支撑国家“智治”的要求,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园区智慧化发展,进而带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才是壮大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园区的人流、车流、建筑、设备、能源等方面实现数字化全面互联,以及在园区信息互联的基础上实现的智能协同,自动化、智能化预警与决策等是智慧园区的核心内容。数据显示,目前智慧园区市场主要集中在综合治理方面,市场占比达到32%,但随着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加速,未来智慧园区的建设应更多的关注企业本身,针对产业发展的特性,制定不同的智慧园区建设方案,从而真正助力产业的进步,才是智慧园区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关键所在。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和达产业研究院(ID:hd-kjy),作者:高焕沙 

可行性研究报告
和达产业研究院

本文作者信息

和达产业研究院(自媒体)

关注(20311)赞(1)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