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欧债危机,为何德国一枝独秀?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知勇 来源|锦缎(ID:jinduan006)
十年前,“专精特新”一词被首次提出。2011年9月,工信部发布《“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明确提出将“专精特新”发展方向作为未来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回望十年变迁,国内已涌现出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专精特新不再是新概念,而是无数中小企业竞相奋斗的新目标。
如今,专精特新被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今年3月,专精特新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强调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未来10年,不仅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也是中小企业兴衰进退的关键周期。2022年岁末,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提前预习“专精特新”——这一2023年A股关键词的丰富内涵,意义尤其关键。
01
缘起:复刻德国隐形冠军
1、何谓隐形冠军?
所谓隐形冠军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隐形”就是低调务实,不显山不露水,专注自己的核心业务,不为大众所熟知;“冠军”指的是在自己的细分领域内占据主导地位,或者占有极高市场份额,业务做到全球前三或本土市场第一。
有人会有疑问,这不就是独角兽企业吗?其实不然,独角兽企业强调的是成长性,成立时间较短。而隐形冠军,突出的是领先性、专业性。另外从时间维度看,独角兽企业成立时间大多不到十年,而很多隐形冠军的历史长达数十年,甚至不少是百年企业。
比如,成立于1945年的德国克朗斯公司就是一家典型的隐形冠军企业,作为全球领先的灌装设备供应商,世界上大部分饮料都由克朗斯公司的设备灌装,虽然每天购买饮料的消费者对其一无所知,但他对饮品企业而言不可或缺。
值得注意的是,隐形冠军企业的主营业务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稀疏平常的产品。恰恰相反,他们的产品大多是行业内技术含量极高的关键部件,他们是掌握产业链上独门绝技的世外高人。如果说大厂是大而全,那么隐形冠军就是小而美。
2、德国做对了什么?
“隐形冠军”概念的提出者西蒙通过二十多年的研究收集了全球2734家隐形冠军企业的数据,其中德国以1307家隐形冠军企业遥遥领先。在他看来,德国不仅有大众、西门子等全球知名企业,还包括大量分布在不同领域的隐形冠军,正是这些隐形冠军企业成为德国的秘密武器。
举例来说,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法国、英国等国均遭受巨大冲击,陷入长时间低迷。唯有德国一枝独秀,迅速恢复经济并实现快速增长。当时大家普遍认为德国之所以能够度过欧债危机靠的是他强大的德国制造,实际上,支撑起德国制造的是大量藏在身后的隐形冠军企业。
根据数据统计,德国60%-70%的出口来自中小型企业,其中,1000余家隐形冠军企业支撑了26%的德国出口,且都是高附加值、高利润率产品。
图1:隐形冠军的绝对数量(2016),资料来源:《隐形冠军——未来全球化的先锋》
那么德国为什么盛产“隐形冠军”?其成功路径其实是内外部协同发力的结果:
总的来说,德国拥有中小企业得以繁盛的成长沃土,这是中小企业进化成为隐形冠军的必要条件。
图2:2020年主要国家的制造业占GDP的百分比,资料来源:Bloomberg,Wind,长江证券
再从企业内部分析,德国隐形冠军的重要发展路径是专注做配套专家,不断提升行业专业能力并做精做强,而不是盲目地搞多元化发展路线。纵观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已经成长为行业内唯一或少数能满足产业链特定需求的供应商。
最后从成立时间来看,德国隐形冠军企业有超过1/3的数量成立时间超过20年,还有很多成立时间在50年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老牌企业。也就是说,要想成为隐形冠军并非一朝一夕,往往需要企业长时间积淀。
图3:部分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已成为细分领域巨头或唯一供应商,资料来源: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重心,各公司官网,国海证券
3、中国“专精特新”应运而生
自2010年起,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被冠以“世界工厂”的称号。大到飞机、高铁,小到手机,我们什么都能制造,但是总被贴上大而不强的标签。
归根结底,大企业大而不强,中小企业多而不精,低端行业比重偏高,产业结构亟需优化调整,做大做强成为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新时代议题。
然而由于涉及的行业面广,不是光靠大企业和科研机构可以解决的,也不是单纯靠规模优势或举国体制来可以解决的,而需要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共同助力。
德国隐形冠军的成功路径无疑为中国制造升级描绘了可复刻的未来前景。毫不夸张地说,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一度是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其成长道路给我们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和成功示范。
实际上,中国和德国有不少相似之处。首先,我们同样有着规模庞大且齐全的工业体系;其次,我们拥有大量的中小企业。根据最新数据,中国的中小企业数量超过4800万家;第三,作为世界出口大国,中国巨大的出口额有2/3也是来自中小企业。更关键的,国内很多中小企业推崇隐形冠军成长理论,并将其作为长期目标。
换言之,在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大池子里将有机会跃出为数众多的隐形冠军企业。
2011年,我国《“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首次提出“专精特新”概念,指出“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提出培育“小而优、小而强”的企业。
何谓专精特新?简单来说是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这里面既有德国隐形冠军的内核,也有针对中国特色的创新。此后,一系列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政策的出台,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驶向快车道。
图4:专精特新相关政策,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中信证券
02
十年之约,专精特新企业交付成绩单
1、专精特新企业群体性崛起
自专精特新概念提出以来,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就一直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一环。经过十余年发展,我国已经培育出数量可观的专精特新企业。从2019年5月工信部公示第一批24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起,工信部已经认定四批共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专精特新企业开始走上舞台中央,吸引了全社会的目光,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专精特新的概念耳熟能详。以德国隐形冠军为锚,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国内广大中小企业奋斗追求的新目标。
图5: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批次公示数量(家),资料来源:艾瑞咨询
更上一层,我国将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写入了五年规划,在2021年3月颁布的《十四五规划》中,国家层面提出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培育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000家“单项冠军”企业,构建更加完善的梯度培育格局,全方位助力中小企业。
图6:“十四五”期间,工信部中小企业培育梯次示意图,资料来源:工信部
2、专精特新企业基本面
对标德国的隐形冠军,中国的专精特新不仅可以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改变大而不强的刻板印象,还能大大优化产业链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首先,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主要分布在机械、化工、医药、电子等行业。相比创业板和科创板,专精特新的侧重于制造业,其制造业升级的导向更加明显。
从2022专精特新30强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机械设备制造业占到半壁江山。可以预期,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群体的排头兵,将带动产业链升级,有助于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图7:专精特新的中游制造占比更高,资料来源:Wind,长证券
图8:2022专精特新30强所属行业分布,资料来源:《21世界经济报道》
其次,从盈利能力看,专精特新企业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均高于创业板和主板企业,这也印证了专精特新企业的“小而美”特点。
再次,专精特新企业强调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占比普遍较高。相较于已占据竞争优势的大企业来说,他们更有动力投入研发。根据2021统计数据,专精特新企业整体研发支出率约为8%,大于A股整体市场的5%。分不同板块来看,专精特新企业研发支出率均高于板块平均值。
图9: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的毛利率、净利率、ROE指标,资料来源:Wind
图10:专精特新企业研发费用率情况,资料来源:Wind,方正证券
另一方面,专精特新企业的专业化、新颖化、特色化是最大的亮点,但也为企业发展带来了资金、市场等方面的难题。当然,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全社会一大痛点。
目前,国内仅仅有60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成功在A股市场上市,上市率仅为6.9%,并且大多数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公司市值不足百亿。在这背后,一大因素是专精特新企业缺乏资本市场的支持和认可。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市场对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新产业、新模式更为热心,资本市场求新求快的氛围过浓。而很多专精特新企业所在的赛道需要长期攻关,市场对中小企业深耕单个专业领域走专一发展道路的未来不以为然,最终导致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渠道受限。
为了解决专精特新企业资金难题,提高创新研发保障水平,2021年1月,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十四五期中央财政将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
03
新起点,加速再出发
1、新的时代背景
经历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增长模式,如今中国经济逐渐转向高质量发展模式。与此同时,中国面临新的战略环境——世界经济格局处在振荡期,全球供应链体系趋于重构。未来我们不仅需要大量企业解决诸多“卡脖子”难题,还要提升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那么这些企业从哪里来?答案是专精特新。
中国制造从大到强,成为制造高地,创新高地,势必需要处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等领域的重点环节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考虑到专精特新企业成为隐形冠军无法一蹴而就,从当下时点看已经更加趋于紧迫。
近两年来,我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2021年9月3日,北交所正式注册成立,致力于成为有效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专业化发展平台。
成立一年多来,北交所已经成资本市场中专精特新企业的聚集地和主阵地。截至2022年12月16日,已有146家企业在北交所上市交易,其中有5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占比接近四成;在今年上市的67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中,总共有3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已接近一半。
借力定制化的融资平台,社会资本可以进入更多的专精特新潜力股,带动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涌现。最终形成的“创新-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将为产业转型注入新的活力。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等领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推动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中小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身上肩负的使命任务也更具历史意义。
2、面向新的舞台-全球化
得益于国内庞大市场,企业能够从本土市场获得更多滋养,这是先天优势。但这也造成了很多企业仅关注国内市场,却对开拓海外市场意识不强、动力不足。然而本国市场终究有“天花板”,因此必须拓展海外市场,实行全球化战略。
中国绝大多数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其市场主要还是依赖国内,并没有把产品卖到全世界,更没有在品牌、人才组织、产业要素等方面全球化。从严格意义上讲,国内很多世界500强其实还是500大。
综上,我们想强调的是,中国的专精特新企业势必需要走向更大的舞台。全球化是隐形冠军最重要的增长动力,任何企业想成为隐形冠军都必须把握这个机会。目前已有专精特新企业在快速拓展海外市场,比如新坐标、极米科技、南兴股份等。
隐形冠军的提出者西蒙同样特别强调全球化。在他看来,只有全球化才能使市场规模足够大,支撑你把优势建立起来,把核心能力建立起来。德国的隐形冠军企业战略特别明确,就是要做全球市场,因为只有进入全球市场后才能建立起市场壁垒。
任正非曾说:“高级水晶杯、高级的银餐器都是德国小村庄生产的,我去过两个小村庄,他们打出来的表格说他们从来不谈销售,他们谈占世界份额的多少。
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内庞大的产业势能和更加开放的融资环境为专精特新的成长提供了更优的环境。我们可以乐观看待,专精特新企业的群体性崛起已是大势所趋,正带来新的机遇,让我们拭目以待。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锦缎(ID:jinduan006),作者:知勇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