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测评了30种高销量可降解塑料产品,结果令人惊讶……

摆脱塑缚

作者|摆脱塑缚行动 来源|摆脱塑缚(ID:baituosufu0705)

2020年颁布的最严“限塑令”已经执行了两年之余,“可降解”这个概念已不再让人觉得陌生。然而,市面上所谓的可降解产品,真的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自然“消失”吗?

基于这样的疑问,摆脱塑缚对网络平台在售的可降解塑料袋进行了测评。调研发现,市面上可降解塑料袋采用的材质五花八门,执行的标准各不相同,卖家给出的货物描述和商品信息也含糊其辞。对于消费者来说,很难去辨别那些声称“可降解”的塑料袋到底是否真的能“降解”。

本次调研涉及淘宝、京东和拼多多三大网络购物平台,摆脱塑缚以“可降解塑料袋”作为搜索关键词,在各平台分别采购了该平台销量最高的10件可降解塑料袋产品,根据这30件商品的详情信息和塑料袋实物上印刷的详细信息,进行了相关分析。

观察1:部分商家声称的“可降解”并不可信,消费者难核实

观察2:“可降解”商品标注标准不一,不合规商品居多

观察3:光氧降解塑料袋占“可降解”的大部分,难回收,环境危害大

观察1:部分商家声称的“可降解”并不可信,消费者难核实

在网购商品时,网页会直接根据消费者搜索的关键词来推荐相应商品,通常来说,我们也会信任这样的结果——然而,某些商家会在商品的标题上“作假”。

在摆脱塑缚所测评的30种产品中,有3种商品出现了商品名称和实际材质不符的情况:

商家在标题中强调了“生物可降解”、“生物环保可降解”,但细看产品实物上标注的材质可以发现,这些产品中都含有PE-HD高密度聚乙烯(常见的不可降解塑料),这种材质并非生物降解材质,无法在自然中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图丨产品实物标注材质含PE-HD高密度聚乙烯

如果标题有时并不可信,那么我们多读一读商品描述是否有助于解决问题?

答案是,有时候可以,但多数时候行不通。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就材质一项来看,将近一半的商家并未在商品描述中注明具体材质;

就类型一项来看,30%的商家未正确注明降解类型,仅写了“可降解”、“可生物分解”或干脆不写;

就降解性能一项来看,超过一半的商家未注明自己的产品该如何降解、多久降解;

就国家/地方标准认证情况一项来看,47%的商家未在商品包装或购买详情页面上提供该产品的认证报告,而即便是提供认证报告的商家,也存在报告截图不清晰、不完整的情况,消费者无法核实认证真伪。

此外,在提供了详细货物描述的商品中,还有5家店存在货物描述与实物不符的情况。

图丨某款商品标题写着“环保可降解”的塑料袋成分却是不可降解塑料聚乙烯

观察2:“可降解”商品标注标准不一,不合规商品居多

当商品名称和商品描述都容易存在问题的情况下,消费者或许只能依靠产品表面的“可降解”标注信息去分辨和挑选。但我国现有商品的可降解标识真的能作为参考吗?

目前,可降解塑料袋领域存在着多个不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在我们测评的30种产品中,总共涉及了包括GB/T国家标准、QB/T行业标准、T/JSQA和T/CAB团体标准在内的等多种标准,不同标准对商家的标识有着不同的要求。

在众多标准中,真正涉及“可降解”概念的主要是两种:一是GB/T 20197-2006《降解塑料的定义、分类、标志和降解性能要求》,二是GB/T 38082-2019《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种标准对于“可降解”标识的要求。

GB/T 20197/2006标准明确对可降解塑料的标志做出了规定,要求生产商标明产品采取的标准号、所用的材质及可降解的类型。但该标准将可降解塑料分为生物分解塑料、可堆肥塑料、热氧降解塑料、光降解塑料和这四大类。然而目前后两种的热氧降解塑料及光降解塑料已被逐渐公认为不属于“可降解”范围(具体请看本文后半部分)。这套国家标准于2006年施行,经过16年的技术更新升级,和GB/T 38082-2019《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相比,可能已经略显滞后。

图丨GB/T 20197-2006《降解塑料的定义、分类、标志和降解性能要求》中对于标识的要求

GB/T 38082-2019标准则对生物降解塑料进行了定义,提出了相关的性能要求,但对于标注没有明确和单独的管理和规定,仅仅要求符合GB/T 21661-2020《塑料购物袋》的标准即可——即标注产品的材质与成分、安全性和功能性、以及能否可再生利用。这意味着,采用该标准的标注要求的商品,消费者只知道其可降解,但不知道该商品要在何种环境下才“会降解”,进而无法在末端处理时正确丢弃该商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初,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发布了GB/T 41010-2021《生物降解塑料与制品降解性能及标识要求》,该标准对生物降解和生物降解率等做出了定义,并规定了降解性能要求、标识标注要求和检验方法。

新标准明确指出, 可降解塑料标识应标上“双J”的图形,注明材质、降解环境条件、产品标准号、产品名称。它是继GB/T 20197-2006颁布实施之后,时隔16年再一次发布的关于可降解塑料的国家标准,能为生物降解塑料的生产、销售、使用和监管等方面提供依据与参考。

图丨GB/T 41010-2021《生物降解塑料与制品降解性能及标识要求》中对于标识的要求,和GB/T 20197-2006相比标注更科学,且注明了降解条件

从测评结果来看,10种产品采取了GB/T 20197-2006《降解塑料的定义、分类、标志和降解性能要求》标准,从这10种产品的实际标识情况来看,有一半的产品不合规:2种未写明降解类型,2种未写明材质,1种未严格按照格式标注。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测评的产品中,有3种产品采取了GB/T 38082-2019标准,令人惊喜的是,其中一种产品在新标准出来之前就已经标注了新标准要求的所有信息,已经提前达标。

图丨有双J标识的一款全生物降解塑料袋产品

此外,受测产品采用较多的还有以下两类针对所有塑料袋的标准:

GB/T 21661-2020《塑料购物袋》标准共被3种受测产品采用

GB/T24454-2009《塑料垃圾袋》标准共被6种受测产品采用

而没有采用前面提到的几种涉及“可降解”概念的国家标准。

观察3:光氧降解塑料袋占“可降解”的大部分,难回收,环境危害大

前文中提到,根据GB/T 20197/2006标准,生物分解塑料、热氧降解塑料、光降解塑料和可堆肥塑料这四大类塑料袋都可以被称为“可降解塑料袋”,但事实上,此种定义有较大争议。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只有生物降解塑料才能被认为是真正的“可降解”。

受测的30种产品里,仅看商家声称的降解类型,光氧塑料有12种,生物降解塑料10种;经评分析商品包装提供的信息,光氧降解塑有9种,生物降解塑料只有2种。即使不考虑商家所提供信息的准确程度,也能知道市面上的“可降解塑料袋”里,光氧降解塑料袋的占比肯定是非常大的。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为何光氧降解塑料受到广泛质疑?主要原因在于,标准对于这类塑料的性能要求仅限于产品的拉伸断裂伸长率保留率、且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下降率等指标。对于这类塑料来说,其降解过程只是由大变小,变成肉眼看不见的颗粒,不仅不利于塑料的回收利用和清理,微塑料进入到环境中将产生更大的危害。

相应的,标准对生物分解塑料要求生物降解率大于等于60%,可堆肥塑料要求生物降解率大于等于60%,还需满足堆肥质量的各项指标。生物降解塑料的降解过程是成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对环境造成太多负担。

需要指出的是,“可堆肥降解”指的并不是常规理解的家庭堆肥,而是需要配置专门设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工业堆肥。消费者把可堆肥降解塑料袋放进家庭堆肥桶/或埋进土里,并不能让塑料袋自然降解。目前,我国专业的工业堆肥厂数量稀缺,且末端回收尚未有能力准确识别可堆肥塑料。在缺乏正确标注的前提下,可堆肥塑料只能被当做一般塑料袋处理。

再看常见的生物可降解材质,有聚乳酸(PLA)、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聚羟基烷酸酯(PHA)等,PE不在该范围内。而在摆脱塑缚测评的30种塑料袋中,2/3的产品都确认含有PE聚乙烯,即使商家特意指出添加了氧化式生物降解添加剂或者其他可降解成分,也不意味着它们能被称生物降解塑料袋。真正采用了PLA、PBAT或PLA+PBAT+淀粉(St)的受测产品仅有3种。

图丨一款光氧降解塑料袋

怎么办:加强监管,让消费者买到真正符合标准的可降解产品

从商品标题、商品描述、商品标识到商品材质,可降解塑料领域存在大量关键问题没有解决。消费者日常能检索、购买到的可降解塑料袋多数是不可完全降解的或不可降解的,但这些所谓的“可降解”塑料产品单在电商平台上已有上万甚至十万的累计购买量。

从买家评论中可以看出,有不少消费者正是冲着“环保”的目的特意挑选购买了可降解塑料袋,殊不知最终带回家的塑料袋却不一定能做到“可降解”。而要在网购平台的众多产品中挑选出一款真正符合标准的“可降解”塑料袋,需要做大量的阅读理解和横向比较,多数人无法承担这么高的时间成本。

对于商家来说,“可降解”概念滥用的现象也会威胁到真正的生物降解塑料产品,挤占它们的生存空间,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

因此,电商平台和市场需要对可降解塑料生产供应商进行进一步的监管。在打出“可降解”的旗号吸引大批消费者的同时,首先应该做到的是让商品符合最新的可降解标准,避免误导消费者。

参考资料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7598035849161460&wfr=spider&for=pc

[2] https://www.sohu.com/a/445452605_114988

-End-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摆脱塑缚(ID:baituosufu0705),作者:摆脱塑缚行动

可行性研究报告
摆脱塑缚

本文作者信息

摆脱塑缚(自媒体)

关注(37122)赞(2)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