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华人学者开始反击“中国行动”计划以各种名义打压他们,知名学者何大一发声

深究科学

1

图片来自harvard.edu/Steven Senne

作者|林岩 来源|深究科学(ID:deepscience)

最近,作为科学界最具影响力的的学术期刊之一,《自然》杂志和《科学》几乎同时关注了一份调查报告:华裔科学家的种族定性及其对美国科学界的影响(Racial Profiling Among Scientists of Chinese Descent and Consequences for the U.S. Scientific Community)。

调查报告由百人会(Committee of 100)和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完成,较为全面地评估了自2018年以来在美华人学者遭受系统性审查带来的不良影响。

01

在美华人学者,开始对“中国行动”计划反击

从2018年8月开始,美国以泄露知识产权和科研诚信为由,系统性针对华人学者进行审查,此举令在美华人学者风声鹤唳。与中国有合作的美国白人学者,也成为了美国政府打击的对象。

只是如今局势偏向了他们:不断有华人学者得到了正义伸张,司法诉讼被取消、学校恢复其教职,如最近的胡安明教授,当然还有华人学者如陶丰仍在面临着司法诉讼。

据多份调查报告显示,虽然存在个别问题,但并没有所谓的大规模知识产权泄露。 最近,在美华人学者开始进行反击,要求美国相关部门对此行为负责,并停止“中国行动”计划,著名学者何大一表示,该计划不仅是种族主义的,而且还违背科学精神。

1

百人会与亚利桑那大学执笔的一份调查报告

百人会是美国的一个华裔精英非盈利组织,其成员包括来自商界、政界、学术界及文化界的人,于1990年由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创立。

2018年,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 (Donald Trump) 领导下发起的“中国行动计划”,对美国华裔科学家和学者进行调查,造成了华人学者普遍的恐慌,不少顶尖学者也因此被迫去职、接受司法调查。

1

因“中国行动”计划,而遭受调查的知名学者,既有华人也有与中国有合作的白人学者

所谓的“中国行动计划”并没有发现大规模知识产权泄露,然而却以该名义监视、逮捕、起诉了众多与中国保持合作的华裔科学家或美国白人科学家。由此导致了华裔科学家大面积恐慌情绪,破坏了华裔科学家与中国国内的合作。

1

上世纪,美国出台的歧视日裔法案

实际上,这项计划的主要目标是担心来自中国的科技竞争。丹佛大学约瑟夫·科贝尔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中合作中心主任赵穗生指出,这是一项毒辣的计划:“特朗普自上台就将中国作为敌手,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和方式对抗中国,‘中国行动’计划就是其中一个非常毒辣的工具。美司法部专门出台政策针对某个族裔,在美国历史上只有二战时针对日裔有过先例。”

02

系统性审查,令华裔科学家忧心忡忡

这项报告是对近2000 名科学家的调查结果。2021年5月至7月期间,1949名在美国工作的科学家参与了这项调查,调查结果于 10 月 28 日在白皮书中公布。在受访者中,三分之一确定为华裔。大约 40%的受访者不是中国人,四分之一的人没有报告他们的种族或民族背景。

1

资料来源:Jenny Lee/XiaoJie Li/100 委员会

调查结果显示(如上图),50%以上的华裔科学家正受到来自美国政府的监视,他们经历了“相当大的”恐惧、焦虑,只有不到12%的非中国科学家有这种担忧。

约42%的华裔科学家表示,感觉受到了来自于美国政府主导的种族歧视,而非华裔科学家的这一比例仅不到 9%。 很多华裔科学家表示,由于来自于美国政府的这种打压,他们觉得获得研究资金比以往更难,并面临更多的专业挑战(注:数据显示,2019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了21%的亚洲申请者,白人申请者为29%,2020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了27%的亚洲申请者,而白人申请者为 31%。)

在过去3年里,同中国有合作的科学家交流受到限制,华裔科学家的比例高于非华裔科学家(40.6% vs. 12.8%),决定不参与未来中国项目比例为23.8% vs. 5.8%(华裔vs非华裔),决定不与中国合作者合作的比例为23.2% vs. 9.7%(华裔vs非华裔)。

过去三年,许多学者过早地中止与中国有研究往来,有78.5%来自华裔科学家希望与中国保持距离,这一数字在非华裔学者中比例为27.3%。

在非美国公民科学家中,42.1%的华裔科学家称,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调查或“中国行动”计划影响他们未来在美国的计划,这一比例在非华裔科学中只有7.1%。

03

是报复性打压,还是因竞争带来的恐慌情绪作祟?

美国拜登总统上台才一年不到,对中国已经发动了四轮打压。在科学领域,则体现在实施的“中国行动”计划上。

然而,近期华裔科学家发起的反击中指出该项计划不但达不到打击中国的效果,反倒是弱化了美国的竞争力。目前,许多华裔科学家已经开始将工作转向不那么敌对的国家,或回到中国,这可能会影响美国人才的去留,美国国内来自中国的国际研究生人数明显下降。

大国之间的博弈科技人才占比非常重要,随着中国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选择在国内从事科学研究。

1

知名华人学者何大一

知名华人学者何大一也积极发声,他表示,“科学和教育交流对中美两国都有巨大的好处。任何对开放合作的不合理限制或威慑都会阻碍太平洋两岸的科学进步和技术发展。如同其他科学家、教育者以及高校工作者一样,我强烈敦促我们的政府终止‘中国行动’计划,这一计划存在严重缺陷,不仅是因为它是种族主义的,还会扼杀科学研究精神。数十年来,美国科学和工程领域严重依赖海外人才,包括来自中国。毫无疑问,‘中国行动’计划正在让中国人才离开美国,损害美国的竞争力。”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深究科学(ID:deepscience),作者:林岩

可行性研究报告
深究科学

本文作者信息

深究科学(科学自媒体)

关注(11906)赞(0)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