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小华为”要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

锦缎

作者|大道稳行    来源|锦缎(ID:jinduan006)

海康威视(SZ:002415)被称为小华为。过去20年,小华为非常优秀,谱写了一段难以复制的传奇。

但,未来20年呢?

01

看生意

海康威视是全球安防龙头,现在升级做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先看相关行业。

【1】看行业

1、背景

2021年是911二十周年,过去20年,全球反恐风起云涌。同时,过去20年国内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人口大迁徙中,平安城市建设不可或缺。两重因素叠加共振,国内安防行业大爆发,诞生了以海康威视为龙头的一批优秀安防企业。

2017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平安城市建设进入尾声,智慧城市建设、智能物联网提上日程。智能交通、应急指挥、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等方面提出新的需求,腾讯的数字城市、百度的AI CITY、科大讯飞的讯飞超脑、平安科技的智慧城市云、京东的城市计算,巨头纷纷涌入智慧城市赛场。

在互联网基础设施成熟后,近年来产业互联网、企业数字化转型也提上日程,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行业趋势

我们看海康战略目标的变化:

2013年,旨在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型安防企业。

2014年和2015年,全球领先的视频产品及内容服务提供商。

2016年,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和数据运营服务提供商。

2017年,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

2018年,发布AI Cloud框架,昭示AI战略。

2019年,胡扬忠宣布:海康威视已经成为一家大数据公司。

2020年,致力于成为一家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

从海康战略目标的变化中,我们可以大致看到行业趋势的关键。

技术趋势: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大数据技术兴起、多探测器融合(多维度感知)。

应用场景:智慧城市、企业数字化转型。

4、竞争格局

目前国内智能物联网有三类竞争主体,传统安防巨头、AI独角兽、互联网巨头。

传统安防巨头

根据2019年A&S全球安防50强数据,2014-2019年,海康的全球视频监控市占率由16.3%提升至29.8%,目前稳居全球第一,大华股份由6.1%提升至14.7%,居全球第二。海康和大华的全球市占率之和接近45%。

根据中安网的数据显示,2019年的全球智能安防50强榜单中,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亚萨合莱、博世和安讯士前五家企业的总收入约为170亿美元,占前50强公司总收入的68.4%。

国内安防前三名为海康、大华、宇视(千方科技)。

AI独角兽

旷视科技、深醒科技、云天励飞等AI科技企业,技术能力不可小觑。

支付宝“刷脸”支付的技术提供者为旷视科技,在2015年进军安防后,发布了智能摄像头,技术指标不逊于海康威视产品。

2017年12月,BBC记者挑战贵阳警方的人脸识别系统,靠一张照片,该记者仅“潜逃”七分钟就被系统“抓获”,这套系统来自深醒科技。

云天励飞的“行人闯红灯抓拍系统”,在深圳新洲莲花路口启用后,半年时间里抓拍行人不按信号灯通行13930宗,并把每天闯红灯人数降低了90%。

互联网巨头

央视《等着我》报道了一起寻亲案,腾讯优图以“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帮警方寻回被拐十年儿童。腾讯优图是腾讯公司旗下AI实验室,聚焦计算机视觉研究与落地,拥有超过700项全球专利。

近年,阿里系大手笔投资了商汤、旷视、依图和AI安防芯片公司寒武纪。阿里巴巴持续在杭州、海南、澳门等地拿下智慧城市项目,当中包括城市管理的安防板块。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华为真正将安防上升至公司战略业务。无论是研发人员还是一线销售,全都数倍增加。仅2017年,华为就参与了北京、深圳等48个智慧城市项目。华为在海思芯片之外,陆续推出多款监控摄像头,触及前端硬件领域。

5、远期市场空间

智慧城市带来智慧安防需求,安防+AI(智能物联网)逐渐成为安防行业趋势。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17-2020年,我国AI+安防软硬件市场规模分别为39.50亿元、135.3亿元、350亿元、453.40亿元。其中,视频监控是主要细分市场,视频监控份额占近90%。

在产品方面,传统的安防产品正在大幅减少,AI+安防的产品在大幅增加,由此带来的变化是产生的附加价值不断提升,即由硬件营收带动更多的软件服务营收。

根据MARKET and MARKET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2019年全球安防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2579亿美元,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97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其中美洲将是安防解决方案的最大份额。

安防市场中,视频监控约占50%左右的份额,推测未来几年视频监控的市场增速在9%左右。

02

看企业

1、业务构成

海康威视,全称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成立,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

海康的产业链主要包括:

上游前端的图像传感、镜头及图像处理环节(如降噪、宽动态平衡、白平衡校正、色彩还原等)、视频压缩和编解码(涉及前端处理器ISP/SoC芯片)、内容识别(AI算法及芯片)等;

中游的摄像机硬件、存储设备、中心控制和传输设备制造环节以及相应的系统管理软件(如VMS);下游的产品分销、系统集成、工程建设和运营服务等。

海康的产品线非常宽:前端视频监控像机,中间传输(交换机、综合布线、光纤收发器、光端机等),后端录像机,中心存储、服务器、显控,非视频(门禁、报警、可视对讲、人员通道等),停车场(出入口控制、停车诱导),热成像,智能交通(卡口电警、车载取证、信控、信号灯、道路终端服务器产品等),安检产品,智慧消防……

还有四大新业务(子公司):萤石,主打互联网家居;机器人公司,包含无人机、机器视觉、物流机器人、泊车机器人等(京东物流分拣中心、湖滨银泰商业区智能机器人停车库);智慧存储,各类存储卡(TF卡)、SSD、个人和小型企业NAS;汽车电子,包含车载模拟监控、ADAS辅助系统、智能后视镜等。

海康在售硬件产品SKU超过万种(感觉怪怪的,战线太长?)

海康的业务流程可概括为,承接终端用户需求后,进行研发设计(包括整机机械结构设计、电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设计、生产工艺设计等),采集产业链上游零部件(芯片、镜头、图像传感器等电子元件)、中游软硬件(人脸识别算法、模具设备),进行产品生产封装(包括软件开发及嵌入、PCBA(Printed Circuit(线路) Board Assembly(装配))、部件电装、成品检验、联机调试等),再将产品给到集成商和工程实施团队进行项目实施交付。

海康内部研发和生产流程采用基线+定制模式,基线产品线主要研发具有共性的标准化产品,定制产品线主要根据不同行业的个性化需求定制解决方案。除了自主生产以外,也会引入外协生产厂商,以满足弹性生产需求。

海康收入来源于前端、后端、中心控制产品、建造合同、其他以及智能家居、机器人等创新业务,主要依靠做项目和卖产品两类业务模式来实现。

做项目往往需求复杂、单个项目规模大,但难以规模化,客户以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为主;卖产品一般标准化属性强,需求碎片化,金额低,但客户基数大。

2020年,海康总营收635.03亿元;其中境内营收458.06亿元,占总营收72%;境外营收176.97亿元,占总营收28%。

2020年,PBG营收163.04亿元,EBG营收151.80亿元,PBG、EBG合计营收占海康境内营收的69%。

境外营收中,约30%来自于直接做项目,剩下70%来自于卖产品给当地的销售渠道和集成商。

按2020年年报的营收结构来看,做项目贡献了海康至少57%的营收。

2、成功因素

回顾海康的发展历程,有几个重要的因素:

(1)赶上了安防大发展的机遇

2019年,对于海康成为全球视频监控行业的老大,总裁胡扬忠说:如果说有什么特别的,就是运气比较好一点,正好在适当的时候做了一些适当的事情,赶上了过去安防行业发展的几波浪潮。

董事长陈宗年则说:

海康威视创业的成功就是抓住了技术和市场双重成熟的时机。我们起步于视频监控技术的范式转变,也就是模拟视频监控向数字视屏监控的转化期。这是一次技术上的机会,我们很幸运抓住了这短暂的几年时间。第二个机会源自市场的拉动。

911事件后,国际上对视频监控行业正式放开,加上中国当时推行的平安中国建设,这使得国内、国际两大市场成为持续存在的市场。这两大持续存在的市场拉动了视频监控技术从模拟向数字转化,并在此后陆续经历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各个阶段的发展。

(2)重视技术创新

海康因技术而起家,也因技术上的优势把握住了技术升级和社会变迁所带来的业务机会,同时也一直重视技术研发投入,每年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都接近10%,公司一半的员工是技术研发人员。

陈宗年说,海康威视之所以可以称霸全球商场,不惧美国制裁是因为在三个过程中海康威视不同时期分别把握了不同的技能:在数字化阶段,海康威视把握了编解码技能;在网络化阶段,海康威视把握了视频网络存储、网络传输技能;在智能化阶段,海康威视把握了视频智能识别、分析等比较前沿的技能。

(3)国资身份

从科技强警到雪亮工程,安防设备从应用于特定政府单位拓展到农村基层,国家对安防和IOT产业的壮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无论是政府还是国企项目,国资背景的海康或多或少成了优选对象。

3、核心客户

海康国内三大事业群都是2B业务,2020年占国内营收比重90%。

其中公共服务事业群(PBG)主要针对公安、交通、司法等政府类市场客户,2020年占境内营收36%;企事业事业群(EBG)主要深耕能源冶金、文教卫、智慧建筑、工商企业、金融服务五大行业领域,2020年占境内营收33%;中小企业事业群(SMBG)主要针对电商相关行业中小企业群体,2020年占境内营收21%。

海康国际业务约30%营收来源于直接做项目,剩下70%来源于卖产品给当地的销售渠道和集成商。相对于国内,国外客户结构相对均衡,发展中国家占比超50%,美国20%,欧洲20%,其他发达国家10%左右,业务偏向于中小商业领域。

客户集中度

2020年,海康前5大客户销售额合计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为3.09%,占比不高。

4、供应链管理能力

库克是供应链管理大师,供应链管理能力让人叹为观止、有口皆碑。2020财年底,苹果的存货为40.6亿美元,2020财年苹果硬件产品营业成本1512亿美元,存货一年的周转次数高达40次,平均9.8天周转一次。

海康的存货周转速度?

2020年末,海康存货114.78亿元,2020年海康营业成本339.58亿元,存货一年的周转次数为2.96次,跟苹果完全不可比。 

竞争对手呢?

大华股份,2020年末存货49.28亿元,2020年营业成本151.64亿元,存货一年的周转次数为3.08次,略高于海康,跟苹果也完全不可比。

5、股权结构

海康2001年成立时,中电集团占股51%,龚虹嘉出资245万,占股49%。

目前海康第一大股东为中电海康集团,持股比例为38.91%;中电海康集团的母公司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持有中电海康100%股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是国资委100%持股的央企。

海康董事长陈宗年,同时也是中电海康集团董事长和52研究所所长,本人不在海康威视大股东之列。

海康第二大股东是龚虹嘉,目前直接持有海康10.31%股权。

海康不存在不舍得分钱的问题

2004年龚虹嘉向经营团队承诺未来若经营状况良好,便以成本价向其转让15%的股权。2007年,海康威视董事会经过决议,同意公司外资股东龚虹嘉将所持公司15%的股权以500万元价格转让给杭州威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员工持股平台,目前持有海康4.83%股权)。此时公司的净资产已经超过6亿元,相当于500万卖了1个亿的净资产给经营团队。

2007年,龚虹嘉将所持有限公司5%的股权以2520.28万元价格转让给杭州康普投资有限公司(2011年变更为新疆普康投资有限合伙企业,海康总经理胡扬忠和副总经理邬伟琪两人在新疆普康持有20%股权,新疆普康目前持有海康1.95%股权)。这次转让,实质上是龚虹嘉将海康1%的股权转让给总经理胡扬忠和副总经理邬伟琪两人,转让价按照当时公司5亿估值计算。

这一系列的行为意图便是鼓励经营层,可见龚虹嘉是一个大气且有格局的人。

海康总经理胡扬忠,目前受益股份2.26%。

海康于2012年、2014年、2016年实施了三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总计授予对象近5000人次,覆盖了从高管、中层到基层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的核心人才队伍,并且以业务骨干作为主要激励对象,使一大批核心员工和技术骨干成为合伙人。

6、海康芯片

安防视频设备中所需要的处理器芯片主要包括网络摄像机中的SoC芯片、后端DVR/NVR中的SoC芯片以及深度学习算法、加速器芯片以及前端模拟摄像机中的ISP芯片四种类型。

海康目前采购的高端芯片多是来自于美国的英伟达、英特尔、赛灵思,中高端采用海思芯片,中低端芯片采购自国内企业,像北京君正、富瀚微等,存储来自于希捷等。

美国对海康断供,影响较大的是用于后端的高端芯片,这些芯片会影响到AI处理能力,但是对于整体解决方案来说并不属于卡脖子产品,况且视频监控使用的芯片在复杂程度上远低于华为、中兴所用的芯片,影响相对有限。

7、竞争对手

商汤、旷视等AI独角兽,主要通过在一些细分领域依靠算法优势抢夺新的项目机会,想要实现对旧项目的替换,除非海康严重掉队。

核心竞争对手领域,华为和阿里的竞争聚焦在系统架构层面,海康威视的业务重心更多在边缘感知端。

其中,华为的优势在于基础通信设施(5G)、芯片研发能力、AI算法布局,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协同效应。海康的优势在于布局安防十余年,具有绝对的龙头地位、在碎片化的市场已经形成广阔的销售体系、对客户有一定的粘性,具有统一软件技术架构。

海康对于芯片也有自己的布局,通过关联关系与富翰微结成同盟。此外,2017年,海康投资9800万元收购了联芸科技41.63%股权,发展生产SSD(固态硬盘)芯片。

2019年年底前联芸科技已经累计实现了SSD主控芯片超过500万颗出货,成为继MARVELL、SMI之后全球最大的SSD主控芯片供应商,也是中国唯一一家能够实现大规模量产的SSD主控芯片提供商。

整体看,竞争对手对海康是有影响的,但目前双方各有优劣势,所以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是山崩地裂的。

03

看财务

1、企业赚钱吗?

过去10年,2011-2020年,海康的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都相当可观,且稳定。

图片

2010-2020年,海康年利润增速由40%+降至20%+,又降至9%+。一路下降。

原因初步判断:

一方面,安防市场过了快速增长阶段。

另一方面,可能因为海康战线拉得太长,做的越多,赚的越少?

2、长期的毛利率是否合理?

过去10年,2011-2020年,海康的毛利率稳定在40%+,高且稳定。

3、赚的钱真金白银收到账上了吗?

从长期角度,经营现金流和净利润应该一致。

过去10年,2011-2020年,海康的经营现金流之和比净利润之和少约20%。

进一步看应收账款账龄

海康账龄超信用期1年以上的部分占总体的12%,问题不大。

看主要竞争对手大华股份

大华应收账款中,账龄在1年期以上的部分占总体的23%,有一定问题。

4、负债高吗?

巴菲特说:真正的好公司不需要借钱。

过去10年,2011-2020年,海康有息负债对应的资产负债率很低,公司经营稳健。

04

看文化

(一)看人

看人,就是看企业实际控制人是否德才兼备、慷慨大方。

德,是指本分、诚信,诚信通常在需要付出代价的时候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慷慨大方,刘邦把敌人的媳妇都分给自己的手下,就是慷慨大方;项羽,分钱像分自己的媳妇,就是不慷慨大方。

海康需要同时看陈宗年和胡扬忠。

陈宗年

1965年出生,江苏江阴人,1982年从江苏南菁高中毕业,考入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外围设备专业,后取得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1986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加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2研究所,至今一直在该所,第52研究所又名杭州计算机外部设备研究所。

2001年,陈宗年作为52所的一名高级工程师,进一步发展,升任所长可能性不大。假如辞职创业,放弃国家工作编制又太可惜,陈宗年面临自己的中年选择。恰逢911事件爆发,数字监控市场快速发展,陈宗年准备把握这次机会,运用自己的优势发展数字音视频监控业务。

2001年底,陈宗年、胡杨忠、龚虹嘉一起创建海康威视,注册资本为500万,创始员工28人。陈宗年和胡杨忠拉动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出资255万,占股51%。陈宗年以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所委派的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名义执掌海康威视,胡杨忠辞职作为海康的董事和全职总经理。

陈宗年一直没有持有海康的股份,一直没有在海康领取薪酬。(不合理?)

陈宗年重视产品质量。

陈宗年说:质量是企业生命的基础。海康希望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没有一个世界一流的企业质量是不好的,当这个企业质量不好的时候,哪怕它原来是世界一流企业,它也会退下来。

胡扬忠

胡扬忠曾表示,他从未想过把海康打造成下一个谷歌、苹果、微软,他的理想是3M那样的公司。我们不想捡西瓜,只想一粒一粒地捡芝麻。(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胡扬忠说:我们做企业,一直在说,要遵循商道。商道是什么?商道就是仁义礼智信,就是良知。

胡扬忠说:海康威视成立后两年半,就提出要做一家受人尊敬的公司,不能完全以商业利益为导向,要有自己的商业底线,不能干鸡鸣狗盗的事情。(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利润之上的追求)

(二)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实际上也是看人,企业文化跟企业领导人有很大关系。

1、愿景

海康的愿景: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企业。

2、使命

海康的使命:善见致知、同行致远。

善见致知:善于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知识才智。(有消费者导向的含义)

同行致远:志向相投共同前进,才能走得更远。(同道中人,招人首先看合适性,其次看合格性)

2001年28人创业团队,到2019年仍有24人。创业18年专注于一个平台,一份事业,是海康威视“同行致远”最好的诠释。(核心团队稳定)

3、价值观

价值观是企业内部大是大非的问题,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

陈宗年解释海康的工程师文化核心时说:工程师第一就是严谨、老实、稳定、心态好,再一个就是责任心。

专业第一是专注,工程师不能杂,要专注。人要专注,企业也要专注。专业第二是要有专业水平。

海康的核心价值观:成就客户、价值为本、诚信务实、追求卓越。

成就客户,意味重视产品品质和服务。

追求卓越,意味重视品质。

海康的战略:通过持续创新,为全球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反复强调品质和服务)

是否善待合作伙伴?

2018-2020年,海康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6.95%、18.50%、16.49%。

2018-2020年,大华股份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8.31%、27.39%、26.51%。

2018-2020年,宁德时代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5.58%、27.74%、19.97%。

可见,海康不存在不善待合作伙伴的情况。

管理差强人意

比如,新员工进公司,基本没有培训,要求直接上手,所以导致人员流失率较高;员工加班非常狠;员工平均年龄非常年轻,也说明人员流动性较大。

小结:海康的企业文化整体算是不错的。

05

下一步

海康威视内部人士在2019年4月曾表示,公司的政府业务大概占国内业务的30%左右,非政府采购是主流。但海康威视在银行、电信、石油、文教卫等与政府业务紧密相关的非政府采购市场,占比达40%。(海康国内的业务,可能70%直接和间接跟政府相关)

政府订单对海康的影响显而易见。近几年,海康净利润增速由20%+大幅降至9%+。2019年海康威视高级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黄方红说:2018年二季度开始,国内经济出现大幅度下行,政府投资缩紧,反映为去年政府采购商机落地减少,部分中标项目未见到订单,用户持观望态度;同时由于部分公共服务项目颗粒度变大、决策周期拉长,落地变慢,最终导致商机数量与同期相比,明显减少。

未来10年,长波经济萧条期,政府可能要一直带头过紧日子。海康的净利润增速可能一直在9%+左右?

1、对海康下一步发展的预测

【1】行业整体增速

在传统安防及视频监控领域,普遍预期国内市场今后3-5年仍将保持10%左右的行业增速,国际市场5%左右的增速。

在视频智能化应用方面,国内外市场都处于起步阶段,尽管整体规模不足传统安防领域的1/10,但未来3-5年市场规模增速>20%。

【2】海外业务

安防行业对芯片的要求大多还是在21nm以下,因此,安防主流芯片的制作工艺比起手机和电脑来说更容易一些,安防行业的短暂缺芯并不致命。

海康2019年10月被美国纳入实体清单后加大了美国物料的库存,同时通过新的设计方案、国产化替代来降低供应链风险。制裁对公司整体业务的影响明显小于疫情及人民币升值。

【3】创新业务

创新业务目前营收占比低。2020年创新业务营业收入61.68亿元,占总营收9.71%,近5年营收复合增速>30%。

2、电子类产品不容易建立竞争优势

海康威视首要的安防监控产品归于电子类产品,其生命周期较短,一般在3-5年左右,并且下一代产品与上一代产品具有一段重叠期,实际有用生命周期更短,因而具有技能水平发展快,更新速度快的特色。这意味着假如要坚持企业竞争力,必须不断投入科技研制,不断移风易俗,跟上更新换代的脚步。

段永平曾说:一般来讲,大部分“电子公司”可能都不值得投资,因为生意模式一般都不会太好。

我们看海康和大华的研发投入强度

2017-2020年,海康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7.62%、9.00%、9.51%、10.06%。

2017-2020年,大华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9.49%、9.65%、10.68%、11.33%。

两家公司的研发投入强度都非常高,说明这个行业技术升级换代非常快,竞争非常激烈,不容易建立竞争优势,所以段永平说电子公司生意模式不太好。

这需要企业经营者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精益求精,紧跟市场的变化,一刻也不能懈怠。一不留神,就会被竞争对手超越。

3、天时地利人和在变化

过去20年,安防市场大发展,国有控股企业身份,技术领先,重视产品质量,管理团队稳定,天时地利人和全具备,海康必然大发展。

未来10年,甚至20年呢?

天时

安防是刚需,现在安防大发展的时代过去了。智慧城市需要久久用功、精耕细作,经济好的时候多搞一点,经济不好的时候就少搞一点。未来10年是长波经济周期的萧条期,天时在变化。

地利

智慧城市业务。华为、腾讯、阿里等竞争对手强劲,业务的核心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技术上海康没有明显优势。海康跟他们一样,一个场景一个场景的磕,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磕,没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很难有高毛利,也很难有快速发展。

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庞杂而笼统的需求,本身难以标准化。很难有哪种厂家可以大包大揽解决各个环节的问题。海康的感知能力强,华为、腾讯、阿里的云计算能力强,海康所能做的是在迭代中变得更专业,从而占据更好的竞争地位。

中国是个大市场,有各种各样的企业,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的过程是多方面的,不一定首先走数字化转型,转型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经营范围、经营内容、经营重心的转移等等,改进优化的点会不一样,这个市场非常碎片化,短时间全面开花的可能性不太大。这一个产业的转变可能需要用10年甚至更长时间。

海康能否做平台?

海康的业务以to B,to G为主,在to B,to G业务的市场中,厂商很难成为平台级的公司,最终的主导方仍然是用户。在to B、to G的业务领域中,既然没有看到垄断的可能,也没有什么超级技术能无差别的降低边际成本,也不能靠某行业某地区的客户关系保持不间断的高增长,所以最终还是要回到技术的迭代、能力的丰富上来。(找不到明显的长期竞争优势,需要企业始终全力以赴、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这不是很好的生意模式。)

海康所能做的是尽量场景,软件应用的可替代、硬件物料的多元化是支撑产品种类丰富的两个支点。

在toG、to B的领域里,场景的丰富程度是很高的,单纯的提供哪一层的能力都不能简单的覆盖整个市场,所以平台、数据、软件应用都要做。

海康近几年围绕PaaS、DaaS做了很多工作,在平台能力、数据能力的建设上往前走了一大步,同时类似云眸这样的SaaS形式也一样提供。一般来说,PaaS、DaaS适合多层级、多时空下的复杂场景,SaaS适合扁平型的商业布局,云眸目前接入的设备大约160万台,为连锁餐饮、4S店、连锁零售等等客户提供服务。

海康在SMBG中努力建设平台。许多底层、中层的能力开发已经由海康解决,生态伙伴可以专注在有自己独到理解的行业和场景中。目前,生态还没有建起来,没有现成合适伙伴出现的情况下,海康在自己做,给伙伴们打个样子。

人和

过去20年,海康的华中科大三剑客陈宗年、龚虹嘉、胡扬忠,被人津津乐道。被人津津乐道,一方面说明人家干得好,另一方面说明在国有控股企业里这种情况少,难得一见才会被广为传颂。

未来10年呢,不知道,龚洪喜已经退出董事会。

龚虹嘉说:海康威视的国有股东对海康威视经营层,尤其是对于胡扬忠、陈宗年和我本人组成的华中大同班同学“三剑客”予以充分信任,使这个组合能维持超过20年,这也是在我们当今的国有企业,或者说以国企、央企为首的控股股东企业里难以再现的。

太祖当年评价诸葛亮的隆中对:荆州、益州远隔千里,两分兵力,安得不败。海康可能需要在战略方向上厘清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强敌环伺,机遇遍地的新格局中,选择、放弃的智慧,将决定海康下一步的成败。

注:本文参考并引用了《海康威视深度报告20210218》部分数据及观点,作者:三叔的麦场。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锦缎(ID:jinduan006),作者:大道稳行

可行性研究报告
锦缎

本文作者信息

锦缎(财经自媒体)

关注(748090)赞(11)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