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研究:上海夜经济 | 注重精细化城市治理

新元新经济智库

2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文化产业研究部 来源|新元新经济智库(ID:malayunyingguan)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将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作为其中主要内容,明确了发展夜间经济、打造夜间消费场景和集聚区的重点任务。“夜经济”由此成为国家层面促进消费的20条意见之一。近几年,夜间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扩大消费,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在此背景下,新元智库联合小诚互娱,共同编写了《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2020)》,基于小诚互娱在夜间经济尤其是夜间文娱类门店及互动消费方面常年深耕所积累的数据,以及新元智库对夜间经济各类业态的深入研究,本报告对近些年来我国夜间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从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业态发展、要素市场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辅之以典型案例加以说明;并对我国夜间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基本建议。

【夜间经济发展报告 之 上海篇】

精细化城市治理保障夜间经济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其中,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上海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当今全球超大城市的代表,上海的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关系上海发展,又与全国及各地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密不可分。在当今夜间经济全国遍地开花的情况下,如何在保障夜间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了摆在所有城市管理者面前的难题。“绣花般精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治理的期望和要求,上海在推进夜间经济城市治理时,积极解决夜间经济城市治理的难点、痛点问题,夜间经济发展涌现出诸多亮点,形成了值得推广的发展经验。

在精细化治理之下,上海夜间经济体现出了强劲的发展活力,根据各机构发布的夜间经济相关报告来看,上海无论是夜间经济排名还是夜生活活力指数均排在全国前列。美团研究院和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上海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上海夜间消费总额位居第一。另外,在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夜间经济二十强城市等榜单中,上海位列“2020夜间经济二十强城市”第二名,仅次于北京,上海外滩BFC、上海后备箱市集入选“2020游客喜爱的十大夜市”,上海陆家嘴、上海南京路、上海徐家汇入选“2020游客喜爱的十大夜商圈”,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台、上海博物馆入选“2020游客喜爱的十大夜景区”。

一、科学规划加强顶层设计

夜间经济的有序发展需要以科学规划、完善配套为支撑。2019年9月,上海市发布了首批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包括黄浦滨江外滩地区、浦东滨江富都—船厂地区、新天地158坊地区、静安寺地区、吴江路张园丰盛里地区、五角场大学路地区、豫园地区、徐家汇衡山路地区、吴中路商圈地区等9个区域,覆盖黄浦、浦东、杨浦、徐汇、静安、闵行等6个区。2020年6月,上海市继续发布上海第二批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包括人民广场南京路地区、思南公馆复兴公园地区、环大宁马戏城地区等3个区域,至此,上海已经有12个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

各区也在加强顶层设计,例如长宁区结合《虹桥商圈商业规划》编制,依托愚园路等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历史和文化优势,促进历史和文化资产在夜间经济中的活化利用,依托虹桥艺术中心、缤谷二期剧场和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等载体资源,引进培育具有吸引力和知名度的夜间文化艺术项目。

二、部门联动合力推进

夜间经济发展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规划、文旅、公安、交通、市场监管、绿化市容、城管执法等多部门合力推进。2019年4月,上海商务委等九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发展夜间经济的“十条措施”,对标国际,在全国首创夜间区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结合实际,编制夜生活集聚区发展规划,打造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丰富业态种类,增加文化旅游项目供给;打造环境友好、放心安全、有工匠精神的“深夜食堂”;试点放宽夜间外摆管制;加强夜生活集聚区灯光造景等措施,全面推动夜间经济发展。2019年8月,上海城管执法局制定下发《关于本市城管执法系统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夜市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2019年9月上海公安机关出台《促进本市夜间经济发展“八条举措”》,营造“安全、有序、干净”的社会治安环境。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中形成协商机制。在六合路上“小尖顶创意游园会”活动举办之前,黄埔区政府联合各个委办召开联席会议,就一些注意事项给企业以建议。“安义夜巷”的前期筹备中,公安部门实行一次报备,减少了企业的申报次数;环保作业增派人手延长作业时间;市场监管部门对涉及到的餐饮铺位进行了食品安全的检查等。在新天地活力街区筹备中,黄浦区市场监管局通过采取“备案+监管”管理模式,减少企业准入的时间成本。

三、积极缓解交通难题

2017年起,上海六条地铁线路在每周五、周六延时运营至零点,并在节假日期间也会相应调整运营时间,方便夜间出行。针对夜间停车难问题,上海公安机关通过设置夜间道路停车场,开放夜间道路装卸货时段等措施,满足群众和商户的实际夜间停车需求。如交警总队在愚园东路南侧增设道路停车场,允许停放时间为18:00至次日7:00;杨浦分局会同区建管委在“五角场—大学路”示范街区周边支小道路开辟251个道路停车泊位;长宁分局采取“错时停车”“共享停车”等方式挖掘停车潜能,在“上生新所”、幸福里等5个夜间经济示范点增加了20%停车资源。针对企业反映“因超市、商店夜间配送货物引发交通违法行为”的问题,全市交警部门加强对企业上门指导和教育告知,同时调整完善非现场执法标准,将“货车在无禁止停车表标线的路段装卸货物”等正常物流作业的情形不纳入“电子警察”执法范围。宝山分局经全面排摸属地284家沿街超市、便利店,梳理出164家门设黄色禁停标线的店面,通过征询商户的意见建议,个性化开放夜间装卸货时段,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四、建立夜间经济指数体系

浦东率先推出的“夜间经济最燃指数”,是上海首个政府层面的夜间经济发展指数,由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整合长三角复旦中心、银联智惠的分类数据推出,分为“夜间人气指数”“夜间销售指数”“夜间消费业态TOP指数”以及“夜间境外卡消费指数”四类。“夜间经济最燃指数”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浦东夜间经济的发展特征,虽有待完善,但仍有一定启示意义。

五、提升安保科技含量

上海公安机关积极引导商业综合体主管单位及管理方,参照《单位(楼宇)智能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通过强化智能安防建设和应用的方式,提升安保科技含量,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安保人力资源投入,减少企业人力成本。通过视频、实兵相结合的巡逻模式,实现“服务有感、管理无感”,不断完善夜间经济发展区域治安防控方式。为营造更稳定的夜间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环境,上海公安机关在超市卖场、轨交站点、商业网点等特定区域周边,针对扒窃拎包、吊模斩客、强讨恶要、强行散发小广告等街面突出治安问题进行整治。

六、推进街区商家自治模式

夜间经济发展牵涉面广,光靠政府监管并不现实,鼓励商家自治、行业自治能有效减轻政府基层管理压力。上海市积极探索州牧限时步行街模式,每周五晚将若干支马路封路搭建,于周六、周日推出限时步行街,把夜市的集聚特征与城市白天的秩序区隔开,以“折叠夜巷”概念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空间。静安区依托街道网格化管理,对房屋性质有瑕疵的沿街小店,在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情况下,采取了“纳管备案+重点网格巡查”的模式,有效保护一批美誉度高的特色小店,保留街区商业活力,同时推动大沽路、吴江路等酒吧街、美食街在街道指导下成立自治联盟,签署商街自治公约,做好消费维权指导,进一步提升企业自律水平。

此外,上海在发展夜间经济上还有诸多创新举措,如成立夜间经济联盟,充分发挥企业联合起来的力量,徐汇区成立特色小店联盟。闵行区组建“闵行区夜间经济联盟”。

七、强化夜间经济消费者保护机制

上海市积极开展夜间经济消费维权事件探索。例如黄浦区拟定了《黄浦区假日市集(夜间经济)先行赔付制度》,建立预防、快处、化解纠纷机制,从体制机制上创新维权举措,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杨浦区畅通维权渠道,在夜间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公开投诉举报电话,进一步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建立投诉举报速查机制,及时受理和依法处理消费者诉求,提高消费维权处置效率,维护好夜间市场经济秩序,创造让消费者愿意在杨浦购物、乐意在杨浦消费的好环境。浦东新区率先制定了《夜间经济示范点运营管理规范》,指导夜间经济发展等。

八、典型案例:BFC外滩枫泾夜市:助阵上海精彩夜生活

美丽夜上海,越夜越美丽。夜生活作为都市日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繁荣程度折射了一座城市的经济与人文活力。

2020年,上海“五五购物节”期间,由市商务委、市文化旅游局、市新闻出版局于6月6日—6月30日共同举办首届上海夜生活节,以“我爱夜上海”为主题,旨在打造具有“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的夜上海新形象。“外滩枫泾”作为潮流集市重点项目积极参与其中,呈现社交、美食、演艺、文创、游戏、酒吧六大板块,助阵上海的精彩夜生活。

6月6日开幕以来,上海堪称满城市集。而外滩枫泾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是最高水平的市集活动代表之一。在“后疫情时期”有经济复苏需求,政府牵头提振策略和宏观宣传,把商业活动放到了几乎所有人的“议事日程”中,触发了大众在需求端的“引爆按钮”,在此大环境下,商场的努力得到了相应甚至是超出预期的回报,成为一道城市风景。

01

自带“魔都”天际线的地标集市

外滩枫泾在规划中尽可能把黄浦江两岸的景观留给消费者,所以枫泾路临近中山东二路的部分全部作为酒吧区,方便市民游客落座观景。另外,特意“留白”了楼宇之间的景观空间,让外滩的光芒“照射”进来。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景观条件,市集中可将“上海最美天际线”尽收眼底。这里不只是一条集市步行街,更是一张上海城市体验的崭新名片。

02

多元消费场景满足游客消费体验

“外滩枫泾”全长360米,包括长150米的枫泾路,以及广场区域共210米的步行街道。入驻的品牌商户超过110家,其中美食商户占到近一半,阵容更是空前——从本土特色到来自西班牙、墨西哥、德国、意大利、日本等的风味美食,从海鲜烧烤、小龙虾到网红汉堡、分子冰激淋……堪称一场世界美食大赏。

不仅满足味蕾,这里的零售也同样精彩。全球首店“京都之家”精选十余个京都匠人品牌,开启限时工艺之旅,现场还有日本美酒品尝。设计师品牌集合店ON/OFF则带来了特制香氛,在外滩散发迷人味道。而来自“BFC文创里”的手作品牌现场提供文创产品定制服务,让创意发声。

吹着江风听音乐、看演出,也是享受外滩夜市必不可少的项目。“外滩枫泾”全天安排了丰富的演艺活动:有欧洲风情的街头艺人、让人热血沸腾的乐队现场演出、燃烧脂肪和热情的夜光劲舞、神秘摩登的快闪艺术,还有特别“老上海”的摇摆爵士……艺术让身心得到放松,也让“外滩枫泾”成为一个滋养周末生活的好去处。

03

配套保障完备

为确保“外滩枫泾”顺利落地,BFC在后勤保障上做足功课。

安全是首要考虑。BFC在枫泾路与中山东二路、人民路的两处交界口都设置了“健康小站”,配备免洗手感应立柱款喷雾、酒精棉、口罩、湿纸巾等设备物资,供市民使用。而在活动区域内,所有工作人员均须佩戴口罩,并定时定点做好环境消毒工作。而当活动现场客流量接近饱和时,现场会采取一定限流措施,避免人群过度拥挤。

在集市商户管理方面,BFC落实一系列规范和配套支持,做到人员有序、餐饮卫生、环境整洁。BFC要求所有参与集市的商户在现场公示证件,所有服务人员也须身着统一工作围裙,佩戴卫生口罩和手套。此外对于餐饮类商户,BFC还专门安排了餐具清洗处,并划定厨余垃圾处理点,做到分类回收。

在道路功能调整方面,BFC也为“外滩枫泾”定制了方案。在枫泾路“限行”的时段内,BFC已经规划多处临时落客点,每个点位都有安保人员值守协调,最大程度降低车辆经停落客对道路通行的影响。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新元新经济智库(ID:malayunyingguan)

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元新经济智库

本文作者信息

新元新经济智库(研究咨询机构)

关注(6206)赞(0)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