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园区|国内民营孵化器的特性、模式、案例

江嘉宇

作者|江嘉宇 来源|鸿产汇(ID:gh_d966e9578b8c)

一、孵化器最重要的三个特性:

特性1:依靠特定空间载体,软硬件高度结合,服务性大于空间性

孵化器从诞生始就不是空中楼阁,它得有特定的场地空间作为载体,有特定的设备设施以容纳和服务初创企业入内办公、经营和生产,这是硬件部分;其次还得有专业的服务团队指导创业者们经营公司,培育业务,还需要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这是软件部分。和其他商业楼宇主要追求空间价值不同,孵化器特别强调服务的作用,服务涵盖范围广且必须专业;从外部的政策支持到内部的专业辅导,形成完整的孵化闭环,才能对孵化器内的企业起到帮助作用。

特性2:公益性与逐利性兼具:强输入、弱输出

培育企业本身是一种同时带有投资性及公益性的行为。从政府和企业角度,投资兴办孵化器具有很强的投资属性,以期通过培育成功企业获得税收及投资盈利。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从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角度观察,从选苗到培育团队、培育公司和培育产业,过程漫长,风险极大,成功率低。孵化阶段需要输入大量的资源,大量的资源输入并不能带来大量的优质企业输出,但孵化器本身对专业产业人才和服务人才的培养、新产业的培育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政府在产业领域必须配备的模块,兼具投资性和公益性。孵化器在企业发的早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但较难产生“独角兽”类型的初创企业,且企业一旦离开孵化器进入更高的孵化通道,与原有孵化器的关系便会迅速弱化。孵化器对成功孵化后的企业较难掌控,故而难以共享其发展成果。

2

特性3:功能性大于系统性:要形成盈利模式的闭环不容易

现代产业园讲求产业链生态,在一个成熟的先进园区中,在高度集聚的产业中包含着初创企业到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上市企业等完整的企业生命周期产品,同时匹配孵化器、加速器、公共技术平台、研发办公等不同功能的载体,以及相关的专业服务,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闭环。孵化器作为产业链中的一环,属于功能产品,自身是无法形成闭环的,好比一个人的手,离开了身体就失去了作用,只有在身体上才能发挥作用。国内外孵化器发展经验也证明,资源的精准链接是形成盈利模式闭环的关键,孵化器的输入端要与政策、导师、金融、办公、服务等各种资源进行深度对接与整合,形成“服务产品包”向入孵企业输出经过整合的针对性服务(标准服务/个性服务),入孵企业经过专业辅导,经历过商业模式验证,具备生存和发展能力后,离开孵化企业。整个过程中最难控制的是孵化器与入孵企业的关系。国外孵化器主要通过专业股权投资来控制,盈利模式相对简单有效;国内孵化器主要还是以资源对接和空间优惠租赁模式来与创业者发生关系,服务纵深不足,关系松散,系统性弱,盈利难。

3

二、(案例)YC模式:建制决定模式,模式决定出路

案例给予我们思考的空间,找出事物发展背后的规律。世界上著名的孵化器有YC、Angel Pad 、Wework、Plug & Play和 Tech stars等。以YC为例,Y Combinator(以下简称“YC”)是硅谷顶级孵化器,它2005年创立,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本身就是成功的互联网创业者。截止目前,YC已投资超过 1,900 家初创公司,包括全球领先的短租平台 Airbnb、云储存服务供应商 Dropbox、数字支付供应商 Stripe 等。

YC 每年两次会以少量资金对有潜力的初创公司进行批量投资。YC 为初创公司提供 1.2 万美元的投资并获取 7% 的股权。受邀入选 YC 培训项目的初创公司将前往美国硅谷,参加长达 3 个月的 YC 培训项目。

还有一点,YC与中国孵化器最大的不同是YC本身并不提供办公空间,创业者们需要自己找地方办公,在有限的资助金里解决创业团队的吃喝拉撒,YC更像一个夏令营式的组织机构。研读过大量关于YC的文章后,我们发现,YC的核心并非国内孵化器所提供的诸如办公场地、免费零食、前台、或者各类工商税务代办业务,而是Paul Graham、Sam Altman以及众多合伙人们的脑子。他们是成功的互联网创业者和各行业的专家,有丰富的人脉资源和技术资源,是创业者的“陪伴导师”,他们从实战经验中总结出的方法论,能够帮助缺乏经验的技术创业者们迅速地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自己的商业价值、自己的客户群体、自己的成长策略。这种建制模式有两个好处,一个是保量,通过“名人效应”吸引大量的优秀项目申请入YC孵化,YC的运营者只需要尽量的筛选出好的项目即可;另一个是保质,通过专业导师的垂直孵化,让创业者们少走弯路,提高入孵企业的成功率。

YC的崛起源于硅谷的创业风潮,得益于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技术、金融氛围,使得创业者的创业成本较低。良好的建制可以孕育出较好的商业模式,使得孵化器的创业者能够紧盯目标,专注于创业本身,反过来也能使孵化器获得良好的运转。

3

(数据来源:网络媒体、陈思慧、吕勇等)

YC的这种模式,抓住了创业者最大的痛点:经验、资金和资源。这是建立在YC团队自身的创业经历基础上的专业总结。

3

   (数据来源:网络媒体、陈思慧、吕勇等)

反观国内的孵化器的发展,从1987年武汉东湖开发区的一间营房开始,经过30年的发展,从星星点点到棋布全国,4000余家众创空间、3000余家科技企业孵化器、400多家企业加速器协同构成了覆盖全创业生命周期的孵化生态,确实也探索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政府以及相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他们用大量的资源和政策,孕育了大量的优秀企业。但对于民营孵化器的发展仍然存在专业人才不足、盈利模式不明、软硬件发展不平衡、孵化器与潜力企业难以通过股权方式绑定等诸多挑战。究其深层次原因,孵化器就本身功能而言,是一个资源输入方和整合方,是一个类公益性载体,是一片土壤,不是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作物。它的功能是培育企业,依靠载体租金本身不能构成盈利模式的闭环,搭载政府政策的补贴,依然不具备足够的内生力量,必须要专注于初创企业的痛点,围绕痛点解决问题。还是那个比喻,手要成为有用的器官,必须连接身体并于大脑神经接通,才能从事生产劳动。孵化器自身较难盈利的特点,决定了其必须在一个更大的产业体系中并成为产业链条中的一环才能发挥其作用。这是国内民营孵化器要突破现有瓶颈必须思考的关键。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鸿产汇(ID:gh_d966e9578b8c),作者:江嘉宇,高级经济师、产业园区运营专家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