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讲师到教授,平均需要多少年?
本文转载自青塔人才(ID:cingta-job),已获得授权
硕博毕业后进高校,按部就班从讲师做起,升副教授,再到教授,可谓是大多数青椒必经的“升级打怪之路”。只是因为学校层次不同,个人能力不同等原因,所需的时间有显著差异。那么对于普通的青椒而言,一路从讲师升到教授,平均需要多久呢?
#1
从讲师到教授,平均需要12.5年
我国传统的职称体系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级体系,并从民国时期一直沿用至今,分别对应着初级、中级、副高级、高级职称。我国对职称晋升有明确的年资底线规定,比如,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需在讲师岗任职满3年才可申请副教授职称,在副教授岗位任职满5年才可申请教授职称。因此年资被视为职称晋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2020年《教育发展研究》刊登了一篇《我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影响因素的事件史分析》,作者整体选取了华东地区4所研究型高校的历史(人文)、教育(社科)、数学(理科)3 个学科,共收集了136位教师共计2371条数据,包括教师的性别、所在学科、职称、工作年限、论文发表情况及被引情况等,分析了这些因素对职称晋升的影响,并统计出136位教师从讲师到副教授、从副教授到教授所需的平均时间。
据统计,高校教师获得讲师职称的平均年龄为29.8岁,晋升至副教授职称时的平均年龄为34.2岁,获得教授职称的平均年龄为40.8岁。
教师由讲师晋升为副教授平均需要5.5年,从副教授晋升为教授平均需要7年,这意味着,从讲师升到教授,平均需要12.5年。
除了传统的四级职称体系,近年来,国内部分高校开始效仿国际主流发达国家的教职体系PI制,即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教授(Full Professor)→讲席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
在美国,助理教授并非终生教职,通常而言,助理教授晋升副教授一般会有6-7年的上限要求,实行的是“非升即走”制度,但对晋升教授无明确的年限要求。不过,若副教授15年都未能晋升为教授,则会对其学术职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晋升机会就变得很小。
#2
从讲师到教授,他们只花了两年
今年3月,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李佛君教授的事迹被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原因是去年还是讲师的他,先后获聘校内副教授、教授,现担任学校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两年成功实现“三连跳”。
无独有偶。根据山东大学官网显示,现任学校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的钱先航,2013年-2015年做师资博士后期间,同时也担任讲师的职位,在博后出站半年后,直接由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从入职讲师到晋升教授,钱先航仅花费两年零两个月。
破格由讲师直接晋升为教授的优秀青椒,钱先航教授不是个例。
2017年底,山东中医药大学在按岗聘任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校内教师职称评定工作,该校的吴建峰成为唯一一位从讲师跨层级晋升为教授的青年教师。
还有德州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宋峰教授,2014年博士毕业后,他直接回本科母校德州学院任教,2018年年初,年仅33岁的宋峰由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成为当时德州学院最年轻的教授。
#3
从“职称拥堵”到“破格晋升”
职称晋升,一直是青椒生涯永恒的痛。《国家治理》周刊曾对45岁以下的高校青年教师群体进行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主要压力来源是“职称评定”和“发表论文”。僧多粥少、论资排辈,不断提高的标准让不少青椒挤在职称评定的道路上停滞不前。青塔人才也曾在《青椒:被高校困住的人》中提到过青椒们的艰难处境。
但无论是两年实现“三连跳”的李佛君教授、钱先航教授还是破格晋升的吴建峰教授、宋峰教授,这类青椒绝不是凤毛麟角,除了自身出色的能力之外,他们的破格晋升与一直以来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也有很大关系。
尤其是近些年来,国家、高校双管齐下,破除重重约束条件,努力为青椒们开辟“破格晋升”的道路。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到“将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等学校,由高等学校自主组织职称评审、自主评价、按岗聘任。”
随着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的逐渐下放,高校在教师职称晋升评审方面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权限。
“破常格方能得大才”,2018年11月,中南大学印发的《中南大学新进教师选拔与聘用管理办法(中大人字〔2018〕54 号)》提到,既要严格遴选标准,又要不拘一格选才,对于学历或年龄未满足要求的人才,如果学术成绩特别突出,可申请破格选拔。
同年,南京大学的吕建校长提出构建“三位一体原创驱动式”科学研究新模式,即关注科研工作的内涵和质量,而非简单的论文数量或影响因子,此外,南京大学还率先实行职称晋升代表作制度,在职称晋升的过程中,一直坚持“不唯论文和影响因子”的评价导向。得益于该制度,南京大学物理学院许昌博士凭借创新性工作而非论文破格晋升为教授。
2020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施职称评审新办法,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注重考察各类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性和履责绩效、创新成果、实际贡献。得益于新政策,39年来全身心扑在教学一线的裴金萍晋升为教授。对于裴金萍教授而言,科研项目及论文一直是她的短板,如果按照往年的职称评审条件,还达不到申报资格的条件。
今年1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充分落实高校用人自主权,简化进人程序”、“鼓励高校对优秀青年人才破格晋升、大胆使用”。
国家重视青年教师职称晋升问题的同时,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也在不断优化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环境。未来,在国家和高校的统筹协调下,双方将为高校教师们营造更为宽松和稳定的有利于职称晋升的空间。
简介
青塔人才提供各大高校科研人才招聘启事,也长期关注人才人事政策、科研工作、青年教师发展等内容,帮助青年学者以更高的视野和更新的思路获得更快成长。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