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造车成为风潮,谁帮助“造车党”连接未来?

脑极体

作者|风辞远   来源|脑极体(ID:unity007)

十年之前,每家公司都是互联网企业;十年之后,每家公司都是车企。

诸位最近可能有这么个感想:等到了今年年底,恐怕就找不到哪家互联网公司、房地产企业居然不造车了。随着最近百度、小米、阿里、富士康、恒大纷纷宣布了自己的造车计划,非车企跨界造车俨然成为了2021年第一风口。最新消息,滴滴也即将宣布自己的造车计划,就连手工耿的最新视频都造了一辆车出来。

那位看官说了,这么多公司都造车,到底能造出个什么新鲜来啊?这个问题可能要回到这次造车热潮背后的驱动力说起,每一家跨界造车的企业基本在今天都瞄准三大机遇(手工耿当然除外):能源变革、自动驾驶,以及车联网升级。

目前来看,这三个领域都还有巨大的想象空间。以车联网为例,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未来随着自动驾驶等级的提升,驾驶舱就会变成一个移动的影音娱乐舱,各种娱乐交互都需要车联网来完成;再比如车联网可以与智能家居紧密联动,当你从公司开车出来的时候,汽车就给家居发送回家信号,到家时温度湿度灯光正合适,烹饪机器人把饭菜都做好了,这一切都需要车联网对用户的敏锐了解;还有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车路协同体系,可以通过路面信号的方式确保每辆车都处在安全状态,极大降低交通事故可能性,这就需要车联网的普及与标准化,才能完成高强度的车路协同网络。

这些“未来汽车”应该有的样子,就是今天造车新势力蜂拥而至所希望拥抱的变化。国内汽车产业的重磅活动上海车展将在4月中下旬如约到来,今年车展的主题就是“拥抱变化”。

从本届上海车展中可以看到,汽车的数字化、网联化已经不是方向性议题,而是已经开始决定汽车的生产方式、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我们可以发现,车联网在今天面临着产业革新的关键周期:4G到5G的换网、车内数字化需求的升级、V2X等新产业的兴起,都在带给车企和车联网以新的机遇和考验。

无论是老牌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在今天想要拥抱车联网的变化,都需要在硬件基础上下足功夫。比如车辆的通讯网络系统就成为了今年上海车展的热门领域之一。

那么,“小米们”眼中的未来汽车,会选择哪种方式来完成车联网之跃呢?这个故事,还要从车联网的中场赛事说起。

车联网的中场赛,

汽车通讯系统的需求与挑战

想要在车内联网有几种不同的方案。比如说车机直接联网,特斯拉的网络架构就是如此,但这种架构产业部署率较低、也容易出现难以标准化维护修理、安全隐患较多的种种的问题。

在主流车联网产业脉络中,用车载通讯系统Telematics BOX,即T-box(后统称:车载通讯盒子)这个单独硬件“盒子”来作为网元,独立完成车与网的邂逅,是一种更保险、更安全,也更具标准化可行性的方案。

车载通讯盒子被称为车联网心脏的“魔盒”,在车联网的升级之路中显得尤为关键。这就导致车载通讯系统在车联网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形如家中的路由器、手机中的基带。而随着汽车远程诊断、车与手机互动更加频繁、用户在车中消耗流量更多,车载通讯系统的能力需求与产品重要性可以说是节节攀升。在车联网愈发“深入车主心”的过程里,连接能力成为了汽车的直接竞争力,而车载通讯系统也成为了汽车产业中愈发重要的竞争要素。

然而,随着车载通讯系统所需承载网络能力的叠增,以及5G技术和C-V2X技术逐渐落地,传统的车载通讯系统硬件在工程化水准上逐渐暴露出了问题。

比如说,为了应对5G、C-V2X的新型连接需求,车载通讯系统需要增加新的天线,并且随着未来更多网络通信技术的引入,天线数量将持续增加,这就导致天线必须分布在车上上的多个位置。这些天线再连接到车载通讯系统,就会造成线缆长度和数量持续增加,从而给本就需要紧凑设计的车身造成越来越多的额外负担,既增加了车辆制造的设计、工程难度,也提升了汽车重量和综合成本。

另一方面,随着5G网络应用到车联网当中,5G相对高频谱的特征也会给车载通讯系统的多线缆设计带来新的挑战。由于线缆会造成无线信号大量损耗,为了达成更优质的车联网体验,车企就需要投入更多成本和技术来解决车载通讯系统的信号补偿问题。

整体而言,假如车载网络的增强必须以车载通讯系统的多线缆、大空间、高重量为代价,那么车联网就在某种程度上转化成了车企和用户的负担,甚至很多可以带来舒适、安全、艺术感的车型设计,都必须因为迁就网络设备摆放而破功,大有因噎废食之感。

如果换个角度看待这个挑战,如果车载通讯系统可以实现高度集成化、简单化的设计,那么车企在应用车载通讯系统时可以实现更高的标准化,甚至选择将车载通讯系统放在车辆边缘,实现车联网硬件不对车辆设计造成实质干扰,最终实现网络体验的优化可以与车辆本身的进化并行不悖。

华为天线之变,

连接外部世界的“隐形”力量

前两年,对于华为要造车的传闻,各界沸沸扬扬,纷纷猜测华为要“干件大事”。然而随后华为多次澄清不会造车,又让各界对华为能给汽车带来什么充满了好奇。

其实从车载通讯系统的挑战中不难看出,汽车在数字化、智能化、网联化路途中所遇到的问题其实非常具体。每个看似存在感不强的设备,都可能在车辆中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解决小问题,是难谈“未来汽车”宏大目标的。

在解决这些具体而微的数字化挑战时,华为领先的ICT技术优势与产品能力就能发挥出关键作用。比如在这个车载通讯系统领域,既然天线与车载通讯盒子间的线缆连接是主要问题,那么华为数十年沉浸、全球领先的无线通信技术与天线工艺就可以说恰逢其时。

基于在基站天线与手机天线领域的技术积累,华为实现了天线与车载通讯盒子进行产品集成化的创新,带来了新一代车载通讯系统——华为HiFin。这个方案的关键之处,在于跳出盒子和天线的具体形态,直接从车载通讯系统的整体维度来考虑汽车无线通讯性能(华为HiFin=车载通讯盒子+线缆+天线),从系统的概念来进行设计,并且还能保证整车的无线性能目标的达成。

这样一来,汽车就可以实现通信设备集中在同一个位置,而不是费劲难受地给线缆安排位置,从而让车企可以更灵活、自由进行车辆设计。

华为HiFin的另一个价值,在于依托华为强大的工程化能力,为集成型车载通讯系统外露或放置在汽车边缘提供了质量保障。上面说了,车载通讯盒子最好是放在车身边缘信号最佳的地方。但车外或者汽车边缘环境相对较差,需要盒子可靠耐用,以适应更复杂的环境。

而华为独有的金属结构材质,可以实现新一代车载通讯系统(华为HiFin)散热效率达到普通金属铝的2倍,减少使用主动散热措施,增强产品可靠性。华为的产品设计能力,又可以让华为HiFin满足严苛电磁环境下的应用可靠度。

这场从“天线“引发的“盒子”之变,清晰折射出了华为给汽车领域带来的差异价值。

华为涉足车载通讯领域已经有超过10年的历史,与业界顶尖车企都有深度合作。华为的通信能力和对汽车行业的理解,实现了精准捕捉车与网交汇处的产业痛点,并且以技术积累、工程化优势一举击破。

当行业需要车载ICT基础设施革新时,华为的产品力就是硬道理。

华为HiFin技术革新,

产业价值三重奏

汽车中的无线通讯网络能力,尤其是硬件能力,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似远实近的产业命题。对于车企来说,车载通讯盒子这样的硬件虽然有众多选择、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但车联网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趋势,已经推动业界向集成化、标准化进发。如果等在原地,不适配更好的解决方案,那么落后可能也就在瞬息之间。

这样来看,华为给车载通讯领域带来的革故鼎新,可以在三个角度带来十分具体的价值加成:

1、对于车企来说,集约就是硬道理

纵观整个汽车发展之路,设计和工程的集约化是永远的追求。而华为HiFin,在设计上与车企的本质发展规律相吻合。通过天线与车载通讯盒子的集成设计,可以确保车企不付出额外的工程成本,同时增强产业效率,提升车型一致性与设计自由度。可以说是一箭多雕的产业价值。

2、对于消费者来说,体验就在一瞬间

如今,大多数消费者对于车的体验都不再限于基础的动力、控制等领域,舒适度、服务体系、智能化系统都构成了车辆体验的组成部分。回到车载通讯盒子本身,这类硬件在门槛不高,整体价格较低的情况下,网联体验却有着非常清晰的差异。网络能力不佳,尤其是天线设计与通信能力乏善可陈的产品,经常会出现用户流媒体掉线、车载网络在通信小区边缘失去信号等问题。一瞬间发生的掉线,很可能成为用户对一款车型的直接评价。华为HiFin带来的通信能力强化,从硬件基础上保证了用户的车载网络体验,把那些驾驶途中网络带来的不快降到最低。

3、对于车联网产业来说,车载通讯系统很可能是起跳点

目前,车载通讯系统产品的整体市场处在高度零散化、碎片化的形式中。各个硬件厂商的产品缺乏标准与清晰的发展趋势。这种情况导致大量车联网平台和应用,都建立在很低的网络水准之上,仅仅能完成“联网与否“的差异。长此以往,更优质、进阶的车联网体系将难以建立。

华为HiFin带来的车载通讯系统的改良与变革,给产业带来了集成化、高质量的升级方案,这将驱动行业走向更清晰的进化方向,实现车厂需求与供应链体系的标准化程度提升。

就中国近几年在“交通强国”战略下的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来看,汽车与手机、路、智慧城市体系、交通网络之间的联系将得到史无前例的增强。而这些全新的连接方式与可能,极大可能要落地到车载通讯系统这个小小硬件的身上。那么它的战略地位可能也就超过了车辆设计与网络优化,而是车联网产业整体跃迁的关键起跳点,是车、路、网、人四者实现全新协同的枢纽装置与信号转换器。

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中学课本里都学过的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故事,这一变革开启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不知道大家是否好奇过,为什么重要的是“改良”,而不是“发明”?事实上,早在1679年,法国物理学家丹尼斯·帕潘就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的工作模型。随后在1698托马斯·塞维利就发明了工业级别的蒸汽机,足足比瓦特早了数十年。

然而瓦特的贡献在于,他改良了蒸汽机的汽缸,极大程度降低了蒸汽机能耗,提升了热效率,进而让蒸汽机可以符合各行业的普遍需求,这才有了“蒸汽革命”的开始。 由此不难发现,一件技术或者产品的开端并不一定意味着产业价值的真正到来;一次有效的改良和升级,却往往是生产力解放的真正开始。

正如华为HiFin改良后的车载通讯系统,看似普通,实际却打开了关于车、路、人、网的无限组合,将会出现拥有无限可能的“化学反应”。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脑极体(ID:unity007),作者:风辞远

可行性研究报告
脑极体

本文作者信息

脑极体(科技自媒体)

关注(119743)赞(5)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