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博士生,能否“拯救”深圳的基础教育?

深圳客

作者|suma  来源|深圳客(ID:szhenke)

深圳中学超豪华的新教师阵容刷屏了。

名单显示,2020年该校新入职老师共66人,其中硕士39人,博士21人,博士(后)6人。其中不乏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来自北大的有17人,清华大学16人。复旦、浙大的天之骄子们,甚至没有得到笔试机会。

这不是深圳中学一家之举。2020年至今,深圳以超高待遇,吸引全球知名学府毕业生来做中小学老师,连体育老师都是清华北大的硕士。

高待遇与高学历的背后,深圳正在重新定义中小学“老师”,而深圳基础教育的一场“大跃进”也悄然拉开序幕。

112

01

超高学历的年轻人来深圳做中学老师,正成为一种趋势。  

两年前,深圳龙华区高薪招聘中小学教师,吸引海内外超3.5万名应届毕业生报考,最终来自全球62所院校的491人被录取,其中本硕均就读于A类双一流院校的报考者占比近45%,最终录取难度系数高于同年国家公务员考试。

在这类新闻背后,有人看到的是深圳教师的“吃香”。如这波走红的深圳中学,网传校方2020招聘时开出的条件如下:年薪40万;正式事业单位编制;一站式解决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就学问题;以及住房资源和全年165天带薪假期等。招聘公告中对应聘者仅提出学历要求:全日制硕士、博士应届生。

2021年春节前夕,深圳中学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展示了这批高学历新教师的入职感受。其中本硕均毕业于北大的孔令毓老师提及,深圳中学现任校长朱华伟反复强调,深中引入名校硕博是“要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1

 ▲以上图自深圳中学官方微信号

这句话乍一听挺空,放之四海而皆准。不过,以孔老师的经历为例,朱校长的这个目标与深圳中学的招人、用人来看,并非盲目唯高学历论。

孔令毓是妥妥的学霸,为2013年北大自主招生山西省第一名,虽后进入北大哲学系念本科,但在2014年初出版的《我是这样考上北大的》书籍中,当时作为众多北大新生中的一员, 孔令毓在该书中写的文章是《高中地理学习经验漫谈》。

被深圳中学聘用后,孔老师带两个班的高三地理,算是爱好与优势结合。所以,当他自谦“我自己并没有多优秀,但是我自认为还是给我的学生们上了一些不一样的课、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知识,相信他们可以变得更优秀,可以拥有丰富的选择和各自精彩的人生!”

作为深圳最著名、实力最强的高中,深中的选择正表明:深圳对基础教育人才的重新定义。

近几年,深中从哈佛大学、剑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海内外名校引进了百余位优秀毕业生入职。2019年,深圳盐田区赴北京招聘20名中小学教师,其中博士研究生年收入税前约33万元。

02

深圳中小学界为什么要花如此大气力,引进顶级学历人才?

背后不乏官方影响,2020年底深圳市副市长聂新平表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和国家赋予深圳‘双区’建设的重大历史使命,深圳要根据先行示范要求……奋力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

在吃瓜群众眼中,深圳越来越爱名校高学历教师的原因更为直接。有网友开玩笑“深圳孩子不一定要在深圳读大学,但大多要在本地读中小学。同样是招老师,深圳那么有钱,为什么不招名校?”

3

 ▲《银河补习班》中的传统老师形象,深圳中学新引进的青年教师 

这些超高学历的年轻老师,也一再打破了对于中小学校老师的传统印象。

在中国,绝大部分人对“中学老师”,尤其是初三、高三老师的角色理解就是备考专家——哪个老师对中考、高考研究多就是好老师,如果曾是中高考命题组成员,更是深圳过往“一掷千金”争抢的香饽饽。这也是过去几十年,来自湖北黄冈、河北衡水等传奇名校的内地教师,大受欢迎的原因。

稍往前回溯几年,深圳中小学最爱的也是这类传统意义上“厉害”的老师。如同样是省重点高中的深圳实验学校,几年前招聘公告就写着:“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且获聘高级教师资格满两年。有三年以上带毕业班经验且高考成绩突出。”

两相对比,可以很明显看出,深圳对于基础教育“老师”的定义,正在发生变化。

逐渐从能不能带学生在高考中提高成绩,转变为能不能为学生带来更开阔的视野,更多元的兴趣,从而让他们成为“拔尖创新人才”(深圳中学校长朱华伟语)。如面对音乐成绩纳入会考,选择中央音乐学院的青年硕士来当老师,而不是所谓选择“会考专家”。

近年深圳中学生获得国际学科奥林匹克金牌、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金奖以及全球级物理生物化学科目冠军的人数正在不断增加。2021年2月,从深圳走向国际的“天才少年”曹原第五次在世界顶尖期刊《自然》上发表论文。

但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是,自己考高分和带学生考高分这是两码事。这些老师大多是初出校园的年轻人,对比深圳上一代明星老师们,他们在带领学生高考应试上几乎毫无经验。

当素质教育遇上应试教育这道必考题,这些年轻的博士老师们,扛得住吗?

03

更值得“深问”的来了。高薪+高学历的中小学老师,能否解决深圳基础教育的“积弱”?

无论是深圳中学的近年引进的名校博士老师,还是天才级的曹原,他们之所以能刷屏,正是因为放眼整个城市,他们仍是罕有的少数派。

你可以说高学历年轻老师们,有望为深圳中小学生提供创新灵感,他们有可能带来深圳及大湾区的新一轮教育实验。但深圳基础教育长期薄弱的现状,显然很难就此扭转。

众所周知,资源供应的巨大矛盾,才是深圳基础教育面临的最急迫问题。

2021年初,罗湖区教育局发布小一、初一入学准备提醒:尽管2020年罗湖区通过兴建高科技预制学校,大幅增加了学位供应,但由于适龄儿童逐年大幅增加,预计2021年罗湖区公办小学、初中学位仍然不能满足需求。

3

 ▲图据公开资料

2021年1月,深圳福田一套四十来平方米的的小单间,成交价1320万,每平米单价直逼30万,就因为该小区对接深圳最好的学区,买了房相当于给孩子买了一张重点中小学的门票,直接增加中考乃至未来高考的胜算。

更直接的数据是,深圳2020初三毕业生100595人,普高招生数47500人,普高率47.2%,去除民办后普高率仅为34.9%。大部分深圳初中生没有高中可上,这是困扰深圳多年的痛点,甚至被指是深圳教育的“耻辱”。

这些超高学历的年轻人,带着灵感和活力,走进深圳中小学校园,无疑是深圳教育的福音。这意味着深圳敢于重新定义基础教育的老师,这也是作为先行示范区的大胆尝试。

但是,各种长期积累的客观原因,造成深圳基础教育的薄弱,短时间内难以通过高学历的光环彻底扭转。深圳基础教育需要的,也绝不仅仅是这些博士生老师们。

深圳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亟需深刻思考的问题太多。

如何在现有体制下,实现最大化的“公平”?如何为深圳2000万人保障教育资源的高效运转?如何深圳基础教育如何在公立与私立之间,在素质和分数之间,寻找到一条先行示范的新路,从而为中国其它城市提供样本?

深圳基础教育何时能匹配这座城市的光环和赞誉,实现“教育立市”,真正为深圳、为中国的未来创造源源不断的动能?

希望这场“大跃进”不只是一次形式化的开始,希望关于深圳基础教育的创新和实验,能够在“深问”中持续下去。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客(ID:szhenke),作者:suma

可行性研究报告
深圳客

本文作者信息

深圳客(城市自媒体)

关注(14716)赞(2)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