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因编辑猪 3.0,你们都在吹学霸女神,为何只字不提背后有多扯淡?

科研公路社

作者|科研老王  来源|科研公路社(ID:keyan-didi)

从昨天开始,一则 “旧闻” 在圈内刷屏 ——

1

图片来源:杭州启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方公众号

之所以说旧闻,是因为图中所提论文,曾于 2019 年 12 月 19 日在预印本 BioRxiv上线,用于人类器官移植的基因编辑猪 3.0 也曾被讨论过。

而昨天的刷屏,让笔者实在有点忍不住,想要说几句。

首先,刷屏的内容,大家出奇地一致:

2

这些文章的标题,有两个基本的共同点,一是美女学霸杨璐菡;二是异种器官移植新希望。

笔者就从这两点入手,提一下各家媒体们没有提到的问题。

开挂人生?

首先,杨璐菡是不是美女?不做点评,只能说近些年女性科研人员在宣传自己的成果时,修一张美美哒摆拍照片,已经成为大家心照不宣的新风气。

至于杨璐菡是不是学霸?我们先来看一下她的科研经历:

1

2

杨璐菡百度百科介绍

3

这是启函生物官网的简介

从求学经历和头衔荣誉来看,开挂人生、学霸人设不成问题。但问题也就出在了这里。

杨璐菡在北大毕业之后,便去了哈佛留学,并遇到了对她今后至关重要的导师、哈佛大学双料院士、基因和遗传学领域大牛乔治・丘奇。

有关乔治・丘奇的事情,后面单独会再讲,这里只提一下 2015 年发生的一件事。

这里需要说一下,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的背景。2013 年,MIT 的张锋和乔治・丘奇等人发表了有关 CRISPR 的开创性文章,开启了基因编辑全新狂热时代,自此,基因魔剪、改造生命、定制婴儿等充满争议的话题,不绝于耳。

作为一直以来都比较激进的遗传学大牛乔治・丘奇,自然通过革命性的 CRISPR 工具,做了很多开创性和充满争议性的工作。

其中,2015 年,在乔治・丘奇指导下的哈佛大学中国留学生杨璐菡,做了一件引起争议的事情: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尝试对人类生殖细胞的基因进行修饰。

3

修改人类生殖细胞的基因组成,并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制造 “超级婴儿” 的做法在不少国家都是违法行为。宗教人士也曾明确表示反对。

但是,不少实验室的科学家都在进行类似的人类转基因实验,声称可以以此对抗遗传疾病。

而当时引起世界各地科学家们关注的杨璐菡的研究成果,就是首次尝试对人类胚胎中的 DNA(脱氧核糖核酸)以可延续给后代的方式进行修改。

不过,身在美国的杨璐菡当时在强大的舆论和社会压力下中止了研究。但乔治・丘奇当时却对外表示:“这篇来自中国研究人员的论文,目前虽还不被人广泛接受,但论文在某些方面最终会被人接受。”

事情到了这里没有结束,反而大戏才刚刚开始。

2015 年,与杨璐菡同样深陷争议的,还有一个中国年轻科学家 —— 黄军就。

他也在极具竞争性的生命科学前沿领域从事着 “异曲同工” 的科学研究:利用同样的基因编辑技术,尝试对人类生殖细胞的基因进行修饰,但不同的是,中山大学学者黄军就的论文得以迅速顺利发表。

于是,有关中国科学家开展极具争议的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的批评,响彻全球学术界。

但殊不知,一件公开的丑闻背后,一定还有一百件同样的丑闻不为人知。

2018 年,贺某人的基因编辑婴儿横空出世。

1

虽然新闻刚刚爆出的短暂几个小时内,有媒体冠以 “前无古人”“开天辟地” 等意义来称赞中国某位科学家的领先成就,但很快,全球科学家,甚至不知就里的吃瓜界,都一致批判,最终贺某人也踉跄入狱。

而关键的一幕在于,在大家都对基因编辑婴儿批判、反对、冷静思考今后如何规避的时候,乔治・丘奇站出来发表了一番不同的言论:

乔治・丘奇认为,艾滋病是一个重大的、不断增长的公共卫生威胁,贺通过基因编辑改造婴儿这一做法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在接受 Science 杂志的专访中,乔治・丘奇甚至表示,围绕着贺建奎的批评有点过度狂热,并表示自己对贺建奎的做法持保留意见。

3

之后,媒体曝出乔治・丘奇在贺建奎公开自己的得意成果之,就已经看到过贺的研究数据,他非但没有制止,反而发表了理性支持的言论。

他甚至辩解,上世纪德国和美国曾实施的优生学研究,都不是以改善人类健康为最终目的,而是要消灭违背政府意愿的人群。“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允许家长对他们孩子的健康作出决定,这应该和是否送孩子上学、给他们手机这样的决定相类似”。

回过头来,继续说杨璐菡的研究。细把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几乎都是在乔治・丘奇领导下进行的基因编辑工作。

而作为基因编辑领域的绝对大佬,乔治・丘奇似乎在布一个超级大局,仅他一个实验室,就走出了近 20 家生物技术公司,分别布局基因技术改变人类未来的各个方面,如复活猛犸象、实现逆生长、解决异种器官移植等。

这样一位大佬的这些技术应用,以及引发的伦理问题,就算有批评的声音,也无异于蚂蚁憾大象。

而作为乔治・丘奇诸多门生之一的杨璐菡,似乎也很默契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认领一个师傅 “金手指” 钦点的任务,组建一个团队,讲一个好故事,拿一块地,融一笔钱,中美两开花。

基因编辑猪,有多扯

有人可能会说,上面都在处处针对杨女神,这样不好。

首先说明,无意诽谤或中伤,就当前面的都是瞎扯,我们来聊一下基因编辑猪来解决移植器官短缺的问题,有多扯。

1

邀请了乔治・丘奇和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站台的首届(杭州)基因工程和再生医学国际高峰论坛

按照启函生物和杨璐菡本人的公开说法,当前,器官短缺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项重要议题,尤其 “在她的祖国中国,有 200 万人需要器官移植,“而人们在获得器官移植之前就死了。”(来源 STAT 的采访)

“我们的梦想是用知识和努力,让未来的器官治疗产品不论贫富贵贱,人人都能用得上。”(来源:新华社)

于是,异种器官移植(这一老掉牙的话题)研究,又被提为解决 “移植器官荒” 的重要途径。不过,他们认为,如今,有了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之前动物器官病毒传播、免疫兼容性和功能兼容性三大技术难点,理论上都有望被解决。

猪 1.0:

猪的器官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和大小与人体器官相近,被视为异种器官移植供体最佳动物之一。

但是将猪器官移植到人体面临这一个巨大的医疗风险,就是猪的基因组携带有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移植到人体后可能有 “毒性”;不过,在 CRISPR 面前,不是问题,把猪基因组中的逆转录病毒片段,全都减掉。

这便是他们 2017 年的猪 1.0。

2

猪 2.0:

接下来,他们有用 CRISPR 敲除了一些免疫反应的基因,并插入一些抗免疫反应的基因,同时也编辑了部分调节凝血反应的基因,2018 年,猪 2.0 诞生。

猪 3.0:

这一次,他们将利用 CRISPR 技术,在猪身上移除了 3 个编码有助于引发免疫反应的基因,同时,植入 9 个抑制人体免疫反应和调节凝血的基因,这个临床异种器官移植雏形,就是猪 3.0。

那么问题来了,自己提出的痛点难点问题都解决了,接下来产品(猪 4.0)能上市了吗?

2

他们经基因编辑改造的小猪

在讨论商业化的问题之前,我们先问几个问题:

猪 3.0 还是猪吗?一个生物的基因组被修改了,删减了一些片段不算,还插入了一些其它物种的片段,这还是猪吗?

当年转基因大米或玉米,只是转入一点抗病、抗旱等性状基因,还不直接作为粮食(只作为动物饲料),就在互联网上掀起了十多年的腥风血雨,这次,一个被彻底基因改造的动物,要把器官移植到人体身上,怎么就不担心安全风险了?

就算没有伦理问题,没有基因编辑的未知安全风险,猪的器官就真的能移植到人体内吗?猪心脏的生长、衰老速度,和人体匹不匹配?移植的心脏能用多久?

就算以上都没有问题,你能用 CRISPR 改造一头猪,你会不会也改造别的生物?是不是也可以给试管婴儿插入一些高、帅、双眼皮、大眼睛、白皮肤、高智商的基因?

就算以上所有的问题科学家们都知道,也都会理性规避,那么,既然存在这么大的风险,怎么没有一点反对或监管的声音?

首先,这些问题笔者都没有找到答案。倒是有一个点,吸引了笔者的注意。

为从根本上解决器官短缺的问题,科学家们其实并非只押注在动物身上,还有很多解决思路,比如人造器官,这也是目前火热的再生医学重点研究方向。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异种器官移植困难重重,商业化路途遥不可及,为什么有的人(科学家)偏偏一意孤行、独领风骚呢?

我们来回顾一下他们的这家公司:

2014 年,杨璐菡和George Church在波士顿创立了生物技术公司 eGenesis,作为联合创始人和首席科学执行官,负责带领科研团队一起推动异种器官移植在临床上的开发和应用。

2017 年,作为 eGenesis 姊妹公司,杨璐菡和 George Church 教授在中国共同创立了杭州启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璐菡任董事长兼 CEO,两家公司共享专利。

2017 年 3 月 16 日,eGenesis 宣布由 Biomatics Capital 和 ARCH Venture Partners 牵头的 3800 万美元 A 轮融资。以解决捐赠器官的短缺。

2018 年 7 月 23 日,启函生物宣布布完成 780 万美元 A 轮融资。由国际知名投资机构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 Arch Venture、北极光创投、 树兰医疗资本、Biomatics Capital Partners、 Alta Partner 等参与融资。,并宣称将建立世界水准的基因编辑平台,并致力于推动异种器官移植的研发。 

2019 年 11 月 7 日 ,eGenesis 宣布由 Fresenius Medical Care Ventures 牵头、拜耳等跟投的 B 轮融资。

2019 年 9 月 23 日,启函生物宣布完成 2550 万美元 A + 轮融资,由招银国际资本领投,联想之星、鑫易生物、拔萃资本跟投,A 轮投资方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北极光等持续跟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近几年的生物技术创业领域,发生了许多奇怪的事情,许多曾经老实待在实验室里的科学家,仅凭一个故事,就能摇身一变,成为融资几千万、上亿的创业大神。

真不清楚,是科学家们摸清了互联网创业里圈的门路,还是互联网创投圈里不懂技术的资本误打误撞进入了生物圈?

笔者不负责任地揣摩一下背后的逻辑:

领域要前沿,且火热;前沿到全世界没几个人懂,火热到大街小巷都能聊;

故事要伟大,科学的意义要崇高,救死扶伤都是小事,逆天改命才吸引人;

技术门槛要高,一方面科研投入要高,所以得先融钱再干事;另一方面,因为有技术门槛,除了我懂,你们都是外行,所以咋干、干成啥样,都是我说了算;

商业化不要提,你问我商业化,就是侮辱我创业精神!!!

笔者不怀疑全世界诸多因等待器官移植而逝去的患者,笔者也不怀疑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推动,以上这些内容,仅是说出一件事情的另一种声音。

否则,步调太一致,总感觉哪里怪怪的。

参考资料: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19/12/eyeing-organs-human-transplants-companies-unveil-most-extensively-gene-edited-pigs-yet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4/316644.shtm

https://www.qihanbio.com/cn/press/8

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RAPhZskAAAAJ&hl=en

https://www.statnews.com/2017/04/06/crispr-pig-organs-transplant-luhan-yang/

http://arep.med.harvard.edu/gmc/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eorge_Church_(geneticist)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科研公路社(ID:keyan-didi),作者:科研老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科研公路社

本文作者信息

科研公路社(科研自媒体)

关注(11486)赞(0)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