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分你一半一起听,吹爆网易云这个新功能
作者|王莹 来源|数娱梦工厂(ID:D-entertainment)
“听个歌还要虐狗。”“感谢网易云,异地恋的福音。” 刚刚过去的七夕节,异地恋的朋友们又有了新的过节方式——相隔千里一起听歌。 这要归功于网易云音乐在7月10日推出的“一起听”功能。在网易云选择一首歌,打开歌曲介绍页,点击一起听“+”标志便可邀请好友一起听音乐,听歌的过程中还可以同步切歌,通过话筒实时互动,分享当下的音乐心情。 为了让各位听友及时找到“一起听”功能,网易云音乐官微还同步开启了在线教学。
“一起听”功能一上线便得到了网友的一致好评,最为惊喜的莫过于那些曾经给网易云音乐提供建议的云村村民们。
(网友晒出向网易云此前提建议的截图)
“一起听”功能的开发不仅是网易云对用户建议的积极反馈,也进一步满足了年轻用户的社交需求,符合网易云音乐一直以来构建音乐社区的战略规划。
定位年轻化,用UGC满足年轻用户的创作欲和表达欲,通过对年轻用户需求的洞察和满足,网易云音乐用情感共鸣与用户建立起良好的联系和信任。一方面这符合年轻用户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以音乐社区开启差异化定位的网易云音乐,也为音乐产品的功能创新打开了新方向。
“一起听”功能引发云村村民沦陷
背后是网易云对Z世代用户需求的洞察
“有空一起听歌?”,最近成了云村村民的新流行语。
7月10日,网易云音乐“一起听”功能一上线就大受欢迎,其官微的评论区也随即“沦陷”:
“我现在很快乐。”
“满足,感谢网易云。”
“天呐,感谢,最近太爱这个功能了。”
“网易云真的给力啊!”
需求得到满足,网友们的激动和兴奋随处可见。有不少人直呼“这是异地恋的福音”,甚至有很多人半开玩笑地“埋怨”:听个歌还要虐狗?
为了应景,也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一新功能,网易云音乐在七夕之际推出了“一起听 换机票”活动。虽然打着情人节的名头,但其实却是对所有用户开放,无论双方是恋人还是好友。
音乐承载着情绪、喜好以及人们的价值观,“以乐会友”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日常。在磁带和光盘的年代,人们通过互相借用来实现分享;到了数字专辑的年代,分享歌曲的链接成了新模式。尽管如此,交流的非即时性,要真正实现“一起听”并不容易。
“一起听”功能的出现正好满足了当下用户的这一需求。更值得一提的是,该功能的推出在某种程度上是网易云音乐团队基于用户对产品需求的重视和反馈。
不少用户关于“一起听”功能的积极建议,给网易云的开发团队提供了新的灵感。而“一起听”的上线,不仅给提出建议的用户带来了满足,也为那些曾经有过这一念头的用户带来了更大的惊喜和感动。
耳机分你一半,是歌曲分享的一个熟悉画面,这便是“一起听”功能开发的灵感来源之一。
无论相隔多远,两个相互靠近的头像共同分享一副耳机,一首音乐,一个歌单,还可以同步切歌、同步暂停,甚至是打开话筒分享当下的心情,网易云音乐最新开发的功能,美妙而又准确地满足了听众对“一起听”功能的诉求。
界面简洁而形象,就像现实中一人一只耳机并肩坐在一起听歌的场景,这样用心的细节处理击中了用户的心理。
基于对“用音乐交流情感”这一需求的准确把握,“一起听”无论是功能的创新,还是在使用反馈方面,都得到了用户肯定,而它的上线也进一步强化了网易云音乐的社交属性优势。
不仅“有空一起听歌?”成了最近云友间的新流行语,更是有用户提出了“下一步匿名邀请”、“要不策划再搞个陌生人一起听歌”以及“多人在线听歌”等升级需求,甚至有人直接在线征集网易云好友,得到了反馈。
数娱君了解到,“一起听”功能上线至今,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百万规模。
在新功能获得用户认可的同时,网易云音乐这种积极反馈用户需求的行动,也为自己的品牌形象圈了一大波粉。
能够及时洞察用户需求、并通过产品创新对建议作出反馈,足以说明网易云音乐对年轻用户群体的高度关注。此次“一起听”功能及时上线后,本就忠诚度很高的云村居民们,相信又会对网易云音乐产生新的好感。
相比上一代,95后年轻一代对于归属感和自我认同都有更高的需求,而是否认同产品价值观也成了他们是否使用一项产品的关键。
根据QuestMobile公布的《Z世代洞察报告》,网易云音乐位列Z世代偏爱的TOP 20 APP,且是Z世代最喜爱的在线音乐APP。从公开数据上看,在网易云音乐的活跃用户中,95后占比已经超过60%,2019年的新增用户85%都是95后。
而“一起听”的上线进一步加强了网易云音乐和Z世代年轻用户之间的情感链接,这也让其在成为年轻人最喜欢的娱乐APP之路上完成了又一步进阶。
用情感增加用户黏性
为什么说“一起听”是网易云又一大招?
一直以来,音乐平台的创新和比拼都是在版权数量、音源品质、界面设计等音乐产品基础的条件上。
比如横扫国外音乐市场的Spotify和Apple Music,它们的创新点往往聚焦于音乐本身,如音乐场景创造、精准推荐,以及音乐相关领域播客等音频内容。
Spotify近两年通过对Anchor和The Ringer的收购进军播客领域,Apple Music也于最近推出了名为Apple Music 1的广播电台。
不过和国内音乐平台相比,Spotify、Apple Music更多还是听音乐的产品,二者兼不具备评论区,社交也更多是外部社交,也就是在其他社交平台对播放列表的分享。
音乐是情感的载体之一,而情感有天然的互动需求。面对更愿意表达的Z世代年轻用户,如何满足他们从音乐出发的社交需求,是当下年轻人为音乐平台出的一道考题。
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音乐平台做得比国外同行更出色。
一直以来,依靠对用户情感需求的及时洞察,网易云音乐清晰地认识到:年轻用户是在线娱乐的消费主体,他们的喜好也代表着未来潮流的方向。
基于这些发现,网易云音乐在音乐版权和音源品质之外,从“音乐社区”这一角度另辟蹊径,希望通过新的产品形态、独特的用户体验和差异化的社区氛围,将影响力向年轻用户渗透。
相比Spotify和Apple Music等音乐平台,网易云音乐一开始的“突围”策略就有所不同:大力强化社区感来吸引用户。
网易云“音乐社区模式”的建设,主要体现在UGC、个性化推荐以及社交互动等方面。
通过歌单、乐评、个性化推荐等产品特色,网易云音乐为用户营造出强烈的“个人特色”的氛围感。
在首页、推荐页面,近年网易云不是随大流采用罗列新专辑、新单曲的呈现模式,而是在行业首创歌单的模式。用户可以通过创建歌单和其他的用户实现交流,同时不同的用户也在同一个歌单和歌曲的评论区找到品味相近的人,从而产生共鸣和互动。
如果说歌单和评论是社区的起始,那么2019年上线的6.3.0版本中的Mlog则是一次进阶。
Mlog是music log的缩写。在Mlog中,音乐作为内容的背景音呈现,用户可以选择发图文或者视频,同时可以添加语音,在发送时添加话题还可以增加曝光度。用户点击内容详情页便可以和Mlog的创作者进行评论、点赞等互动,其采用的是类似抖音的交互逻辑。
Mlog用视频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音乐表达和创作方式,让音乐更有场景性和故事性,音乐爱好者的创作也更为自由,而作品曝光度的提高也让用户交流和分享音乐的圈子得以扩大。
通过UGC的方式,用户在网易云音乐不仅仅是听歌,同时也能找到一群音乐品味相同甚至是懂自己的人,在这里不仅留下了足迹,更留下了情感。这些一点一滴沉淀下来的UGC内容也就成了构建网易云音乐别无分号的社区文化的基础。
当“999+”和“金句”成为网易云音乐评论区的关键词、个人年度听歌报告刷屏每个人的朋友圈、网易云音乐成为认识新好友的平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云村发布动态……这些都意味着网易云社区模式的成功。
通过不断产生的UGC内容,用户和用户、用户和平台的联系也得到加强。当用户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用户对平台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更强,二者之间的情感联系也更紧密。用户转移成本逐渐提高的同时,其对平台的黏性也就得到加强。而如今“一起听”功能的成功,也为网易云音乐的用户黏性提升进一步添砖加瓦。
情感的连接是网易云音乐的初心,也是它成为主流音乐平台的重要资本。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数娱梦工厂(ID:D-entertainment),作者:王莹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