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配送渐行渐近,商用普及还需解决痛点

智能制造网

2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林中易木  来源|智能制造网(ID:gkzhan)

从城市到农村,我国快递、电商企业对于无人机物流配送的聚焦,开启了国内无人机发展的新篇章、市场的新高地。今年以来,“无接触配送”的兴起,也是助推了无人机物流配送的极速前进。在此背景下,8月14日,韵达在桐庐发布了首个自主研发的5G无人机和首条常态化运行农村快递配送线路,标志着我国快递行业距离无人机物流商用又迈进了一步,无人机物流配送离我们渐行渐近。

无人机物流配送成为风口

提到无人机,其一开始只是应用于军事领域的“空中利器”,但近年来,伴随着各种技术的不断成熟,民用需求的持续释放,其应用才不断延伸到消费和工业领域之中。目前据相关资料显示,航拍摄影、农业植保、国土测绘、行业巡检和物流配送是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主要几大场景。其中相比前四者,无人机在物流配送领域的应用由于刚起步、价值高、潜力大,更是受到业内不少企业关注。

其中,快递与电商是国内最先关注无人机物流配送的一批企业。在我国电商和快递行业进入高速发展增长期,人们消费能力和消费方式不断提升、改变,以及行业人口红利持续下降,严峻招工、留工、用工问题愈发凸显的背景下,为解决行业发展的成本问题和“最后一公里”末端配送问题,以三通一达、京东、苏宁、菜鸟等为代表的快递、电商企业给予了无人机物流配送的高度青睐与重视。

2015年,圆通率先实现了国内无人机配送的首秀,随后京东也获得首个国家级无人机物流配送试点,再之后顺丰也获得国内首张无人机运营者。从2015年以来,我国快递和电商企业不断取得无人机物流试点与运营资格,并推出相应无人机产品与航线,在农村、山区等偏远地区进行小批量、高频次的运输配送试运营,以及在城市中布局支干线运输与末端配送,让无人机配送瞬间走上风口。

与此同时,另一批玩家也看到了商机开始加入其中,这就是外卖平台企业。2018年,饿了么获得中国首条外卖无人机航线;2019年,迅蚁送吧也获得全球首张城市无人机试运行“牌照”,以这些企业为代表,外卖平台企业进一步助燃了无人机配送的热度。对于它们来说,无人机送外卖有着距离短、成本低、速度快、效率高的优势,能够有效帮助平台建设人力、物力成本,提高配送服务水平。

而无人机物流配送成为风口,不仅是解决电商、快递、外卖等行业问题,推动行业升级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带动国内无人机转型、促进市场发展壮大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无人机正处在从消费级向工业级转型的关键时期,据相关报告显示,无人机物流展现出的庞大潜力,有望让我国工业无人机在2020年的市场规模达到164亿元,直接超过消费领域的无人机,成为民用无人机市场的新主体。

无人机商用还需破除痛点

综上可见,无人机在物流配送领域的发展的确价值巨大、意义不凡,目前我国在无人机物流配送方面的布局,也确实用力不小。除了大批企业入局发力无人机物流配送之外,我国政府也出台了多项引导和利好政策,给物流无人机发展营造积极、健康、良好的环境。不过,即使是这样,我国无人机物流配送要想实现普遍的商用也还为时尚早。因为我国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其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按照我国无人机在物流配送领域的现状,其应用就像一些专家所说的,一两件商品还可以通过无人机进行配送,但想让无人机承担日均10亿包裹的任务,则暂不可能。为在当前无人机的技术上,就存在着载重和续航等能力方面的限制,一方面现有无人机载重较小、成本偏高;另一方面其还存在续航性不足、甚至存在噪音等问题,这些都对无人机的商用落地提出要求,未来还需进一步的完善。

其次,无人机飞手的匮乏以及行业标准化的缺失,也是制约物流无人机商用发展的又一难点。无人机的普及离不开专业飞手的加持,但目前我国飞手存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巨大漏洞,尤其是专业型、复合型、兼具操控与维修能力的飞手,更是可遇不可求,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培训与储备。与此同时,行业标准化的缺失也导致无人机量产、销售、维修和应用监管等不太容易,接下来也需要不断的补齐。

当然,限制商用无人机落地普及最主要的一大原因,还是空域问题。在我国,无人机要飞上天,需要获得有关部门的许可,需要接受有关部门的空中管制。而目前,我国对无人机的空域管理和管制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只有少数企业获得了许可与牌照,无人机黑飞扰航等问题也屡见不鲜。在此背景下,无人机要想迎来物流配送领域的规模化应用,还需等待我国空域管理与管制的进一步完备。

除此以外,影响物流无人机商用普及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消费者的接受度、无人机企业产品质量、无人机成本、行业政策等等。总而言之,不管对于无人机还是物流领域来说,对于消费者还是无人机厂商来说,对于无人机行业还是市场、政府来说,当前我国发展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无人机在物流配送方面的价值与优势虽显而易见的,但缺陷也一览无余,未来唯有持续发展,方能一飞冲天。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智能制造网(ID:gkzhan),作者:林中易木

可行性研究报告
智能制造网

本文作者信息

智能制造网(互联网自媒体)

关注(11792)赞(0)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