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2剧集复盘丨小IP、小题材、小“演员”,瘦身成功的国剧“逆天改命”
作者|陈桐 来源|文娱价值官(ID:wenyujiazhiguan)
眨眼之间,2020年已经过去了一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从年初开始,电影集体撤档、剧组全线停拍、演唱会延期,娱乐行业迎来“最冷”寒冬,但危机中,线上文娱产业也迎来了一波小高峰,从短视频、直播到游戏、剧集,基本成了居家隔离人群最主要的消遣方式。
相比网综表现平平,Q2电视剧逆势增长,多部剧集热度、口碑持续攀升,无论是女性职场剧《怪你过分美丽》、“老腊肉”天团剧《三叉戟》还是都市现实剧《我是余欢水》、推理悬疑剧《隐秘的角落》,凭借扎实情节和过硬演技快速破圈,形成大众话题,吸引了更多用户前来追剧,整个Q2剧集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为寒冬中的文娱产业带来一股难得的暖流。
抛开过去对大投资、大流量、大制作、大容量的迷信,“瘦身”成功的国剧以小博大,正上演着精品频出的逆袭。
01
小IP:回归原始的创作逻辑
很长一段时期,大IP几乎是国剧的代名词,自2014年开始,国产影视剧持续被IP密集占据,在热钱的支撑下,大流量、大投资、大女主、大男主开启了唯IP论、唯数据论的时代,很多爆红的年度头部剧集均是这种模式的产物,但从2018年开始,闭着眼都能赚钱的影视圈进入多事之秋,市场瓶颈、融资环境、天价片酬、税务风波接踵而至,头部影视公司业绩下滑、中小公司扎堆倒闭,一时间,影视圈进入寒冬成了业内共识,一片哀嚎。
在疫情的叠加影响下,这个寒冬变得更加难熬,动辄上亿投资的大IP剧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其风险之高、收益之低会吓退绝大多数投资者,押宝一部作品赌大小无异于自断生路,被《巴清传》拖累,亏损近5亿的唐德就是前车之鉴。
与此同时,大IP的爆款制造效应也在迅速消解,“扑街”的大IP剧越来越多,观众往往带着好奇心追剧,但很快又被粗制滥造的作品劝退,慢慢的,“IP”从影视良药变成了行业“毒药”。
今年Q2出圈的热剧不少也是IP改编剧,从《锦衣之下》、《我是余欢水》到《三叉戟》、《怪你过分美丽》、《隐秘的角落》,但这些IP均不是超级爆款,不少原著在改编之前名气和影响力并不大,只是在剧集出圈之后,才让更多人反过来去关注原著本身。
事实上,小IP屡出黑马的逻辑并不复杂,一是版权成本低,制片方可以将更多资源投入创作和制作环节。二是小IP本身没有超高的流量和口碑,这不会给制片方制造“躺着爆红”的幻觉,反而会让改编者更加审慎清醒,倒逼他们去提炼IP的精华,将重点放在题材和内容上。《隐秘的角落》原作者紫金陈也承认,剧版的改编给原作加分不少,每个角色被镶嵌进其复杂的家庭背景之中,使得人物本身更加丰满立体,也冲淡了原作过于灰暗的基调,更适合电视剧的呈现方式。
另一方面,小IP改编剧在某种意义上,给了很多编剧尤其是年轻编剧更多的机会历练,在改编IP过程中,优秀年轻编剧会逐渐成长成熟,《隐秘的角落》编剧孙浩洋就是一位89年出生的“准90后”,优秀的年轻编剧快速成长,未来他们有更多精力和经验去驾驭原创故事的创作之中,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过渡,但长远看,对国剧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正向影响。
02
小题材:垂直细分才能精耕细作
在题材类型方面,Q2豆瓣得分前十的剧集主要以悬疑刑侦、都市现实为主,同时喜剧、奇幻等元素也颇为受宠,虽然题材各种不同,但这些剧有很明显的共性:切口很小,在某个垂直领域精耕细作,尽量做到极致,不再追求大而全的创作模式。
《隐秘的角落》拓宽了国产悬疑剧的选题范围,跳出常见的成年人犯罪与破案套路,转而去深挖青少年犯罪命题,从这个相对新颖的小切口出发,不断深挖这个题材背后的价值,深耕垂直题材,将悬疑剧推向了新的高度。先于《隐秘的角落》上线的《十日游戏》将切口放在了都市爱情悬疑上,用双线叙事方式为爱情+悬疑打开了新出路。
同样的,几部成功出圈的现实题材剧同样是在小切口下挖掘出了题材更深的内在价值,拍出了新意。《我是余欢水》将目光对准“中年社畜”,主打小人物的“逆袭”,在现实世界里,万千家庭里的万千个余欢水,就是这样式的活着,余欢水身上,有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子。《三叉戟》的最大亮点则是中年警察的热血重燃,这是一部非典型的刑侦剧,出发点不在破案本身,弱化了“强情节”和“烧脑度”,转而去关注几个老警察和时代的冲突,彼此之间的互动,这样的切口同样很小,但却拍出真实、幽默、热血,是一部颇有新意的“乘风破浪的大叔”。
过去,电视题材同质化严重、题材类型跟风成为了束缚行业发展的桎梏,因此剧集的题材和内容都有待突破。在资本退水、市场紧缩的行业现状下,“内容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细分垂直、精耕细作、多元杂糅的“小题材”往往更容易直击受众痛点,挖掘出更加垂直的类型来打造自己的内容优势。
Q2出圈热剧几乎每一部都舍弃了大而全的追求,转而深耕某一细分领域,精准俘获某一圈层观众,随着口碑和热度的发酵,再去打破圈层,由“精”转“博”。这也说明,在存量市场的下半场,谁能抓住细分题材,在小切口中不断下沉、深挖出新意和题材的闪光点,谁就能抓住口味更加刁钻的观剧粘性人群,他们对剧有更高的要求,也更愿意为好内容付费。
03
小“演员”:戏骨们的春天来了
其实,演员并无大小之分,只有艺术造诣和演技的高低之别,过去几年,流量鲜肉小花是电视剧的绝对主角,演技堪忧的流量偶像们,仅靠自带粉丝的基础和社交话题优势,一部剧就能拿走几千万的片酬,这样的流量基础对剧集前期宣传确实有优势,但任何粉丝群体放在主流观众群面前,依然是小众,预设中的爆款反而变成了粉圈的自娱自乐。
在内容为王和提质降价的时代,抠图面瘫的天价流量演员不再是市场的宠儿,这里说的“小”是指演员本身的流量可能比不上那些鲜肉鲜花,没有一呼百应的粉丝基础,但其精湛的演技、对角色游刃有余的驾驭能力却是有目共睹。
Q2出圈的热剧没有一部是当红流量鲜肉鲜花主演的,《三叉戟》的一大亮点就是三位主演陈建斌、董勇、郝平的演技,寥寥几场戏就能把角色的性格搭出了个框架。三个主演处处拿捏到位,每个表情走位肢体动作,甚至经常表情都能达到出奇的一致,不得不说,老戏骨们在人物塑造方面确实相当精彩。
《隐秘的角落》更是全员演技在线,不仅老演员秦昊、刘琳、王景春等演技在线,剧中很重要的三个小孩角色也演绎得很出彩。孩子的天真和阴暗,人性的善与恶,在剧中解析得淋漓尽致。
随着片酬和演技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流量收割机”逐渐耗掉了观众的热情与信任,这种虽烧钱但简易的改编模式逐渐失灵,观众对缺少诚意、花拳绣腿的表演不买账了。从去年开始,不少国产剧开始大量启用老戏骨,不过多数依然是给流量明星们保驾护航,扮演着“绿叶”的角色,不过Q2的新剧,老戏骨和中年实力派演员们纷纷成为真正的主角,为剧集保驾护航。
由此可见,迷恋流量的时代已经过去,无论网剧还是电视剧,选角越来越看重演员与角色的契合度,以及其自身的表演实力。在行业环境低迷、所谓的爆款公式频频失灵的情况下,制片方回归理性也是必然的选择。
04
小体量:浓缩的往往都是精华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Q2本来大家都看好,国剧招牌正午阳光慢工出细活打磨出的《清平乐》最后却高开低走,口碑流量都不及预期,扑街的《清平乐》也是Q2唯一一部总长度超过50集的传统古装大剧,虽然播出前由《孤城闭》改名《清平乐》,长度从原本72集压缩到69集,但在国剧“瘦身”的大环境下,这样的体量依然过于庞大,加上极慢的节奏,直接劝退了不少观众,最后被网友戏称为又臭又长的“伪高级剧”。
出圈的剧全部是短小精悍的长度,《隐秘的角落》12集、《十日游戏》12集、《我是余欢水》12集、《鬼吹灯之龙岭迷窟》18集、《怪你过分美丽》36集、《三叉戟》42集、《猎狐》44集、即使最长的《成化十四年》也没有超过50集,将长度压缩到了48集。
在IP大剧时代,长剧基本是行业标配,87集的《如懿传》、70集的《延禧攻略》……追完一部平均70集的新剧,要花费将近50个小时。对于加班是家常便饭的现代人,以8点到家立即开始追剧,每天追3个小时计算,也要耗费至少半个月时间。
自2017年起,爱奇艺平台面向行业首倡短剧模式得到了普遍认可,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就曾透露露,当下观看短剧大结局的人增长了20%,长剧只有6%,长剧弃剧率不断攀升,这意味着有一半以上的用户看完长剧的第一集或第二集就放弃了,经过爱奇艺这两年的努力与引导,“长剧不等于大剧”的观念在内容生产中得到落地,浓缩的短剧也逐渐被观众和市场所认可。
与此同时,控制国产剧长度也是电视剧政策近两年调整的一个重点方向,广电总局重点扶持30集以内的短剧,50集以上的电视剧备案越来越困难。另外,在影视寒冬的影响下,电视剧投资越来越慎重,过去集数越长、投资回报比则越高的模式风险高、融资难,已经不适应当下的大环境。因此,从电视剧生产、投资、报备、观众喜好等各个环节来说,“小而精”的短剧都是未来一段时期国剧的主流趋势。
结语
Q2电视剧逆势走红原因可以浓缩为一个“小”字,小IP、小题材、小“演员”、小体量……“瘦身”成功的国剧一改过去易犯的虚胖、浮躁通病,驶向精品化赛道。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文娱价值官(ID:wenyujiazhiguan),作者:陈桐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