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ECMO产业被卡脖子的背后

全球技术地图

1

作者|宫学源,张宇 来源|全球技术地图(ID:drc_iite)

ECMO(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即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主要用于救治需要暂时性心肺支持的重症患者,其原理是将血液从静脉中抽出,流经膜肺对血红蛋白进行氧合并清除二氧化碳,再将经过气体交换的血液输回患者体内。作为一种高级生命支持方法,ECMO在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中起到关键作用,成为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后一道防线”。但由于ECMO技术门槛高、价格昂贵、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目前我国仅装备400余台ECMO设备,疫情爆发时捉襟见肘;且由于关键核心技术被美欧少数企业所垄断,我国尚无能力自产ECMO设备,这对我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为避免高端医疗设施被“卡脖子”,提升重症疾病救治能力,增强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应对能力,我应加紧研制ECMO医疗设备,并重点对上游精细化工、新材料和器件等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支持,以实现ECMO设备的自主可控。

一、ECMO成为ICU必备设备,在近年重大疫情中发挥巨大作用

自1971年美国成功实施首例长时间ECMO手术以来,ECMO上游材料、器件和设备等技术不断进步,2000年后ECMO技术日臻成熟并逐渐推广至各大医院重症监护室(ICU)。近年来,ECMO多次在全球重大疫情中大显身手,成为治疗危重症患者的“终极武器”。

(一)ECMO成为ICU救治重症病患的必备设备

ECMO是由一整套设备体系组成的,其核心部分为膜肺氧合器和血液驱动泵,分别起到人工肺和人工心的作用,其辅助部分则包括变温水箱、空氧混合器、血氧饱和度检测设备以及管路、插管和各类接头等。ECMO可以对重症心肺衰竭患者进行长时间心肺支持,为危重症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是目前针对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最核心的支持手段,也被成为重症患者的“最后救命稻草”。在ICU中,ECMO已成为生命支持的终极手段,普遍被认为是一个医院、一个地区救治重症病患能力的最高水平。在引进中国的不到20年间,ECMO发展迅猛,逐渐成为ICU救治重症病患的必备设备,甚至成为各大医院竞相争夺的技术高地。

(二)ECMO在新冠肺炎等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

早在2009年,H1N1的爆发使ECMO被大量应用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并得到ICU界广泛认可。2013年,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将ECMO纳入呼吸支持的治疗手段,在传统呼吸机无能为力时,推荐使用ECMO。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ECMO设备亦大显身手,成为抢救危重病人的“终极武器”。2020年1月22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首次成功利用ECMO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此后多家医院相继将ECMO技术运用于新冠肺炎治疗,驰援湖北的部分医疗队还随行携带ECMO等关键设备。2月12日,国家卫健委在邀请各地组派医疗队援助湖北时,明确指出多家医院携带ECMO设备前往武汉。

2

二、ECMO发展迅猛,但设备昂贵、技术门槛高,普及面临困境

由于ECMO在ICU和各大疫情中体现出的巨大价值,近年来ECMO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快速推广,国内临床应用增长速度尤为迅猛。与此同时,ECMO设备购置与运行成本昂贵,且对操作人员要求极高,限制了其进一步广泛应用。

(一)ECMO全球发展迅猛,国内临床应用快速增长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水平提高,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ECMO技术应用发展迅猛。据统计,2004年全球共有118家ECMO中心,至2019年共有430家ECMO中心,增长264%;2004年全球ECMO辅助例数为1925例,至2019年例数为12850例,增长568%;2004年每个ECMO中心辅助例数为16.3例,2019年为29.9例,增长83%。相比于其他国家,中国ECMO临床应用增速最快:2004年国内仅有22个ECMO中心,至2019年共有260个ECMO中心(400余台设备),增长超过十倍;2004年ECMO辅助例数为23例,至2019年例数为4000余例,增长超过17倍。未来,随着国内ICU的发展,三甲医院有望普及ECMO设备,ECMO设备总量有望超过2000台,每年辅助例数有望达20000个以上。

(二)价格高昂、操作难度大,ECMO普及任重道远

在全球ECMO迅猛发展的同时,ECMO设备昂贵、操作难度大的问题也暴露出来,ECMO普及之路仍然困难重重。首先,ECMO全生命周期成本居高不下:一是采购成本高,固定设备价格为100-300万元/台;二是开机费用高,主要包括耗材费用、人员费用以及附属的检测、药品、设备更换等费用,5万元起到几十万不等;三是运行费用高,主要包括设备安装、设备撤离、设备更换,人员配置、用药、ECMO时长(100-150元/小时)、其他耗材费用,每天约1-2万元。其次,ECMO对操作管理要求非常高:一是需要专业团队予以支持,一般要有心脏外科、体外循环、心脏重症、呼吸重症、超声影像、检验等多个专业人员参与;二是要有专门的ECMO负责人、协调员、仪器耗材管理员、信息管理员和医师,均为专业重症和临床学科背景出身;三是ECMO运行后,需要有16个步骤紧紧跟随,不能有丝毫差错。

3

三、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中国ECMO产业发展面临瓶颈

面对重大疫情等公共卫生安全问题,ECMO设备将可发挥关键作用,其生产速度和运营成本就显得至关重要。然而,目前ECMO行业基本被国外企业所垄断,上游新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导致我国ECMO设备高度依赖国外,这对我国重大疫情应对能力和公共卫生安全提出严峻挑战。

(一)ECMO行业被国外企业主导

目前,中国ECMO市场基本由MAQUET(迈柯唯)、Medtronic(美敦力)和 LivaNova(理诺珐)三家企业所主导,这与全球情况基本一致。其中,迈柯唯为龙头厂家(市场占有率约70%),其隶属的瑞典 Getinge(洁定)医疗系统集团,是业界知名的手术室、ICU 医疗设备供应商之一;美敦力(市场占有率约12%)是一家爱尔兰企业,作为全球医械巨头,其产品覆盖血管疾病、心脏瓣膜置换、体外心脏支持、微创心脏手术等多个方面;理诺珐(市场占有率约18%)总部位于英国,其主要专注于心脏外科和神经调控领域,在人工心肺机方面拥有领导地位。

3

(二)上游新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

ECMO最为核心的部分为承担血液氧和的膜肺,其内部由中空微孔纤维膜丝构成,系统运行时患者血液在中空纤维膜丝外部流动,膜丝内部则注入氧气,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和膜丝中的氧气通过压差的方式进行置换,以实现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这要求材料既拥有很好的透气性能,又能实现长效疏水,以满足临床中持续运行数周甚至数月的要求。PMP(聚4-甲基1-戊烯)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聚烯烃材料,具有良好的氧气通量和氮氧选择性,低溶出及生物安全性等特性,被公认为“膜肺氧合器”的最优介质。目前,该材料只有3M公司旗下Membrana公司能独家供应,因其产能紧张,导致下游ECMO企业产能受限;且因其供应垄断、价格垄断,导致价格居高不下。此外,血液驱动泵、元器件等关键核心技术也存在“卡脖子”的问题,国内相关技术水平均存在一定差距。

3

四、我需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速ECMO落地

(一)加紧研制ECMO设备,确保国家公共卫生安全

ECMO在重大疫情中能够发挥关键作用,是国家公共卫生安全中的重要一环。然而,ECMO关键核心技术被国外把控,导致ECMO开机和维护成本居高不下,限制了ECMO的广泛应用。对此,我应加紧研制ECMO设备,通过设立重大科研项目、组织科研攻关团队等,加速国产ECMO设备落地。

(二)促进上游新材料、精细化工、元器件等技术发展

ECMO被国外垄断的深层次原因,是我国在上游新材料、精细化工、元器件等关键核心技术能力上的不足。同理,上游关键核心技术的不足,使得我国高端医疗设备长期被国外把控。对此,我应加强对新材料、精细化工和元器件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持力度,从“源头”上促进医疗装备产业发展。

(三)通过精准扶持,加速ECMO设备国产替代进程

ECMO设备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历过数次迭代。国外企业经过长期技术积累,优势十分明显。在ECMO设备国产替代过程中,我应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从科研、生产到应用等环节进行精准扶持,助力ECMO国产设备加速落地。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全球技术地图(ID:drc_iite),作者:宫学源,张宇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全球技术地图

本文作者信息

全球技术地图(科技 自媒体)

关注(11460)赞(0)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