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郑州“毒王”,大数据是怎么立功的

远川科技评论

作者|邓宇 来源|远川科技评论(ID:kechuangych)

3月11日,“防疫硬核”河南省连续12日无新增的战绩被打破了。但故事的主人公郭某却坚称自己没乱跑、没出国,一直安静在家喝板蓝根。

莫非,毒从天降?

其实,就算郭某自己不招,来自海关、手机、监控的大数据也早已经完整还原了郭某的动向:6 天时间,他横跨整个欧亚大陆,足迹遍布半个地球。行程从郑州、北京、阿布扎比、米兰到巴黎走了个折回,把飞机、大巴、火车、地铁全部坐了个遍。

然后顺便把病毒也从米兰带回,成为“河南境外输入第一名”。被网友们怒斥“建设家乡他不行,千里投毒第一名”。

这一次,能抓住“郑州毒王”,大数据就和河南省一样硬核,在防疫工作中立下了大功。不过,数据虽无处不在,但不是所有数据能变成大数据。各部门、地区与企业之间星罗棋布的数据孤岛,也不是插根网线就能解决的事情。

而看似是技术问题的数据孤岛,深藏在背后的,其实是信息化的填海造陆与商业利益、部门治理之间的天堑鸿沟。

Part.1 哪些数据在立功?

数据无处不在,不过能用来进行轨迹追踪的,主要还是基站定位、交易数据、交通数据以及安防摄像头等。

最基础的基站定位技术:可以利用不同基站和手机之间的距离来测算机主的大致位置,电信运营商识别位置漫游,靠的便是基站定位。

App的支付信息也能帮助还原行动轨迹:用户每次交易数据中都包含了商家、用户以及交易时间等信息。不但能定位精确到店,还能辅助查询同时间内的密切接触者。

随着票务信息化的发展,无论是乘车、乘飞机,还是出入国境过海关,都会产生路线、时间、用户等一系列交通数据,从而可以对出行时间和经过位置进行还原。

安防摄像头,则主要依靠图像信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茫茫的监控数据之中,精确快速的找到特定的人脸图像,并还原其监控之下的一举一动,直观精准。

当然,任何单一技术,都有一定局限性,因而,综合使用各种来源信息、多维度大数据比对就显得十分重要且正确。就像侦探在地图上用图钉和细线编织出密密麻麻的关系网,最终才能确定目标人物,而《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大案牍术也是相同的道理。

Part.2 大数据建设分几步?

大数据虽好用,但如果要大规模推广,首先还得解决一个最基础的问题,那就是数据孤岛。

数据孤岛有两类,一类来自于“落后”,一类来自于“隔阂”。

比如最近的疫情,医院本应是疫情数据的一手来源,接诊、检测、处方,都是可以跟踪病例的基本信息。但即使在信息化水平最高的门诊部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普及率也仅有52.49%。

即使是在不少大医院,很多数据也依然是采用手工方式填报,存储在记录本的表格之中。这些“落后的”手工、纸质记录的数据,在数字化时代,就成为了一个个数据孤岛。

而“隔阂”就更容易感受到了。比如社会上经常提到的“证明你妈是亲妈”,除了一些部门的不作为,另一部分原因就是“数据隔阂”。公安、医疗、教育、社保等等各大系统之间的数据,并没有实现完全的统一、流转。不然只需要后台调用一下数据库,就能完成了。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而要解决数据孤岛,首先也要在各岛之间搭好桥梁。用时髦的话来讲,就是搞新基建。而这个规划总共分三步:

首先,通过物联网、信息化等措施,把现实的物理世界数据化虚拟化;再通过5G基站、宽带、卫星网络等构建数据流通网;最后再通过大数据、云计算、AI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把零散信息系统化、寻找到核心数据。

技术的作用还是很显著的。比如早年,为了抓住悍匪周克华,南京市公安局调集了南京警校在内上千警力,逐一肉眼查看全市上万路监控。最终,历经17个昼夜、观看了199TB的视频、把全市的眼药水与硬盘都买脱销了,才找到了周克华的几个镜头。

这就吃了数据孤岛的亏。而今,别说17个昼夜,只要一个有电脑操作基础的警察,将采集的照片输入警务平台,7分钟就能找到罪犯的镜头,顺便还能画出罪犯全城逃逸的时空大数据轨迹。

新基建的组合拳,谁用谁说好。

Part.3 孤岛如何变环岛?

然而,要将数据孤岛,形成数据环岛,除了技术壁垒,还有很多无形的墙。

首先,商业利益会阻碍数据互通。以互联网为例,淘宝、百度、阿里、头条等公司之间的“封杀”就迭出不穷。巨头们建起的生态护城河,最终让去中心化的互联网被人为割裂成一座座孤岛。

其次,缺乏顶层规划与统筹,会让巨量资金投入成为打水漂。曾经,武汉也花了几亿请微软做过智慧城市,但外企对中国国情并不了解,顶层规划缺失,导致大批机柜变成了破铜烂铁。最终建设用了三年,双方打官司也用了三年。

另外,数据体系标准不一,也相当于给孤岛锁上了铁门。疫情初期武汉政府部门始就成立了防疫指挥部,全国各技术公司的骨干汇聚一堂,但上百种数据、标准不一、质量不一。都是阿拉伯数字,但组合在一起却看不大懂。

说服部门更改数据标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而如果再碰上一些手动、纸质誊写的协会,偶尔缺失几张表格,工作更是难以开展了。因此可以说,在舞台上施展才华的城市大脑、数字城市等技术背后,真正推动建设的,还是地方政府顶层的协调调度。

因此,要将“数据孤岛”变成“数据环岛”,不仅靠技术,更要撼动商业利益、变革管理体系、解决历史遗留。而这后面几项,无疑都和人有关。毕竟,技术再好、预警再叫,如果有人故意视而不见,也挡不住一个刑满释放、千方百计要回北京的人。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远川科技评论(ID:kechuangych),作者:邓宇,支持:远川研究所科技组

可行性研究报告
远川科技评论

本文作者信息

远川科技评论(科技自媒体)

关注(40375)赞(2)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