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过它,就别说你懂日本
作者|奈奈 来源|文娱价值官(ID:wenyujiazhiguan)
疫情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我们的邻国日本没有幸免,但在抗疫过程里,日本看似“佛系”的操作,让很多中国网友不理解,但根据当下的数据显示,日本的疫情虽然没有结束,但控制得也还算稳定。
针对疫情,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对抗方法,这与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国民生活习惯等等有很密切的关系,所有的不理解都源于不了解,只有接近了真实的日本,我们才会对他们的应对态度、与目前的进展,感到恍然大悟。
01
记录疫情翻红的日本导演
3月2日,名为《南京抗疫现场》的纪录短片登上日本雅虎首页,因为纪录片以普通市民角度讲述中国抗疫举措,贴近真实,一下子获得日本网友的关注。不少日本网民在社交媒体上用了同样的转发语:“一定要看!”此后,日本富士电视台、朝日电视台、TBS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邀请导演接受采访,介绍中国的抗疫故事。
《南京抗疫现场》的拍摄者是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熟悉亮亮的人别急,后面他还会出现),他娶了南京姑娘,在南京工作和生活,而这部仅10分钟的短纪录片,基本还原了疫情期间南京老百姓的真实生活。
竹内亮的镜头下,外来人员返回南京要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快餐店“零接触”、手机点单支持自取;地铁检票口工作人员温度计测量乘客体温,乘客进入车厢扫描二维码登记身份和乘车信息;孩子们在线上网课学习;麦当劳买汉堡可以不进店、无接触购买……让日本网友理解中国防疫的进度与大家改变生活方式有关。有网友在视频下留言:“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太低了,应该学学中国的应对方式”;“惊讶于中国采取措施之细致和彻底”
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竹内亮说自己只是拍摄身边真实的画面分享给日本同胞,但没想到在日本反响这么大,可能只有走进“真实的风景”,人们才能理解表象背后的成因。
《真实的风景》是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同道编写的书籍,弗拉哈迪、维尔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纪录片有很多流派,但纪录片的核心殊途同归——真实。在突发事件的社会背景之下,第一人称的影像纪录作品更容易产生同理心,所以竹内亮的这则短片让他再次回到观众们的视野里。
虽然纪录片也具有娱乐功能,但它做体现的社会价值更高,尤其在今年疫情这样的突发事件背景下,由于文化、民族、成长环境不同带来的偏见也会更加强烈,有些中国人对日本人看上去并不紧张,疫情也没有大爆发的情况诸多不解,但如果真的走近过日本生活,就一点不会感到讶异。正如竹内亮对采访记者所说:其实很多日本人非常冷静地看待这个病毒。日本朋友们没有慌,也没有疯狂的买口罩。
理由1:日本有很多灾害,地震,台风,洪水等,而且流行感冒也很多,所以已经习惯了,精神也很稳定。
理由2:因为冬天每年流行感冒,所以日本人冬天很多人戴口罩,洗手也很勤洗手。早就养成了防护习惯。所以没有特别焦虑。这是我个人的分析。
02
草根体系的《我住》
豆瓣、B站的网友对竹内亮这个名字很熟悉,不少老粉叫他亮亮。
竹内亮让国内观众认识他的,并不是因为《南京抗疫现场》,而是系列纪录片《我住在这里的理由》(后简称《我住》。
最早,价值官是偶然的机会在B站发现这部纪录片的。主持人阿部力(网友喜欢叫他的小名冬冬)是中日混血,他是《花样男子》(日本版的《流星花园》)美作明的饰演者,9岁从东北移民至日本。导演竹内亮,日本人,曾与阿部力在2011年合作完成NHK纪录片《长江天地大纪行》。2015年,竹内亮用自己的积蓄,开始拍摄《我住在这里的理由》。
如果说日漫、日剧是日本文化上覆盖的一层美好薄纱,那么《我住》就是一个揭开这层薄纱的手,导演用平实的方式告诉中国观众,那些为了各种原因、目的来日本的中国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我住》里的主人公大多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他们的生活普通却又不平凡,辛苦却快乐地朝着梦想努力的样子让人看后会很感动。《我住在这里的理由》是网络节目,每一集都很短,拍摄生活在日本的中国人,和生活在中国的日本人的故事。自2015年开拍,至今仍在持续播出。
《我住》在油管、B站早期传播的原因,除了内容还有其精简的体量,每期只有十几分钟,信息量大,更适合移动端观看习惯。视频开始,画外音会强调这是一个没有台本的拍摄,按竹内亮的说法是怕麻烦,实则为了追求真实,不知道主人公要去哪、行程没有准备、每集有故事、有亮点,这样的拍摄必须积累更多素材,才能剪辑出满意的成片吧。
来自沈阳的大姐郭春艳,在日本羽田机场做了22年的保洁工作。郭春艳做到了“匠人级环保师”,被称作“ 世界第一的保洁员 ”。羽田机场连续三年获得“世界最洁净机场”的荣誉,其中有她的功劳。她是羽田机场最有名的人,郭春艳还出版了五本关于保洁的专业书籍,旅客认出她,还会回过头和她打招呼。出了名郭春艳没有改变自己的风格,一棵盆栽移出原位几厘米她都能急得直飙东北话:“这sei整滴?”导演问她,在日本做清洁工会很气吗?郭春艳无奈地回答:是啊,没人把我当人看,特别痛苦不是吗?我一定要改变他们对我的看法,我的动力太大了,是那个动力……把我逼到了这样嘛!
有个从上海到日本工作的男生,在一家著名零食品牌担任销售主管,主持人阿部力跟随他参观工厂时,这家零食厂的消毒工作非常严谨,连鞋子和全身都要喷消毒喷雾,而进入食堂也要使用消毒液擦手,光垃圾分类就有十几个桶子。在这一期里,观众能对日本日常的公共卫生有一定的了解。
在日本最大的红灯区当妈妈桑的尹杭来自江苏,她的工作看上去就是喝酒、唱歌,但是随着《我住》的镜头,观众看到真实的一面则是,早上起床后两小时开始给昨晚所有的客户发信息,感谢大家的光顾。打扮得美美的出门,先去沙龙做头发,对客人的态度必须保持一贯。尹杭的酒吧入店费一万日元(大概600人民币),算日本便宜的酒吧。为了赚钱她必须陪着客人喝酒,还要全程微笑。主持人冬冬问她:“你不爱喝酒,还笑得那么好,不容易哦。”尹杭回答的简单:“为了生活”。
同样,生活在中国的日本人,也活得没那么简单,他们带来日本式的工作精神。一位在赣州教日语的老师,人家问他为什么不结婚,他说我和工作结了婚。因为中日历史的原因,我一直认为在对方国生活是要承受多大的隐忍和孤独啊,这样的人应该不多,但看完这个节目,我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生活在对方国家里的异乡人。
《我住》的拍摄手法看起来有点业余,但整体风格轻松、自然,有时候甚至是戏虐、无厘头的,主持人会经常在拍摄途中被路过的女孩认出来拉走合照,这时候会听到摄影师魔性的笑声,而传统纪录片中摄影师是不准发出任何声音的。但这种采访方式,反而是现在B站最流行的方式,也是95后和00后愿意接纳的方式。
价值官的一个大叔朋友被安利《我住》之后恶补了几天告诉记者:日本原来是这样的,我去了那么多次自由行,以为自己很懂日本,其实差得远嘞!
03
文化精英体的《是面包》
文化有很多打开的方式,《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后简称《是面包》)会带给观众很别致的感觉,因为它的打开方式是——书。
拍摄过程中,书籍成为旅行中的一个重要的标签。《是面包》的主要形态——以“阅读”和“旅行”为主,三位嘉宾各自携一本书籍踏上日本的大街小巷探寻文化,观众则跟随他们的脚步和视角成为这场“旅读”的同行者。《是面包》中,夏雨、陈粒、西川三个截然不同的“样本”,通过不同境遇的旅程,映射出当代日本不同圈层的生活态度:演员夏雨是一位忠实的漫迷;独立音乐人陈粒是年轻人的代表;60后诗人西川对当下日本潮流文化一无所知。
看完第一集《是面包》,价值官记者的体会是,导演非常懂得如何表达“深入浅出”。
节目中,深受漫画《铁臂阿童木》影响,夏雨对漫画始终怀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夏雨是带着《日本漫画60年》出发的,他前往开杯乐泡面博物馆作画,还与动漫大师手冢治虫的助手渡部淳和儿子手冢真以及《铁臂阿童木》动画制片人黑川庆二郎进行了对话,而这对于漫迷来说简直就是“朝圣”一般的会面。
还有一期是讲自杀者海滩的。一位70岁的老爷爷茂幸雄,是东寻坊防自杀组织的组织者,14年里他拯救了640多名自杀者。他说,每年在这里都会有二三十人想要自杀,原因无非就是那么几种:家庭暴力,公司欺凌,学校霸凌,失恋。可是在去年,自杀率突然下降,至于原因,据老爷爷说是因为一款叫Pokemon Go的小游戏,人们都聚集到海边捉小精灵,想跳海的人不得不等到人全散了再自杀,后来实在等不到,就走了,当时这还成就了日本的热门话题。
极端的快乐拯救了极端的悲伤?听上去真是不可思议。
食鲸,是国际上对日本饮食文化存在争议的话题。将日本和歌山县太地町推向风口浪尖的,正是十年前那部《海豚湾》。西方团队用自己的拍摄手法记录了太地町渔民残杀海豚的画面,当时全球愤然。捕杀鲸鱼是十分残忍的,但是鲸鱼料理店的老板这样说——“在日本,吃饭之前要说我领受了,领受的是什么呢?是摆放在桌子上的这些食物的生命,我们心怀感激地领受了它们”。
节目中,大西睦子揭开了真相:由于日本地质结构特殊,常年的地震灾害让日本人无时无刻不在为生存担忧。而一头巨大的鲸鱼足以养活7个村子”。奈良时代,佛教传入日本,天武天皇颁布了“肉食禁止令”,禁食牛、马、狗、猿、鸡肉,该项禁令持续了1200年,直到明治时期才被废止,鲸鱼肉一度成为日本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是面包》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它散发出散漫的气息,节奏也不快,信息量不饱和,对于问题大多浅尝辄止,但刚好给文化精英们提供了思考的空间。价值官认为,有趣的纪录片从不是直白地给你观点,见解,而是不经意间的剪辑悄悄传递出信息,懂得留白的作品。
结语
直到今天,因为日本全民自肃与病毒周旋,日本尚未暴发灾难性的疫情。价值官认为,对于日本的好奇、不解、偏见,通过纪录片这样的媒介进行了解,不失为一种轻松和容易接近真实风景的方式。当下,疫情仍肆虐全球,多元言论、信息前所未有的充斥网络,对于陌生的,未知的内容,首先要给予尊重和包容,然后找到合适的路径去探寻真实的风景。
任何时候请不要忘记,我们的敌人不是人,而是——病毒!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文娱价值官(ID:wenyujiazhiguan),撰文:奈 奈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