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人民日报》,好意思说你懂人工智能?

AIPharos月光社

2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赵家鹏 来源|AIPharos月光社(ID:AI-Pharos)

去年,有两位华裔工程师,开发了一款人工智能程序,对《人民日报》过去200万篇头版文章进行了解读。

一年后,他们将研究成果写成了论文,发布在了美国一家智库网站。他们发现,《人民日报》的头版报道,往往会呈现出对政策变动的趋势预期。

在许多中国人来看,这可能是一份大惊小怪的研究。

《人民日报》早已是解读中国的一座风向标。据说,三菱重工曾通过分析《人民日报》,推测出了大庆油田的产量规模;刚刚退休的柳传志,也曾在早年通过解读《人民日报》,断定中国市场经济时代的来临。类似的神话,大概还有一箩筐。

如果有一份报纸,可以让你读懂中国,那一定是《人民日报》。过去七十多年,每一个时代的主旋律,都可以在这份报纸的头版,找到破译的密码。

时值2019年年底。

AIPharos月光社梳理了过去五年间,《人民日报》头版对于人工智能的报道,试图呈现出这个领域在官方语境中的变化。

从2015年到2019年,五年时间,“人工智能”这个词,一共登上人民日报头版198次。作为对比,“区块链”的次数是15次,而“大数据”是378次。

人工智能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是在2015年3月10日。

当天,该报头版报道了政协举行的一场会议。会上,李彦宏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

他说,人工智能是具有显著产业溢出效应的基础性技术。为推进我国人工智能跨越发展,建议由国家相关部门投入专项资金,主导设立“中国大脑”计划。

三个月后,政协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闭幕。当天下午,政协举办了一场学习讲座。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给常委和政协委员们做了一场讲座:《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及展望》。《人民日报》在第二天,头版报道了此事。

又过了一星期,人工智能再次登上《人民日报》头版。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了一场国务会议讨论中。数日后,讨论结果出来了,人工智能正式被列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第一个被《人民日报》头版提及的人工智能案例是“微软小冰”。

当年九月,一篇关于对外开放的报道,采访了微软中国的研发团队。这个团队研发的伴侣机器人“微软小冰”,被特意提及。它被视作中国市场鼓励创新创业的案例。

微软成为了《人民日报》头版上,人工智能领域的第一个样板。

就在“微软小冰”被报道的半年后,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洪小文,再一次登上了《人民日报》。他受邀参加了一场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座谈会。会上,他着重强调了微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成果。

这场会议结束后,最高领导人赴合肥,考察了中国科技大学。在该校近代物理系,调研者见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实践。这是《人民日报》记录的,关于人工智能的第一场调研。

2016年9月,一家中国企业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的表扬中。

这是一家名为准星云学的人工智能教育公司。它在2014年落户成都高新区,获得了当地政府的支持。从此开始,依托人工智能拉动创新,成为了一座城市可被称道的亮点之一。

梳理《人民日报》头版,我们可以发现,关于人工智能的报道,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从数量上来看,2015年,人工智能第一次出现在版面上,当年该报头版,一共有5条,关于这一概念的报道。2016年,该报头版刊发了6条关于人工智能的报道。2017年,报道数量增至39条。此后的2018和2019两年,相关报道更是达到了69条和79条。

这意味着,在过去一年中,《人民日报》头版,每五天就会有一天提及人工智能。

是什么让人工智能火了起来?

2017年是关键的一年。当年初,人工智能正式进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被官方视作“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关键一环。

同年,《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也将人工智能列入其中,提出: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成果,催生新型文化业态。

2017年7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报道。关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转化,正式进入了官方视野。

经过两年的政策游说和调研,人们终于发现,人工智能是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当年底,一份统计被《人民日报》引用:近两年我国新增人工智能企业是此前十年之和,去年我国数字经济约占GDP总量的30%。

也正是在2017年,“人工智能”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的大标题中。这篇报道刊发于2017年11月24日,标题名为:《我国人工智能越来越“能”》。

时间进入到2018年。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官方开始对人工智能的落地提出要求: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

相关的峰会,开始多了起来。

2018年5月,《人民日报》即在头版援引了一则人工智能相关峰会上的发言,预测到:到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AI)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对于经济的作用,也影响到了外交。

2017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总理等人会见韩国总统文在寅的新闻。其中提及,双方要继续办好“中韩创新创业园”,扩大金融合作,拓展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兴领域合作,为彼此企业赴对方国家投资兴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这是“人工智能”首次进入外事报道。而在过去两年的《人民日报》上,中国官方分别与韩国、法国、英国、德国、阿联酋、新加坡、俄罗斯、南非,进行过关于人工智能的对话。

“人工智能”还出现在了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而在今年刚结束的会议上,“人工智能”这个词虽未出现,但官方首次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说法。在后续的解读中,人工智能被视作其中重要的一环。

其中变化是,与2018年提出的“人工智能推进互联网+”不同,今年官方的落脚点在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谁在推动人工智能进入官方语境?

据《人民日报》头版梳理,过去五年,官方关于人工智能的相关学习和座谈一共进行了五次。

除上面提到的,2015年6月政协闭幕会后的讲座。在2017年6月22日、2018年4月20日、2018年10月26日、2018年10月31日,还分别进行了四次学习与讲座。

其中,规格最高的发生2018年10月31日。当天,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给常委们做报告的人是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

来自科学界的智力是人工智能向前的重要推手之一。

过去五年,在《人民日报》头版为人工智能发言的专家,主要有: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卫、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浙江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陈云霁。

讨论课题从最早的人工智能普及,一直延伸至宏观态势、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法规伦理和社会关切。

企业界是人工智能的另一重要推手。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五年,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企业有27家,分别是:微软、阿里、腾讯、百度、华为、海尔、小米、京东、格兰仕、碧桂园、科大讯飞、旷世、商汤、寒武纪、西门子、尼玛克、ATI、阿斯利康、西奥电梯、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天泽智云、零氪科技、小i机器人、咪鼠科技、晓多科技、广州明珞。

其中,百度李彦宏、美团王兴、小米雷军、腾讯刘胜义、旷视印奇和京东周伯文等人的发言曾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在人工智能成为中国故事的语境下,他们率先站上了舞台。

所以,广大AI从业者们,要想深入了解自己的行业,请先订阅《人民日报》吧。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AIPharos月光社(ID:AI-Pharos),作者:赵家鹏

可行性研究报告
AIPharos月光社

本文作者信息

AIPharos月光社(AIPharos旗下媒体)

关注(13514)赞(0)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