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贷商业模式解析(三):潜力巨大的P2P资产证券化

罗浩杰

在上两篇文章中我们讨论了包括:保理、票据、典当、配资、P2N、P2E、P2F与PPP在内的八种P2P的商业模式,今天我们将讨论P2P资产证券化。与前八种模式的应用规模较小不同,资产证券化模式正在行业内迅速成长。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

美国华尔街有一句名言,“如果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就将它证券化。”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资产证券化在金融中的地位。P2P进军资产证券化,是行业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进行突围的新策略。那么,什么是资产证券化呢?

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简单来说,就是将那些没能兑现,却拥有可预期收入的资产,通过在资本市场发行证券的方式进行出售,从而获得融资,提高资产的流动性。资产证券化可以分为:实体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证券资产证券化和现金资产证券化,而P2P对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切入点是信贷资产证券化。

所谓信贷资产证券化,就是将一些流动性较差的信贷资产,例如银行贷款、企业应收账款等等,组合成资产池,并且资产池今后所产生的现金流收益比较稳定,再加入信用担保,在此基础上,将这个资产池的未来现金流收益权转变为债券型证券,再放到金融市场上流通的过程。

举例来说,假设金融机构向几个借款人发放了不同期限(1-5年)的信用贷款,这时金融机构的负债项目就变成了资产项目,成为长期贷款。但金融机构此时却缺乏了流动性资金,为了引入资金,金融机构需要将这组贷款销售给投资人,但是投资人并不了解借款人,即使有详细的信息披露,也没有时间精力去判断筛选,这就造成了信息不对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办法就是资产证券化,金融机构将这组贷款打包装入一个特别目的载体(简称SPV),这时贷款就转变成一个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池,再以这个资产池为主体来发行证券,这就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性。如此一来,对于投资人来说,他们买到的是经过了外部信用评级机构评级,风险程度有别的债券,他们不必为一次投资而去考察借款项目的可信程度及安全程度。而对金融机构来说,则卖出了信贷资产,获得了资金流动性,同时也使项目变为表外业务,优化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资产证券化市场巨大

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早已发展成熟,但国内市场才刚刚起步。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在国内首次出现是在90年代,但直到2005年才开始试点运行。2012年,全国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为224.42亿元。到了2013年,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银行和企业也只有10家,发行规模为231.71亿元,比2012年增长3.25%。2014年,资产证券化迎来了爆发性增长的一年,单是银行间市场的发行量已经达到2000亿元以上,而2015年12月,资产证券化的规模翻了一番有余,达到5376.21亿元,而此时同样也处于飞速发展时期的P2P行业也陆续插足资产证券化业务,规模更是超过了1000亿元。而资产证券化的市场潜力远不止于此,按照美国市场发展历史,资产证券化产品与债权余额的占比达到25%以上,而中国债权市场在2014年达到35.64万亿元,因此可以预测,国内的资产证券化市场有可能达到8万亿元以上。

P2P真正资产证券化路任重道远

目前,资产证券化的发行主体主要是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而SPV的主体是公司、信托、有限合伙等方式组建,P2P平台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资产证券化,可以说是“类资产证券化”。

当前,P2P平台“类资产证券化”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小贷公司将资产打包成一个资产包,将其交给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进行相关交易所进行登记托管,再由担保机构、保理公司等进行摘牌,再以低折扣转让给P2P平台,P2P平台发布标的进行融资,到期后由小贷公司进行回购。第二种是小贷公司将资产进行打包,但进行转让时只转让其中的资产收益权,然后进行回购。简单来说,P2P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流程是,P2P平台或者小贷公司将较长期的债权进行证券化转让给投资人,最终投资人获得了收益,而平台或小贷公司则获得了资金。

但目前P2P的类资产证券化尚有不足之处,一方面,其主体主要是单个信贷产品,而不是标准化的资产包,另一方面,P2P平台转让的是资产本体,也就是债权转让。其次,相对银行的资产证券化,P2P平台的类资产证券化少了产品分层、破产隔离、信用增级等步骤。因此,P2P平台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证券化尚任重而道远。

可行性研究报告
罗浩杰

本文作者信息

罗浩杰()

关注(68869)赞(887)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