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牛”跑过“改革牛”

徐斌

旁白:14日央行公布数据了,显示经济见底迹象较为明显:

6月社会融资规模出现快速攀升

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上月末高1.0个百分点,比去年末低0.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5.61万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比上月末低0.4个百分点,比去年末高1.1个百分点。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6.5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5371亿元,初步统计,2015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8.8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1.46万亿元。从结构看,上半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74.8%,同比高19.2个百分点。中国6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86万亿元,仅次于1月份的2.0469万亿元,超过预期的1.4万亿元,前值从12200亿元修正为12196亿元。这表明对放宽地方政府融资和将基准利率降低至历史记录新低的举措提振了社会对信贷的需求。光大宏观计算,6月实际社融规模比数据显示的扩增规模更大,因为部分置换地方债形成的社融变为了地方债,未计入社融总量:考虑到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社会融资规模显著攀升。虽然6月社会融资总量同比减少1073亿元至1.86万亿元,但是考虑到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形成部分社会融资总量转变为地方政府债,而地方政府债不计入社会融资总量。所以我们将地方政府债净融资量与社会融资总量加总考虑,今年6月为2.56万亿,较去年2.10万亿大幅增加4543亿元。显示社会融资规模出现快速攀升。

旁白:上半年社会融资总量低于去年,说明经济下行压力仍在,但6月份社会融资总量和M2增速都显示,经济见底了。14日彭博还说,马上地方债置换再来一万亿规模。这其实就是给银行业整体坏账来个大洗澡呢,是变现QE,看看下面:

地债可纳入国库现金质押品范畴

为进一步完善国库现金管理质押品管理,深化中央和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根据《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2015年采用定向承销方式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有关事宜的通知》(财库〔2015〕102号)规定,将地方政府债券纳入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和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质押品范围。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质押品范围。在国债基础上,增加地方政府债券作为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质押品。参与中央和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取得国库定期存款,以记账式国债或地方政府债券现券作为质押。地方政府债券不受发行主体的限制,可以跨地域质押。二、质押计价与比例。中央和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质押品按债券面值计价,国债、地方政府债券分别按存款金额的105%、115%质押。

旁白:这趋势,大家心理有准备,但政策正式出台了,算是放下心来了——中国版本的QE正式实施啦。后面同志们可以放心骑着“大水牛”开心耍啦!但显然有钱人还是不放心的,上半年有机会就开溜:

6月末中国外储同比减少1492亿美元

中国央行14日发布的2015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69万亿美元。这一数字比去年末减少1492亿美元。此外,2015年上半年,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3万亿元、3711亿元、1670亿元、4866亿元。.

旁白:这些钱都出去干嘛了?大多数都是买楼置业了。对国家未来如此没信心,大领导是看在眼里的,回头好好算账。但老外是精明的,现在整个就是摇旗呐喊中国未来,看看高盛吧,继续唱多:

高盛:A股大跌是牛市调整

在“A股暴跌说明牛市终结”的言论甚嚣尘上之际,高盛频频摇起乐观看多的大旗。继上周高呼“A股没有泡沫,看涨沪深300”之后,短短一周内,这家华尔街老牌投行再度发表看多论调,称唱反调的都错了,这场暴跌只是充满了“速度与激情”的调整,而不是整个金融体系的崩溃。上证综指一度自6月阶段性高点深跌30%,一扫此前自2014年1月以来狂飙150%的疯狂态势。一些分析师使用了惊悚的字眼来形容这场暴跌。德意志银行将之称为“泡沫”;美银美林将之与美国次贷危机相比较;瑞信则担心这会影响社会稳定,并称中国陷入了“三重泡沫”。但高盛却不这么看。高盛在周一发给客户的报告中表示,A股过去三周经历的大幅下跌仅仅是一场“速度和激情般的回调”,并且已经大致走到了尽头。报告称,牛市中出现大幅回调是很常见的:过去40年中,全球牛市有44%的概率出现幅度在20%以上的调整,推动因素为市盈率下滑,关键历史市盈率支撑位为15倍。我们认为,中国股市目前正在经历调整,但并非迈向系统性/熊市阶段,短期内A、H股、中概股的走势各不相同。

旁白:证监会和国务院听到高盛如此高调唱多,肯定老怀大慰——高盛的同学很识大体啊。不但高盛一家,德意志银行也很懂事,看看下面:

德意志银行:A股明年或还会被纳入 MSCI 指数

德意志银行全球股指与 ETF 研究主管蓝山近日发表研究报告称,中国 A 股近期的波动还不足以阻碍其进入到 MSCI 新兴市场指数,并继续预测MSCI可能将在2016年6月或之前宣布将 A 股纳入其新兴市场指数。报告称,A 股能否被纳入到MSCI指数,关键在于市场准入条件。MSCI新兴市场指数要求其成分股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对境外资本持股及资本跨境流通高度放开,相对高效的运行机制,以及适度稳定的制度框架。报告认为,近期股市震荡引发的大规模停牌以及政府的一系列稳定市场措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A 股的市场准入。因为在 MSCI 的评分体系中,意外的政策变化,尤其是针对外国投资者的政策变化,会对“相对高效的运行机制”这一项评分不利,政府的市场干预可能也会影响 MSCI 对 A 股制度框架稳定性方面的评估。不过德银强调,近期停牌潮造成的 A 股准入性问题只是暂时性的,还不足以影响 MSCI 纳入 A 股的决定。报告引援先前案例称,若一国家的证券交易所连续关闭不足 40 个工作日,MSCI 将不会对其有任何行动。如果证券交易所连续关闭超过40 天期限,MSCI 则可能商讨是否将该国股票排除出其全球基准指数。另外, 停牌超过 50 天期限的个股,则可能从指数中删除。最近的案例譬如希腊和埃及:希腊股市自今年 6 月 29 日起关闭交易,埃及股市也曾在 2011 年关闭约 40 天,但这两个国家至今都未被剔除出 MSCI 新兴国家指数。

“大水牛”跑过“改革牛”

旁白:就是说,明年洋鬼子还会进来做接盘侠?不管那么远的事情,反正现在中国投资者就开始抄起家伙又杀进去了:

基金公司从净赎回转为净申购

上证报记者从多家基金公司获悉,从上周四开始,基金公司已经从前期下跌行情中的净赎回变为净申购,其中有基金公司最近几天日均申购量高达二三十亿元。从6月中旬开始的暴跌行情,到上周三流动性得到缓解,在千股停牌的情况下,没有停牌的个股开始止跌回升,并在上周四周五上演千股涨停潮,这也使得市场从极度悲观迅速逆转为非常乐观,抄底资金开始迅速杀入,从基金公司申赎情况看,不少投资者通过借道基金进行抄底。据了解,南方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从上周四开始就有大量申购,一举逆转了此前的持续净流出状态,在上周五千股再度出现涨停的时候,资金也开始加速涌入,每天净申购量高达20多亿元。另一家基金公司透露,尽管最近几天投资者申购量不算很大,但在市场大涨的情况下,投资者赎回的更少了,整体依然处于净申购状态,“基金经理不会再为应对投资者赎回而被动卖出股票了。”业内人士看来,当前市场跌宕起伏,在极端市场行情中,尽管下跌时损失惨重,但是如果抄底成功,带来的收益同样也会非常大,不少个股最近几天的反弹已经有40%乃至更高收益,这也使得不少投资者放手一搏,希望能把此前的亏损赚回来。

旁白:谁说股市崩盘要救市的?这哪里还需要救啊?只要风声稍微好一点,马上羊群都回来了……。其实啥都没变化,不是说证监会扫荡场外配资么?其实杠杆照样干,不过是正规军取代游击队而已,看看下面:

银行杠杆支持上市公司增持行动

在监管政策的指引下,上市公司大规模增持行动陆续展开,各银行快速反应,纷纷针对二级市场增持类资管产品提供特别的托管服务。据《证券日报》,日前,渤海银行宣布首单“增持类”基金产品在该行落地托管,宁波银行也表态对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券商资管产品增持的业务提供特别通道。而且银行反应速度相当快,这两家银行均是在银监会“维稳”政策公布当日即积极跟进,而且均表示将对各自托管的产品一天内完成审批环节。面对此前A股市场的非理性下跌,监管部门出台多项政策稳定资本市场,其中包括上市大股东及高管增持股票。7月8日,证监会表态支持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通过增持上市公司股份方式稳定股价。证监会还要求,上市公司必须从“大股东增持、回购股票、董监高增持、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这五项措施中选择一个送利好,此外6个月内不得减持。7月9日,银监会发文,支持对回购本企业股票的上市公司提供质押融资。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银行通过与投资二级市场的资产管理计划紧密合作,为‘稳定市场’出力;另一方面,目前出现的上市公司大股东、高管增持热潮,对这些银行来说也是扩展其托管业务的一个好时机。”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北京的一家上市公司董秘称,在7月9日银监会发布稳定资本市场四大措施,支持银行为回购本企业股票的上市公司提供质押融资,随即,大量的银行开展了这项业务,杠杆也越放越高。

旁白:今后监管部门显然不会放弃杠杆作用,就指望股市大牛市行情给经济维稳添砖加瓦呢。央行现在反正是冷眼以对:

货币政策或进入短期静默期

7月14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逆回购操作,交易期限为7天,交易量200亿元,中标率2.50%。对此,民生证券固收组负责人李奇霖对和讯网表示,逆回购重启可能是应对半年末考核、大行分红以及股市下跌引发的流动性压力的临时举措,季节性因素消失和市场稳定后,逆回购可能会逐渐“退出舞台”。李奇霖认为,房地产市场销售端量价复苏,稳增长措施集中推出,从进出口、PMI以及行业高频数据观测企业短期可能有补库存行为,经济下行压力边际上有放缓,短端流动性充沛,货币政策或进入短期静默期。

旁白:一万亿地方债置换之后,再来一个,估计搞到十万亿左右才会住手,后面有的是放水动作,要是现在就开闸开到底,那后面日子还过不过了?更重要的是,改革开放步伐现在明显放慢脚步了,后面只能指望“大水牛”来顶一阵子啦,看看下面:

电改落地方案改革色彩打折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最后的神秘面纱或很快揭开。上证报记者获悉,近日发改委密集召开了四次电改配套文件征求意见座谈会,分别向电网、协会及专家咨询委员会、电力企业及地方发改委征求意见,电改“9号文”的五个配套实施意见和一个指导意见有望很快发布。配套文件或最后定调,电网企业可参与竞争性售电业务。业内人士分析,社会资本进入售电领域,在这一前提下可发挥空间有限,电改落地方案的改革色彩将打折扣。

旁白:如果国家电网也能售电,那其实跟没改革之前区别不大。因为最后电网肯定能干掉所有发电厂,最后形成所谓“自然垄断”局面出来,你说这改革有什么意思?别说电改,你看看房产税这个,现在老大也软了:

房产税率地方自定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房地产税立法初稿已基本成形,正在内部征求意见并不断完善中。据悉,房地产税主体税种或由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并,具体税率可能将由地方在中央确定的税率区间内自行决定。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日前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作2014年中央决算报告时表示,今年将配合做好房地产税立法工作,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据悉,房地产建设环节涉及耕地占用税、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建筑安装营业税及附征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和印花税;交易环节,卖方销售需缴纳销售不动产营业税及附征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目前,个人买卖房屋暂时免征土地增值税和印花税。有业内人士指出,现行房地产税费内容繁复。对于调控而言,以交易环节调整税收为重,短期内能产生一定效果。但从建立长效机制来看,税收政策调整频繁,出台较为仓促,应急色彩浓厚,缺乏顶层设计。此外,还存在制度建设滞后、保有环节改革进展缓慢等问题。“现阶段保有环节几乎没有税收,历次调控均以交易环节税收为主,促进住房资源合理配置效果不够明显。”

旁白:其实说穿了,就是怕了,怕房产税出台之后,房价暴跌,最后引发银行业坏账潮。这事,干脆让地方政府想办法——你们自己看着办吧,因为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拿走的。这说明到了真触及核心利益的时候,什么都说不准,再看看下面: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将会有“缩水版”

路透援引两名知情人士称,中国准备实行一套“缩水版”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该系统只能用于跨境贸易项下的人民币交易,而不包括资本项下相关交易。路透评论认为,原本该系统的出炉备受市场期待,但如今这样一个“打了折扣”的系统将成为中国试图建立统一的人民币结算网络进程中遇到的第二次挫折,因去年就预计将启动的该项目最终因为技术问题已经延迟至今年。该报评论称,如今的计划可能使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交易推后,包括证券购买和FDI国外直投,本来这些交易计划通过这样的系统进行清算。在美国每天约有1.5万亿美元的交易通过类似的系统进行处理。“我认为愿景大于了能力,”一位参与该项目的知情人士称,好多事情还没解决,但有压力要求快点将项目付诸实施。此前有数位官员讲话表示,这一系统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启动。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各项政策的推出,跨境人民币业务不断增长,对支付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

每日综述:人民币国际化呢?不怕因此不能加入SDR了?可见改革开放的态度坚定固然可喜,但只有真正坚持到底不打折,才算真正“改革牛”。现在这算怎么回事?全是指望货币政策刺激维稳。因为这个容易啊,印钞机启动就搞定了,要那么多麻烦事情干嘛?自2008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都搞QE,这是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举动,到底后果如何,谁也不知道。中国也不能免俗,最后也是有样学样,跟着临摹写生,反正是救急不救穷,现在先搞起来再说。至于以后,哎,现在这不是出问题了嘛,至于以后,那就以后再说嘛。长期?长期看,我们最后都死啦!

可行性研究报告
徐斌

本文作者信息

徐斌(麒麟天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研究总监)

关注(50706)赞(12)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