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公投的骨牌效应
尽管许多人都承认欧元无法生存,因为它需要充分的财政联盟才可获取成功,其实质是欧洲一体化进程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欧洲政治家力争将希腊保留在欧元区内,避免发生骨牌效应,令人产生联想的是:谁将会是下一个?
这几天,陷入债务危机的希腊,令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增大。而希腊公投是否将引发骨牌效应,意大利可能成为“第二个希腊”的担忧,登上了媒体的头版。意大利媒体指出,意大利银行坏账的严重程度,远远地超过了账面,它们靠“粉饰”来遮掩破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人类近30年的经济发展成就,似乎超越了过去100年才能达到的水平。然而纵观全球,发达国家几乎都出现了财政赤字,其中美国、日本和英国的预算赤字规模最大,德国、意大利、法国和加拿大等工业国也出现巨额财政赤字,欧元区公共债务问题已发展到无法绕开的地步。
事实上,欧洲债务危机是政府大量支出,并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必然产物。自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面对信贷萎缩、实体经济难以获得所需资金的状况,美欧各国都向金融体系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和低成本贷款。
尽管这一货币政策一时缓解了企业的债务问题,但是它却将债务转移到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上,希腊是第一个出现状况的国家,“欧猪五国”所面临的是相同的问题,这些问题至今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掉。
持续不断的希腊债务危机,暴露了欧盟摇摇欲坠的经济基础——欧元。经过几个世纪的残酷冲突和战争,以单一货币作为一种团结欧洲的手段,这一想法是辉煌的。但是,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欧元的优势一直偏向于富有和强大的国家,比如德国强劲的经济表现,使得贫穷国家缺乏市场竞争力。因为欧元的相对强势,使希腊、西班牙、意大利和葡萄牙等南欧国家,失去了全球的竞争优势,他们需要相对疲软的货币来刺激本国产业。
举意大利为例,它的运行基本盈余(这意味着不包括债务利息支付,他们的收入大于开支),大部分政府所欠债务都是国内的。但欧元造成的低增长和通缩,使意大利被带进了不可逆转的债务漩涡边缘。或许带着里拉(经过合理的贬值)离开欧元区,将是标准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最佳答案。而欧元的不可逆性,以及欧洲政治阻止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欧美的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欧元的存在是错误的,瓦解欧元将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希腊是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导火索,根本原因是有统一的央行,却没有统一的财政部。因欧元的货币权主要掌握在欧洲央行手里,其他国家无法自主选择货币政策,但却能自主控制发债数额。
当希腊和南欧国家的财政赤字出现恶化,就无法通过货币贬值来增加出口和降低债务,也无法自主地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发放债券,所以才会走到今天——不佳的经济状况不仅导致债务累累的局面,而且还拖累了欧元的价值。
而大多数欧洲政治家却认为,欧元是通向欧洲真正一体化的一块垫脚石。尽管许多人都承认欧元无法生存,因为它需要充分的财政联盟,才可获取成功,其实质是欧洲一体化进程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欧洲政治家喋喋不休的争论,其核心目标几乎不言自明,力争将希腊保留在欧元区内,避免发生骨牌效应,令人产生联想的是:谁将会是下一个?
因此,为了拯救欧元的土崩瓦解,以保持欧元的完整性,全面财政联盟被视为理想的最终目标,欧洲的政治家们或许会为大局着想,朝着这一目标不懈地去努力。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