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转变”培育我国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国务院5月12日在官网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要求努力提高新兴市场、中西部地区、一般贸易、服务贸易和品牌产品在我国外贸中的占比。力争到2020年,外贸传统优势进一步巩固,竞争新优势培育取得实质性进展。这应该视为未来中国外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文件为国务院而非商务部下发,足见国家的重视,也看出文件的分量。
外贸形势严峻,要求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不断扩大开放,形成了开放性经济的特色和增长模式。2013年我国跃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应该说,外贸是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008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深刻,影响深远。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全球总需求不振,大规模国际产业转移明显放缓,世界科技和产业革命孕育新突破,贸易保护主义、投资保护主义持续升温。我国的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严峻的形势。
今后一段时期,在“新全球化”条件下,WTO的“红利”在削减,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投资保护主义浪潮,中国的外贸既面临重要机遇期,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也面临严峻挑战,传统竞争优势明显减弱,新的竞争优势还没有形成。中国各种类型的企业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品牌产品占比偏低,同质化竞争严重的现象。特别是进入2015年,中国外贸形势异常严峻。最新外贸数据显示,按美元计价,4月份出口同比下滑6.4%(上次在4月份下降是2009年,当时降幅为23%),进口下滑16.2%,为2009年来同期最差表现,且为连续第四个月以两位数速度下滑。出口增速在前四个月中三次出现负增长。今年中国全年的进出口增长目标为6%,现在看来,实现全年贸易目标有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巩固外贸传统优势的同时,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需要实现“五大转变”
《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目标,就是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进贸易强国进程。努力提高新兴市场、中西部地区、一般贸易、服务贸易和品牌产品在我国外贸中的占比。力争到2020年,外贸传统优势进一步巩固,竞争新优势培育取得实质性进展。着力优化国际市场布局,推进市场多元化;着力优化国内区域布局,推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着力优化外贸商品结构,提升出口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着力优化经营主体结构,促进各类企业共同发展;着力优化贸易方式,推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这个目标,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实现我国外贸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也就是说,提升我国外贸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高外贸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外贸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为了实现巩固贸易大国、建设贸易强国目标,《意见》提出努力实现“五个转变”的任务:一是推动出口由货物为主向货物、服务、技术、资本输出相结合转变;二是推动竞争优势由价格优势为主向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三是推动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四是推动营商环境由政策引导为主向制度规范和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转变;五是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地位由遵守、适应国际经贸规则为主向主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订转变。
这“五大转变”是中国外贸发展的大方针、大战略、大任务、大布局。
巩固传统优势,同时在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上多做文章
我国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但那是货物贸易第一,而服务贸易第八。这就看出我们的结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在巩固传统优势产品的基础上,在服务贸易、技术贸易、资本输出上多做文章。
巩固传统优势产品。要继续巩固和提升纺织、服装、箱包、鞋帽、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全球的主导地位,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特色发展水平,强化电力、轨道交通、通信设备、船舶、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装备制造业和大型成套设备出口的综合竞争优势,着力扩大投资类商品出口。
扩大技术贸易。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等进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运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劳动密集型产品质量、档次和技术含量,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鼓励企业以进口、境外并购、国际招标、招才引智等方式引进先进技术,促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培育服务新业态,加强研发服务、技术转移等科技服务业发展。稳定和拓展旅游、运输、劳务等传统服务业出口;扩大金融、物流等服务业对外开放;重点培育和扩大通信、金融、会计等新兴服务贸易,提升服务业国际化水平,提高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推进国内服务市场健全制度、标准、规范和监管体系,促进专业人才和专业服务跨境流动便利。积极发展服务外包。
加快培育外贸品牌。鼓励企业创立品牌,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收购品牌,大力培育区域性、行业性品牌。支持企业开展商标和专利的国外注册保护,开展海外维权。采取多种方式,加大中国品牌海外推介力度。推动有条件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建立品牌推广中心,推介拥有核心技术的品牌产品。
实现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角色转变
中国已经到了资本输出的时代,开始实现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角色转变。要在资本输出上下大力气。
加快推进签订高水平的投资协定,推动制订投资规则。大力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合作层次。着力推动家用电器、机械装备等行业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加快境外产业合作,积极稳妥开展境外技术和营销网络等并购。深化国际能源资源开发和加工互利合作,稳步推进境外农业投资合作,带动相关产品进出口。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支持开展绿地投资、联合投资等,带动我国产品、技术、标准、服务出口。
积极探索,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惯例的外贸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外贸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商务、海关、质检、工商等部门协调机制,探索建立进出口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以适当方式对外公布或推荐我国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查处制售侵权假冒商品违法企业,建立诚信守法便利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探索建立规范外贸经营秩序新模式,完善重点行业进出口管理和竞争自律公约机制。
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推进大通关建设,加快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建立高效便捷的通关制度,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建立完善国际贸易供应链管理机制,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经营性服务和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总体上就是要推动营商环境由政策引导为主向制度规范和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转变。
积极参与,提升国际经贸规则话语权
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的背景下,中国不应再是国际经贸棋盘上的一枚棋子,而应是下棋者,是谋篇布局的引领者,要敢于“亮剑”、敢于“定事”。为此,就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地位由遵守、适应国际经贸规则为主向主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订转变。
要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引领多边、区域、双边国际经贸规则制订。继续深入参与多边贸易体制运作,广泛参与出口管制国际规则和管制清单制订。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合作,加强贸易增加值核算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全球价值链规则制订与利益分享机制。
要积极应对贸易摩擦,依法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和企业合法权益。建立应对贸易摩擦部门协调机制,加强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建设,强化贸易摩擦预警信息公共服务,积极提供法律技术咨询和服务,指导相关行业和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积极参加多双边规则谈判,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有效化解贸易摩擦和争端。分析评估国外贸易投资法律、政策及措施,调查涉及我国的歧视性贸易壁垒措施并开展应对。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