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品牌之困 华为P7高端时机对不对

手机市场是否是”M”型结构?高端市场是否只能容下三星和苹果?中端品牌是否没有生存空间?华为P7是否正确的战略选择?

近期百度百家发布“华为手机品牌焦虑症”辩论,正反(支持发展高端品牌)两方支持率差不多,截止完稿时56%对44%,支持者略占上风。

“华为手机品牌焦虑症”辩论.jpg

有很多分析人士从正反两个角度发表自已的看法,对市场、品牌、战略进行深入的分析。有些观点很正确,但有些观点不敢苟同。前瞻在《2014-2018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商业模式发展趋势与创新策略分析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智能手机品牌是模式之困、生态之困,绝对不是单纯的市场之困、品牌之困、战略之困。

大家都知道手机行业有一个非常怪的现象,与其它制造业,甚至消费类电子业相比都不相同。整个手机行业能盈利就只有两家苹果和苹果,其它企业赚钱都很难。

手机盈利.jpg

Canaccord Genuity分析师迈克尔•沃克利(Michael Wakley)表示,由于诺基亚、黑莓和摩托罗拉移动的亏损,苹果和三星的利润份额总和超过了100%。苹果第一季移动设备营业利润率预计在37%,三星为22%。

第一季度最大输家就是诺基亚,该公司的手机行业利润份额为-3%。同样亏损的还有黑莓和摩托罗拉移动,两家公司的利润份额均为-1%。索尼、LG、HTC三家公司第一季度手机利润份额为0,也就是收支平衡。

沃克利同时指出,中国智能机制造商也在本土实现增长,之所以没有将他们列入分析报告中,是因为缺乏可用的利润指标。

“考虑到现在的竞争格局,我们相信苹果和三星将在2014年维持其统治性利润份额,”沃克利称,“随着黑莓陷入困境,微软收购Windows Phone手机制造商诺基亚,我们认为中国手机制造商很可能将凭借强大的Android机型组合,成为苹果和三星更为强大的长期竞争对手。”

为什么在手机行业会出现这种怪异的现象呢?决定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是什么?是品牌吗?品牌没有溢价能力卖不出去高价?那么,决定品牌的因素是什么?是产品,价格,还是企业实力?反过来看看苹果和三星为什么有超强的盈利能力?苹果是产品的成功,还是品牌的成功,还是商业模式的成功,还是生态系统的成功?很显然苹果以软件入手打造的生态系统形成的壁垒至今未破,苹果的成功绝对不是单纯某一要素的成功,而是生态系统的成功。苹果品牌核心支撑不是乔布斯,不是工艺品质,而是苹果的整体商业系统。同样的,三星也一样。有人说三星的成功是营销的成功,是营销费用堆积起来的。“好酒也怕巷子深”道出了营销的重要性,但前提是“好酒”。三星品牌核心支撑要素,除了营销外,还有三星的技术能力和硬件实力,换句话说三星品牌支撑核心要素是其以硬件为基础的纵向一体化生态系统。三星的屏,三星的处理器,三星内存,哪一个都是响当当的。连苹果也得依赖三星,这样的企业,它的品牌能不强吗?

我们再看看小米,小米的成功,有人说是互联网思维的成功,与其说互联网思维成就了小米,还不如说小米成就了互联网思维。在小米前,互联网思维在中国什么不算,小米成功以后才炒出了互联网思维。雷军自己都说小米不是手机公司,而是互联网公司,小米卖手机是为了卖MIUI,是为了卖其生态系统。我们在总结小米战略时认为小米实现的用户一体化战略,以年轻一代为主体,利用MIUI为核心圈起其生态系统,因此有了小米手机、小米路由、小米电视等围绕年轻用户,用MIUI串联起来的一系列产品。甚至小米后期推出免刷机的MIUI,这一切都是为打造其MIUI生态。当前MIUI系统3500万在运行,这个力量谁也不能忽略。小米应用商店也成为重要的APP分发平台,小米的手机预装平台成为抢手货,手游厂商纷纷找小米合作。这都是小米生态落地赚钱的具体模式,随着小米基于MIUI系统盈利模式开发日渐成熟,手机赚的那点钱,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正是基于对MIUI生态系统战略的考虑,小手才推低价模式,成为价格屠夫。因此小米的互联网营销是其低价策略的需要,互联网营销低成本切合小米战略。至于互联网思维因小米而盛行只是副效应。

所以说国产手机要发展高端品牌,首先重新定义其生态结构。有一个朋友说,如果我是手机企业老板,我一定花重金购买同洲电子的960OS。同洲托不起960OS,市场推广也不到位,如果是华为P7运行960OS相信市场反应绝对不一样。想当初360借助安全卫士和安全浏览器,大打安全牌获得市场认可。同样智能手机安全问题也日渐突出,960OS双系统安全设置,保证系统安全性和适用广泛性,是很好的解决方案。借助于“安全”的概念,打造以安全为核心的生态系统,足以与苹果和三星高端手机抗衡,毕竟高端客户比大众客户更注重信息安全

有人说:手机市场是”M”型结构,就只有两个市场:高端和大众。高端市场只能容下三星和苹果,其它品牌很难打入。HTC从产品入手打造足以与苹果、三星媲美的产品,单从产品看对得起4000多的价格,如果从品牌看溢价能力不够。有人说HTC品牌沦落是因为其营销花费不足,其实在营销界,电视、杂志等硬性广告的作用只能是广告之,对品牌知名度提升有作用,但对品牌美誉度提升和品牌自豪感塑造作用有限。消费者对品牌自豪感的产生,更多来源于企业软实力,来源于企业做过哪些为之自豪的事情。恒大夺亚冠全中国为之骄傲,恒大卖水,全行业为之睡不着觉。为什么?

华为做高端手机,为什么时机不对?也许产品可以做到高端,但品牌到不了高端。口碑相传做品牌,在过去是铁律,在今天只是传说。特别是智能手机发展到今天市场基本成熟,质量的差异,弥补不了品牌的差距。华为做高端需要更长时间的蛰伏,需要在技术甚至于整个手机产业链领域,做出令人骄傲的事情来。国产手机核心技术都被国外掌握,华为能在其中一两点突破,也就是华为发展高端机的最佳时机。否则只能等,就像家电产业一样,随着市场进程慢慢渗透,但不是现在。

可行性研究报告
胡小键

本文作者信息

胡小键(著名经济学专家,品牌、战略策划人)

关注(535796)赞(294)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