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贬值好嘢!

进入2月中下期以后,人民币本周汇市经历了近两年半来最惊心动魄的走势,受到中国制造业数据偏软、中间价走低以及新兴经济体24国全线贬值等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价一路下跌,不但今年以来的涨幅全数回吐,还名列本周表现最差的亚洲货币之一。货币,是一个国家权重最大幅度的核心之“蛋黄”,是人类至今非人为革命、政变国家权力更替、国力衰竭之外、大于政治资源、经济资源、财富之源等最大的国家源头恒动力。一旦这些主权货币(或超主权货币)开始翻滚、波动、导致连续贬值,那么这个国家根底内在的、非人为经济动乱的稳定、紊流就已经始乱开启……

到2014年2月25日晚,在过去十多年人民币兑美元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但这似乎“确定无疑”的单方押注在过去的七天发生逆转。人民币,2014年以来已贬值近1.2%。在过去7天,人民币以对美元贬值0.95%,实际上为1994年以来最大同期跌幅,超过了雷曼破产后的波动。人民币是否进入贬值周期?这是中国2014年2月份在流动性利率(短期回购利率仍较低)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发生的,有市场观点认为:这是中国央行正在介入,旨在打击套利交易。对中国政府来说,他们似乎不太在乎股市的涨跌,因为炒股者少至又是少,中国股市又创下新低,截至25日收盘,上证综指跌幅为2 .05%,收报2034.22点创下新低。而是特别想控制房市泡沫,又想保持不下挫,则有意使本币贬值的意图显然在于贸易,即促进出口(保持经济增长),因为中国正经历21世纪以来难以改革的转型时期。问题是,一旦“确定的”单方套利交易结束后,事情会如何呢?更加无法判断的是:人民币是否加入2014年这轮新兴经济体24个国家货币贬值行列?

近观,人民币已连续贬值7天、一致整个2月份都处在向下势态,但中国不会放任人民币大副下跌,中国央行就在静观其变、也绝不可能不管不问,也许很快就会有出手动作。从长期来看,不认为人民币升值周期已经结束,美元、欧元区还都处在与中国大面积的贸易逆差,所有驱动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并未出现根源变化,在2014年度人民币依然有2-3%的升值空间,但若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进入到5.5—6.00的时期倒要另当别论。

人们有理由认为,到2013年末,中国外储余额达3.82万亿美元,持续创历史新高,这使得不少市场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在未来一个周期时间内不会大幅贬值,但市场仍担忧这一风险情形对世界其他经济体、尤其是新兴市场的冲击。人民币最近贬值的幕后,內含着中国为新兴国家经济体24国中最大一个超发货币的本质问题。据中国官方新华社报道:中国货币核超发,是美国的1.5倍,英国的4.9倍,日本的1.7倍,比整个欧元区的货币供应总量还多出20多万亿美元(见新华社2013年2月4日《去年(指2012年)广义货币余额97万亿货币存量冲冠存隐忧》一文,作者王宇),而到2014年1月1日,中国货币M2又超过了110万亿人民币大关,为全球各国之最。

到2014年1月1日,中国广义货币(M2)已超过110万亿元(见2014年1月15日中国CCTV《新闻联播》播报《到2013年末人民币突破110.65万亿元》报道),而2002年初,中国的这一货币数据只有16万亿人民币。12年过去,中国货币增长超过翻了五倍多,中国货币总量与GDP之比超过200%。而且中国货币的这一数据已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1/4强,而中国2013年GDP却只占全球的8%左右。中国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全球第一货币供应大国。但中国经济质量与G20国家之比是最低级的,以2012年数据为例:美国GDP总量为15.68万亿美元,中国GDP为8.26万亿美元,欧盟GDP为19万亿美元(美国、中国数据来自IMF2013年4月版《世界发展展望》)。

人们注意到,2月21日,人民币汇率再创2014年内新低。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1176,即期汇率收盘报6.0914,两者均为人民币贬值的新低。其中,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已经四连跌了,盘中最低报6.0930,较上周收盘价累计跌幅达到0.43%。这一跌幅对于其他多数国际货币来讲实属正常,而人民币汇率是兑一揽子约15种国际货币被中国央行严格限制、被牢牢掌控在2-5‰内波动,即便是这样人民币也出现了空前的剧烈下挫了。

人民币严重被高估是全球范围内一个不争的事实。自从中国2005年进行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已经累计升值超过了33%。由于升值幅度较大,也吸引了全球的所谓的“热钱”涌入中国市场,寻求从这种涨势中谋利。囿人民币不是国际认可(被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或世界银行认可)的国际货币,在自由兑换与对外货币的汇率上,被最最严厉的管制,客观的说,经济高速增长期出现人民币大幅升值,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然而,近两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并不是很好,在缺乏支撑人民币升值基础的情况下,出现人民币持续升值显然不是合情合理,更是全球新兴经济体24国家唯一没有贬值的经济体,有砥柱中流的全球效应。

马年中国开门不利,1月份GDP中国推到3月上旬才能够披露,更多时候中国人会更直观地用贸易数据来解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过,如果完全按照全球自贸区的办事规则,在现行货币汇率体系下,中国实际上已是严重的贸易逆差,其出口贸易也出现不妙的情况。中国1月份进出口均较2013年同期增长大约10%。2月份新出口订单是PMI构成中唯一出现改善的指标,而整体新订单、采购量、支付价格和就业指标均出现恶化。中国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已经不及过去,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削弱了中国的竞争优势。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一项衡量中国制造业活动的主要指标在2月份出现下滑。汇丰银行控股公司表示,2月份中国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WI)初值为48.3,低于1月份49.5。该指数高于50表明制造业较前月扩张,低于50表明制造业萎缩。这表明,该指数延续了1月的下滑趋势并创下7个月以来的最新低点,显示出中国经济依然未扭转2013年出现的经济乏力、正逐渐失去动力。

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全球G20国家中,质量最初级的一种发展模式。中国一方面通过万亿级的出口退税支持出口,另一方面通过全球最高的税收(含关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将很多国外产品拦住在境外。只要中国降低税收的领域,国外产品就能轻松占领中国市场。面对中国出口竞争力下降和实体经济不振的状况,一旦楼市泡沫破灭,外资大量撤退,政府决策层必然要动汇率。但如果采取人民币贬值来促进出口,提振经济,将可能带来本末倒置的以下结果:

(1)、是当前抑制出口的主要因素是全球经济衰退和外需疲软而不是汇率问题,因此人民币贬值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当前的出口问题;(2)、是主动贬值或将带来市场对人民币的贬值预期,导致资金的大量外流,这对当前中国扩大内需不利;(3)、中国长期靠出口创汇来拉动,对提高中国经济运行的质量没有任何帮助。因此,让人民币贬值来提振中国出口显然是错误、更会伤及中国内需长期的不振,其实质是通过补贴出口部门来补贴外国消费者。

有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若是7%,是相当不错了,关键要提高运行的质量,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那么中国将走上一条良性循环发展之路;若是8%以上,中国今后可能永远没有这种机遇了,这是全球第2大经济体的必由之路;中国经济增长进入5%周期,未来中国经济进入这个周期是无法阻挡的选择,但在未来3-5年内就进入这个周期,将令中国经济成本论无法平衡而导致灾难。有中国经济学家预计,中国经济面临着下行压力,是一个相当长期的必然,今年接着两个季度经济增速将进一步下滑,预计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GDP增幅将分别回落至7.5%和7.1%。清华大学教授、前央行货币政策顾问李稻葵称,今年初的情况不太好,人们需要为经济增速较低做好准备。

经济学原理认为,经济下滑都归结为人民币贬值,显然是不客观和不现实的。不过,人民币持续贬值的后果难料,从好的地方考虑,可以降低中国低端产业的成本,促进出口。长期依靠出口拉动中国经济,无益培养中国自己拉动经济内需的生成。从坏的地方考虑,各种以美元计价的债务(如房地产的债务、对赌协议等)会有较大的违约风险,甚至引爆中国经济。

还有,人民币持续贬值,需要进口的一些大宗商品,如石油、铁矿石、食油、大豆、粮食等会价格升高,直接导致国内通货膨胀的危险,使中国出口到国外去的商品会更加便宜。而进口的石油、铁矿石、木材、粮食等资源性物资都是以美元结算的,换算成人民币就会更贵。上游物资涨价,必然带动整个产业链,必然加剧目前的通货膨胀。

而对全球而言,在近300年来,任何一个大国货币的崛起或退下都离不开强势、升值的一个长期的过程,若中国真正能够崛起也离不开这样一个历史过程。中国从2013年起,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但65年至今的人民币与全球主要15种国际货币长期不兼容、不能自由兑换、特别是全球财富高收入国家40多个几乎寸步难行。进入2014年以来的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中国对全球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5%,如果未来人民币汇率进入贬值周期,将对全球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全球新兴经济体24国来讲,人民币更是砥柱中流,如果进入贬值周期,那么3014年全球经济将风险加大、进入21世纪以来的最困难时期。

2014年1-10月是美国QE3每月850亿美元退去的关键时期,新兴经济体24国货币都进入贬值周期、通货膨胀上升、基准利息加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再贬值,没人能预料会结成什么结果,因为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特别时期。

在全球范围内,近几年来人民币崛起的主要市场基本在亚洲以及东南亚地区。

2002年-2012年,入世以后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推动了铁矿石、铜等大宗商品价格飙涨,并迎来超级景气周期,澳大利亚、巴西、秘鲁等国是其中的最大受益者。如果未来人民币汇率进入贬值周期,影响最大也将是主要大宗商品出口国,尤其是澳大利亚、巴西、秘鲁等国。如果未来人民币汇率进入贬值周期,香港和新加坡等部分经济体将暴露在最大风口浪尖中,损失可能尖端惨重。2013年中国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关口,超过美国位列全球贸易第一。做为外贸大国,如果未来人民币汇率进入贬值周期,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也必将受到深刻影响,其中蒙古国、台湾、韩国及东盟十国将受到较大影响。

2014年开年这轮新兴经济体24国的货币贬值混乱固然源自各国固有的历史问题,但导火索则是受第三轮超宽松货币QE3规模缩减的影响,全球性资金迅速出现这些新兴经济体国形成一个强大的逆流。新兴经济体国家24个全线贬值,多个新兴经济体国家央行已经出手干预,以迅速应对通货膨胀的飙升。巴西央行1月16日宣布上调基准利率50个基点至10.5%,创下两年来最高;土耳其央行1月28日意外宣布将隔夜贷款利率从7.75%大幅上调至12%,此举旨在稳定本国货币里拉,希望加息可以促使投资者涌入土耳其的银行,以防止里拉过度下挫;还有印度央行加息25基点至8%,南非央行加息50个基点至5.5%。新一轮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加息正潮在风起云涌。全球最主要的24个新兴经济体国家货币中,仅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其余全线贬值,其中有3种就在2014年开年的一个多月之际,货币跌幅超过5%以上。这24国货币贬值案例君无可争议凸现出,金融有可能成为攻击的现代手段,也就是现代版的货币“超武器”。那么,美国是否打算使用这种超武器呢?使用、或不使用这种“超武器”,新兴经济体24国又会怎样呢?让我们拭目以待2014。

关于人民币的未来,要从源头弄清一个原理:要不要成为一种当然的国际货币?要不要与一揽子国际货币兼容同行?要不要遵从地球人类大自然环境、人民币必须成为国际货币运行的当然视野、以及英镑风靡全球300年后退去,一举被美元奋起70多年而夺取了人类霸主地位来历史的来看,人民币贬值,都弊大于利,且是一种逆流:(1)、若人民币贬值又退回到1美元兑8.2元人民币时代,那么中国改革开放35年的一切都付之东流;(2)、人民币要走上与全球第2大经济体匹敌的国际货币之路吗?要实现“中国梦”吗?!(3)、人民币贬值,将加速与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和超级经济体欧盟的贸易逆差而尖端凸起,致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也是全球财富超过2/3的欧美经贸寸步难行而置于死地;(4)、人民币贬值,对中国企业出口,是饮鸠止渴般、鼠目寸光的短见行为,无益于中国企业高质量、抢占全球经济制高点的长期建树;(5)、人民币贬值,将危害侵蚀中国人民币刚刚建树起来的亚洲、东南亚诸国的人民币体系。

可行性研究报告
巩胜利

本文作者信息

巩胜利(著名独立中国问题学家,财经、社会类评论家)

关注(341347)赞(400)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