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 油价 新能源汽车 地方保守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之困

胡小键

雾霾、油价、新能源汽车、地方保守,这些名词说明了什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症结在哪里?

在当前,谁对新能源汽车最为渴求

新能源汽车八成卖给了政府

201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1.76万辆,同比2012年增长了37.9%,其中纯电动车销售14604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售3038辆。尽管新能源汽车增速快于整体车市,不过距离2015年累计产销50万辆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不少人怀疑,2015年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目标只是“镜花水月”。

据科技部部长万钢介绍,到2012年年底,全国有27800多辆新能源汽车,其中80%是公交车。

新能源汽车销量.jpg

严重环境污染,政府不得重视新能源汽车

全国霾区预报图.jpg

中央气象台2月24日06时继续发布霾黄色预警:预计24日08时至25日08时,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西部、河南中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山西东部等地气象条件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扩散,大部地区有中度霾,北京、天津西部、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陕西关中地区的部分地区有重度霾。中国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国民身体健康,也严重影响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

因此在2013年9月工信部网站发布了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四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财建〔2013〕551号)。补贴政策显示,2013-2015年,特大型城市或重点区域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不低于10000辆。要继续依托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重点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细颗粒物治理任务较重的区域,选择积极性较高的特大城市或城市群实施。相关城市须接受年度考核评估,未能完成年度推广目标的将予以淘汰。

现阶段油价形势能否刺激个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历年油价涨多降少

从下表可以看,中国油价起起落落,但总体讲,涨多降少。

成品油价格近年历次调整一览表.jpg

每次油价上调,民间都响起来,油价伤不起的呼声。虽然呼声很高,但并没有激起人们对新能源汽车消费欲望。直到特斯拉、比亚迪秦出现,有了一些转机,比亚迪对秦销量的欲期每月2000台,这个数据与中国每年销量2000多万台相比微不足道。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什么原因造成能源汽车产业化步履蹒跚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产业化首先是市场化,也就是说让市场决定一个产品命运,配置社会资源。然而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有其特殊性,决定能源汽车产业化步履蹒跚原因大致有三(以电动汽车为例):1、续航能力太差;2、购买成本昂贵;3、基础配套设施缺泛。因此很多专家得出一致结论在中国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还不具备商业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进行市场干预,就有了中央政府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出台。以比亚迪秦为例,顶配20.98万元,国补加地补7万元,13.98万元,低配11.98万元,已经接近市场心理价位。看似一切都很美好,但总有一些不和谐因素阻止这一进程。

新能源地方保护坚冰难破 政策或成一纸空文

尽管各地新能源汽车配套补贴政策迟迟未能出台,但地方保护的坚冰显然丝毫没有消融。

早在,2013年9月,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至此,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第一只靴子终于落地。继财政部于2013年11月26日公布了2013-2015年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名单之后,新能源车企都在观望各推广城市配套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开始静候各地配套补贴政策出炉的佳音。

以比亚迪秦为例,尽管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秦”去年底全国上市以来反响不错,但市场上却遭遇叫好不叫座的尴尬,而罪魁祸首依然是困扰多时的上牌难题。除了深圳本土外,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秦”都无法顺利上牌。

北京市出台的《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和产品目录》,并不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这意味着比亚迪、荣威、江淮等车企生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被排除在补贴范围之外。也就是说,这些外地新能源车要想拿到北京“户口”目前还没戏。从市场角度,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虽然是过渡性产品,但却是当前最合适市场需求的产品,在技术还没有突破情况下,纯电动汽车离市场还很远。然而北京并不认可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是新能源汽车,哪怕是市场认可了,它只认可活在未来的纯电动汽车。有人开玩笑说,北京被霾迷住了眼睛,看不到前方的路。

不久前,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深圳坪山的办公室里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去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接近3000辆,占2013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17%左右。而2014年,比亚迪预计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进一步大幅提升,其中对“秦”的销量目标定为每月2000辆。但王传福不得不接受各地地方保护主义的现实,这就是“秦”在很多地方目前还不能自由上牌。

早前,有分析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症结不在政府而在企业,只有企业推出有说服力的产品,市场自然会认可,销量就上去了。但是在中国市场环境下,这只是美好的愿望,就算你有好的产品也要过各位大爷的关。在这里不经意发出一个疑问,为什么对新能源汽车最渴求是政府,而阻碍新能汽车产业化进程还是政府呢?

可行性研究报告
胡小键

本文作者信息

胡小键(著名经济学专家,品牌、战略策划人)

关注(553443)赞(294)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