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中国、马失前蹄? ——评2014中国怎样应对囿美国退出QE引发的全球市场大动荡

 (凸)、马年中国流年不利

按照常规,中国官方惯例一直都在下个月12日公布上个月的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公报,但现在对解读中国数据全球的爱好者不得不面临年初第一次经济数据匮乏的开门撞山。农历新年假日(有时在1月份,有时在2月份)会导致大多经济数据失真,为避免错误的信号,中国将1月份和2月份的大多数数据合并,这意味着这些数据只能等到3月12日左右才可能公布。

造成这种结果的唯一可能:中国多数信息都指一个方向:下行。中国数据经常都是报喜不报忧,这可能导致全球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模棱两可”总比“一针见血好”。

中国官方与汇丰控股(HSBC Holdings PLC)公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表明,1月份制造业和服务业活动均丧失动能。汇丰1月份中国制造业PMI自去年7月以来首次跌至50下方(表明制造业活动萎缩)。中国官方制造业PMI尽管仍处于50上方,但也只显示制造业活动微微向上。

2014年1月份全球市场大幅下挫,受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两次缩减货币宽松QE政策以及中国和美国发布的疲软数据影响。全球22多个新兴市场国家普遍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加剧。2014年1月份以来,土耳其(里拉贬值25%)、南非(兰特贬值25%)、印度(卢比贬值15%)、阿根廷(比索贬值17%)、巴西(地纳尔贬值17%)、俄罗斯(卢布贬值最高时达34.86%)等对美元货币都大幅贬值,及土耳其的政治动荡也破坏了投资者对新兴市场货币和股票的兴趣。全球近25个新兴国家,唯有人民币没有出现大幅贬值。

中国常规每月12日(星期三)公布上月的数据可能会显示出口增长步伐大幅放慢,并拖累制造业数据向下。但这并非因为当月出口突然减少,而是因为2013年1月份的数字可能被夸大了,致2013年末与2014年初数据悬殊、无法衔接对应。

原理考虑到这一失真因素,据《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调查的11位经济学家给出的预期中值认为,中国1月份出口仅同比增长0.1%,而2013年12月份为同比增长4.3%。1月份进口预计仅增长3%,增速低于去年12月份的8.3%,这使得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仍有持续空间。

中国通胀可能略有下降,中国有关方面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仅上升2.3%,低于去年12月的2.5%。食品价格在假日期间像通常一样上升,但产生的影响较为温和。2014年1月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Agricultural Wholesale Price Index)较上年同期低1.2%。

中国银行业很可能在忙碌中开始新的一年,新贷款额度的发放引起了传统上的1月份贷款热潮。有分析认为,2014年1月份银行发放的新增人民币贷款额可能达1.1万亿元(合1,800亿美元)。但这一数字虽然远远高于去年12月的人民币4,810亿元,较2013年1月份的1.07万亿元却只是小幅上升。中国人民币超发货币,在美国QE缩减中依然是大势所趋,无法阻挡。

考虑到全球20多个新兴经济体国家的整体趋势,眼下多数新兴经济体国家市场利率升高,监管机构采取行动抑制放贷热潮——在其他国家几年来面临疲弱增长之际,放贷热潮推动了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因此上述贷款状况可能反映出了政策的变化。经济学家们分析认为,如果中国不想出办法应对债务问题,金融体系有可能被债务压垮,人民币吃紧在所难免。

中国央行一直在力图收紧货币流动性,希望逐渐降低贷款增长。但中国银行业间拆借利率连月来波动很大,反复出现过去年“6·20”“12·20”今年“1·21”类似“钱荒”的大波动,受制于该利率受央行对货币市场的常规干预影响,同时也受银行对流动性需求的左右。基准的七天回购利率(放贷环境的一个关键指标)在新年假期前达到6.58%的峰值,原因是人们提取大量现金用于购买礼品和旅行,而银行则无奈的仓促地满足这一需求。不过,相比去年令市场恐慌的几次严重流动性短缺(当时中国央行插手干预、缓解流动性不足的行动较为缓慢),上述利率飙升的幅度仍相对缓和。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似乎吸取了前不久连续两次的“钱荒”教训,在今年“1·21”再现波动时,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当天就注入人民币2500亿货币流动性,更迅速地采取行动,在必要时提供了流动性当然的支持,并加强了货币与市场的流通。如果中国要安然度过2014美联储退出QE缩减刺激政策阶段以及至今最近全球性市场大动荡,那么中国货币金融监管机构将必须保持这种适度的平衡行动、迅速的及时行动——当出现推高市场利率的同时,又不能引发监管部门希望极力避免的那种危机。中国是全球第2大经济体、又是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之外人民币与所有国家货币不能自由融通的货币,美国QE退出影响最大的就是中国及新兴国家经济体,而中国货币局部流动性急需、大起幅上下,很可能成人民币2014年无法回避的主旋律。

(凹)、12日QE的最新行动

据路透社华盛顿2月11日电报(北京时间12日),新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主席叶伦周二参加美国国会听证会明确表示,不会突然改变美国货币政策,称美联储将继续削减刺激举措,即便就业市场复苏远未完成。这是叶伦在2月初出任美联储主席后首秀公开发表看法,她与部分国会共和党议员就华尔街监管和央行独立性问题进行了不耐烦的交流。但她强调延续其前任伯南克的政策路线,设法让美国金融市场保持了镇静。

叶伦称,就业市场复苏远未完成;美联储需关注一系列就业指标;对尖锐的金融监管质询似有一些不快,但还是圆满完成使命。叶伦表示,美联储在筹划改变超宽松的政策立场时,必须关注长期失业“居高不下”,以及“极高比例”的美国人只能找到兼职工作的问题。叶伦对美国国会、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表示,“从一系列指标来看,我们的经济和就业并未恢复到正常水平。就业市场仍然存在大量闲置。”在伯南克时期,美联储购入了数万亿美元债券,以推低借款成本并刺激投资与聘雇活动,导致美联储资产负债规模突破4万亿美元。由于失业率下降且经济增长转强,该央行在去年12月决定开始缩减购债规模。

叶伦出任美联储主席刚刚一周多的时间,她作为联储百年历史上的首位女主席而受到共和党与民主党的赞誉。叶伦此前任美联储副主席三年多。不过在联储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听证会上,叶伦不时地看笔记,而且在面对围绕监管问题的尖锐提问时偶尔显得有些不自在。在超过四个小时的听证过程中,叶伦一度表示,她得先仔细研究一下银行自营交易禁令,然后才能就如何调整所谓的沃克尔规则给出建议。叶伦试图耐心解释美联储支撑经济复苏的双管齐下做法:购债和承诺维持一段时期的低利率;但她的话不时被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JebHensarling和其他共和党议员打断。

美联储在最近两次会议上,均把月度购债规模减少至200亿美元,目前每个月购买650亿美元的公债和抵押支持债券(MBS)。联储预期在今年稍晚将彻底完成结束购债。叶伦表示,购债并非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不过她也补充道,美联储官员“对前景的看法出现明显改变”,才会暂停减少购债的计划。美联储将在3月18-19日举行下次会议。

在谈到美联储增加购债规模的可能性时,叶伦称只有就业市场前景“明显恶化”,或者非常担心通胀率未来不会上升,联储才会这么做。美国目前的通胀率仅为1.1%,远低于2%的目标。叶伦承认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发生的动荡—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和股市在近几周遭抛下滑,不过她称目前这“不会给美国经济前景构成任何重大风险”。

在2007-2009年美国金融海啸的经济衰退结束逾五年后,美联储开始了也许是其最为困难的政策转变:一面要逐渐退出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一面又要令投资者相信利率直到明年很晚都将维持在近零水准。2008年末,美联储在经济危机最为严重时将利率调降至近零水准,并曾表示预期在失业率降至6.5%下方之后很久亦不会升息,尤其是若通胀率依旧疲弱的话。

目前,美国失业率已经降至6.6%,远低于美联储在2012年祭出最近一轮购债措施时高达8.1%的失业率,这促使决策者要尽快调整政策指引。美国2013年第三季经济成长环比年率为4.1%,第四季为3.2%。叶伦在谈及就业数据时表示:“我们必需谨慎,不能匆忙下结论。”她称就业数据可能受到异常寒冷的天气影响。叶伦认为,失业率仍“远高于”央行的目标水平(美联储目标是6.5%下就自动启动生息机制),还称就业参与率下滑“在很大程度上是结构性问题”,因此将持续存在。这意味着与充分就业对应的失业率水平上升。

共和党议员在听证会上表示担心,美联储大举放松货币政策可能已经提升了无法阻挡的通胀加剧和资产泡沫的风险,而且令政府更容易保持巨额预算赤字。议员Hensarling针锋相对称,美联储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维持低利率的承诺,明显偏离了美国百年来的货币政策经验法则。叶伦曾把这一法则称为判断一家“明智的”央行的标准。“那么我今天要问,按你的说法,你是一个明智的央行总裁吗?若不是,那你何时才能变得明智?”他问。

“议员先生,我相信自己是一个明智的央行总裁,”叶伦如是答道。

管理着每一天在全球支付、交易4.6万亿美元(美元两天的交易量就超过中国GDP总额)、占全球货币交易支付超过63%的美联储(见2013年8月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属下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简称:SWIFT,所发布的报告,而中国人民币只占全球支付交易货币的2%,进入全球第8大交易货币行列),主导着全球货币大环境的一统江山,美联储做出任何一举一动都可能令全球货币市场波澜起伏、上下翻腾。关注美联储的一举一动,也就是关注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央行自己的命运,怎样看好中国人民币的病症、号脉、下药、收放币,是中国央行的第一要务,让中国经济安然度过2014美国QE退出不曾有过滔天巨浪来畅通。美联储举动之鉴,对中国货币进、出有着不可或缺、永不枯竭、用不尽的未来意义!

可行性研究报告
巩胜利

本文作者信息

巩胜利(著名独立中国问题学家,财经、社会类评论家)

关注(341739)赞(400)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