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成功与不足

胡小键
  相关推荐
社会化媒体营销市场报告

最新行业动态,解密市场盈利点,把握行业竞争主动权 详细>>

   Y社会效益明显 未来七年中国车联网用户数
   Y北京地铁16号线获社会资本
   Y养老机构无法满足老龄化社会 养老公寓成

 上周《21世纪经济报道》派生出的科技博客21tech做了一次论坛,论坛中小米道出了成功的秘诀:第一是参与感;第二是参与感;第三,还是参与感。用小米自己的话说:跟之前传统的营销思路不一样,小米的主战场是在社会化的媒体渠道上。

什么是参与感?我们来看看小米的自述。

社区是用户参与感的基础

做社会化媒体,首先要有一个社区。这个社区到底是什么呢?渠道阵地不少,大家看到的有论坛、微博、微信,还有QQ空间等。这几个通道里,需要选择和产品特征相符的产品,可以做一个,也可以都做。

因此,对不同社区渠道还保持着鲜明的功能化分工,简单说就是“微博拉新、论坛沉淀、微信客服”。微博的强传播性适合在大范围人群中做快速感染、传播,获取新的用户;论坛适合沉淀、持续维护式内容运营,保持已有用户的活跃度;而微信则把它当作一个超级客服平台。

小米社区流量

话题与活动,互动是手段不是目的

用户的参与感通过什么形式产生?小米的方法通常是两种,话题和活动。话题营销和活动营销本身并不是新东西,很多企业都尝试借此跟用户互动,但参与感是不是就只是互动呢?以下几个案例。

□我是手机

2011年8月,小米在微博上做了第一个活动,是“我是手机控”,那个活动在很短的瞬间就有100万用户参与了,没有花一分钱,它的活动的本质是什么呢?大家来炫耀我至今玩过哪些手机,以及检视自己的成长经历。

这并非人性的弱点,相反是人自我认知、自我表达的最基本需求之一。炫耀与存在感,这是后工业时代和数字时代交融期,在互联网上最显性的群体意识特征。

大家会看到很多活动在网上做得很好的互动活动大体都同理。比如百度魔图这项产品,它能告诉用户自拍照跟哪个明星最像,让用户把自己的脸和明星放在一起,参与感非常强,满足用户的炫耀需求和存在感,做得就很成功。

□智勇大冲关

再一个是小米社区的“智勇大冲关”活动,参与的人次是1800万人次,有100万人参与了,它的活动形式大家比拼谁更了解小米手机的一些参数,优胜者可以获得小米社区的勋章、积分等奖励。在论坛里面用户最在乎的是荣誉和成就,炫耀感从游戏到生活中人们都爱。

□“大家看发布会直播”的抢答

微信上小米在今年4月9日米粉节发布会当天,做了一个活动叫“大家看发布会直播”的抢答活动,那个活动形式很简单,但是非常切中要害,那个时候两个小时内就有280万的消息互动量,单纯通过那一个活动,当天增加了18万的微信粉丝。

参与感是新营销的灵魂

当参与感深入用户的内心之后,用户主动参与和小米相关的活动就成为了一种自然,这种自然甚至不需要我们主动去运营。

除了以上这些短期临时性活动之外,另一项对小米至关重要的创新是小米真正把手机系统MIUI的发布做成了持续性的活动。MIUI开发版每周五发布,我们把它定义为“橙色星期五”:小米的品牌基调色彩是橙色,每周五下午5点,小米的手机系统MIUI又有升级了。

这个活动已经持续了3年多,它已经至今直接深刻影响、左右着小米产品的设计和完善。

小米的成功

如今,很多企业也开始认识到要做互动营销,也成立了专门的部门叫互动营销部,但其中不少还没有充分意识到,传统的单向度的营销和公关手法往往并不足以提供真正的用户参与度,要在游戏中交流,而不是扯着耳朵灌输。

小米理解其实真正的参与感绝对不是仅仅的营造互动,小米认为参与感是怎么来塑造起一种友爱的互动,让你的员工、用户发自内心地热爱你的品牌,发自内心地来推荐你的产品,并通过原生的、充分考虑用户参与的设计思路提供机制保障。

新时期成功的营销有哪些元素

互动只是现代营销的一个因素,为了全面新了解“新营销”的思维,让我们先认识一下这个社会。

参与化时代

现代的人如果出门忘记手机,就像出门忘记了钥匙一样焦虑不安。人们用手机干什么呢?仅仅是打电话?一份调查显示,手机打电话的比例已经下降到20%,80%是在参与。在参与化时代中,人们在消费新闻、观点和娱乐的同时也主动创造它们。新时代沟通方式让人们从被动的消费者变成了产销者(生产型消费者)。参与时代的来临标志沟通方式的发生根本的变化,由单向,变为双向。因此,我们说互动营销,符合这个时代的特征,没有互动就等于剥夺消费者的权利。想想看,在这社会还有多少企业,正在做剥夺消费者权利的事情呢?

创造型社会

创造型社会中的人都是右脑使用者,擅长科学、艺术和专业化服务等创造性工作。 这种社会是人类文明史上发展水平最高的社会。人类从原始社会的猎手和农夫发展到依靠力气的蓝领工人,然后是依靠左脑工作的白领职员,最后直到成为使用右脑的艺术家。人们基本需求逐步在演变,利用马斯洛的需求层理论能够很好解释这一切。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人类从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随着社会进步,不管是生理机能和需求都发生巨大的变化,由最初级的以生理需求为主,发展到现在“自我实现需求”成为基本需求。自我实现、自我认同成为这个社会特别是年轻一代主流价值观。那么人们怎么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呢?特立独行,打破陈规,个性膨胀等都是表现方式,而这些方式都带有突破思想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观念。关键是企业怎样让消费者达成“自我实现”的愿望?协同创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

在这方面小米做注解,参与感是协同,共同设计就是创造。小米很多活动都体现出这一思想。

社会矛盾激化的时代

可能很多人不愿意承认,当今社会是矛盾激化的时代。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镇乡分开严重,腐败盛行,道德滑坡,诚信缺失,仇富仇官,过渡物质追求,而这些是都是具体矛盾的表现。在这种现实下,人们变得浮躁,缺少安全感,没有信仰,失去自我,找不到方向。与此同时,企业行为不是简单的个体行为,是社会活动的一部分。而聪明的企业,总是能找到社会隐藏矛盾焦点,甚至发起一些文化运动,引领社会文化风尚,成为风尚领袖。在这个领袖下集聚着大批的“丝粉”。我们也会发现,在这种方式下,营销主体思想也在发生变化,由最初的卖产品,到后来注重情感沟通,到今天实现的文化碰撞甚至是文化运动。因此文化品牌,这个词在将来,是任何企业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也许民族品牌、国民品牌、全球化品牌等不同的定位,在面对不同消费者群体时要有差异化。为华说他要做全球手机(不仅仅是世界500强),小米我要做国民手机(年轻人的首选),那么还谁在大声说,我在做民族手机呢(我是中国芯)?

社区化的社会

现如今,社区化的社会结构越来越明显。在美国,约有一半的成年人在使用Facebook,或者说有47%的美国人是通过社交网络来获取信息的。Facebook在美国有超过1.28亿的月度活跃用户,以及超过1.01亿的日活跃用户。据此推算,约有30%的美国人是从社交网络获取信息的。在中国,QQ社区、微信、博客、微博、论坛等等构成了更广阔的社交化平台。成千上万大大小社区,也随之诞生并发展。多数人,不光有自己熟悉的朋友圈、同事圈、家人圈,还有素未谋面的兴趣圈、个性圈、文化圈。各种社区化的群体,在长期交流过程,形成其独特的文化视角和价值体系。如:在小米社区,硬件发烧友们,总是固执的认为,最顶级配置手机才自己希望的,对于其它配置稍低的一些手机,总是不屑一顾。假如你想要把这些硬件偏执者从这个社区拉走,你要花费很大的精力。社区,不再是各种群体的代名词,更重要的是,在各个社区内形成价值和文化的壁垒。只有你塑造了更为鲜明和打动人的特征,才拉走你想要的顾客。

新时期的营销思维

在新时期更加复杂的社会,营销也变得不再简单。在参与时代,企业单方的诉求式、塑造式营销变得越来越没有说服力,因此需求互动满足参与感;在创造性社会,每个人思维更佳活跃,需求在活跃思维操控下变得更多样化和不可捉摸,因此需求协同,挖掘消费者的需求;在矛盾激化的社会,品牌要引领社会风尚,触摸消费者的灵魂深;在社区化时代,需要打破社区化壁垒,因此需要更鲜明的特征,产生足够动力,把消费者从社区转向另一个社区。

营销3.0

小米缺少点什么

小米到底缺少点什么呢?看到上面的内容,已不需要过多赘述。可能是缺少点文化基因。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