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2023:《2023年中国眼科光学仪器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前景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鱼跃医疗(002223);康捷医疗(430521);迈达科技(430220)等
本文核心数据:生产规模;眼科光学仪器产品结构;眼科光学仪器市场规模
产业概况
1、定义
眼科光学仪器属于医用光学仪器的一种,广义的眼科光学仪器概念包括诊断仪器和治疗仪器,狭义的眼科光学仪器则主要包括眼科光学诊断仪器如眼前部、眼压、眼底、视野等多种检查仪器,特别是微电脑及电视图像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眼科光学仪器得以迅速地更新换代。
眼科光学仪器为医用光学仪器的一种,属于精密光学仪器,主要有眼底照相机、电脑视野仪、电脑验光仪、电脑眼压仪、电脑角膜曲率仪、裂隙灯显微镜等。
2、产业链剖析:中游为产业链核心环节
从产业链结构来看,眼科光学仪器的上游主要包括光学玻璃、光学塑料等原材料供应商;中游主要为各类型眼科光学仪器生产企业;下游领域主要包括医院、眼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眼镜店等眼科诊疗场景。
产业发展历程:产品进入创新升级阶段
20世纪70年代初期,苏州医疗器械总厂开发出中国第一台裂隙灯显微镜,这台裂隙灯显微镜是中国检查类眼科医疗器械的重要开端,意味着中国眼科医疗器械开始了国产化进程。20世纪90年代,中国眼科光学仪器发展速度加快,尤其是新的仪器设备,如眼前节图像处理、眼底图像处理、角膜地形图仪、角膜厚度测量仪、角膜上皮细胞分析仪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普及,目前用于眼部医疗的多数眼科光学仪器都是在传统的光学观察系统基础上加上电视摄像及微机自动控制、处理系统,能进行程序自动控制、电视图像显示、计算机图像处理、数据测算及分析、参数显示、打印报告、资料存档等功能,因此现代眼科光学仪器的名称大都在原名称之前加上“电脑”二字。除此之外,一些新型的光学仪器也不断出现,如较新出现的利用共焦扫描激光技术对眼底成像的“激光眼底扫描照相机”。
行业政策背景:“十四五”重视眼科光学仪器等医疗器械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规范眼科光学仪器等医疗器械产品市场,同时大力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颁布了“建立医疗器械用品产业标准体系“、“鼓励发展高质量医疗器械”等相关指导类政策,积极推动眼科光学仪器等医疗器械产业和养老产业的规范化、良性化发展。
行业发展现状
1、眼科光学仪器生产企业数量较少
根据药监局信息,我国参与眼科光学仪器主要产品生产的企业数量较少,眼底照相机、裂隙灯显微镜、验光仪、OCT、眼科光学生物测量仪等主要产品生产厂商均低于30家。总体来看裂隙灯显微镜、眼底照相机、验光仪产品生产企业数量相对较多。
3、眼科光学仪器市场规模稳定增长
眼科光学仪器在眼科疾病的诊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检查直观、清楚的独特优点,是其他诊断仪器所不能取代的。一方面,随着我国眼科专科医院及卫生机构眼科床位数均持续增加,直接推动了眼科光学仪器采购的增加。另一方面,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以及现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眼科患病人数增加。
据测算,2017-2022年,我国眼科光学仪器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我国眼科光学仪器行业市场规模初步统计为33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
1、市场份额:本土眼科光学仪器市场份额较低
目前,中国的眼科光学仪器制造商数量有限,但国产眼科光学仪器市场份额仍相对较低。经初步测算,在中国本土眼科光学仪器上市公司中,鱼跃医疗市场份额处于相对领先,占总体市场的3%左右。
2、细分市场:高端细分市场集中度高
从中国政府采购网招投标数据统计,我国眼科光学仪器代表性产品眼底照相机及眼科OCT行业市场十分集中。其中眼底照相机CR3、CR5、CR10分别为36%、48%、67%;眼科OCT产品CR3、CR5、CR10分别为50%、73%以及95%。总体来看,眼科光学仪器市场集中度较高,且以OCT产品为代表的高端眼科光学仪器市场高度集中,存在少数企业垄断细分市场的现象。
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1、“十四五”期间中国眼科光学仪器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提高
在政策支持、需求驱动和技术助推等因素的影响之下,未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将会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随着我国对于居民眼部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预计我国眼科光学仪器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较快增长,到2028年中国眼科光学仪器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4亿元。
2、眼科光学仪器行业三大发展趋势
未来我国眼科光学仪器行业主要发展趋势如下: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眼科光学仪器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