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深度】洞察2023:中国智能座舱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附细分赛道市场份额、企业竞争力评价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四维图新(002405)、均胜电子(600699)、东软集团(600718)、索菱股份(002766)、德赛西威(002920)、中科创达(300496)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智能座舱行业相关市场份额;中国智能座舱行业市场集中度;中国智能座舱行业竞争力评价
1、中国智能座舱产业链区域热力地图:广东省为重点聚集地
从我国智能座舱产业链企业区域分布来看,目前我国各省份重点布局智能座舱业务相关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主要分布广东及其他东南沿海地区。其中,以广东省、上海市布局智能座舱相关业务的企业数量为最多,江苏省、北京市数量次之,其余省份相关企业数量较少。
2、中国智能座舱行业细分赛道市场份额
从我国智能座舱上市企业的相关业务布局情况来看,部分企业全面发展智能座舱各细分领域,也有部分企业专注聚焦智能座舱领域细分赛道,市场格局较为分散。德赛西威、四维图新、索菱股份等在智能座舱细分赛道全面开花,着力打造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当虹科技则聚焦车内智能娱乐座舱场景提供座舱解决方案,经纬恒润重点布局智能座舱HUD产品,香山股份以智能座舱业务中的空气管理系统和豪华智能饰件两大领域为重点,成为国内空气管理系统单项冠军。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W-HUD搭载量前五名的供应商分别为日本精机、电装、华阳集团、怡利电子和大陆集团。其中,日本品牌日本精机与电装占据市场份额过半,本土企业华阳集团占据14.4%市场份额,怡利电子获13.5%市场份额,德国企业大陆集团占据8.5%份额。以华阳集团为代表的本土品牌正逐渐打破外企垄断的市场格局。
中国车载液晶仪表方面的市场份额较为分散,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表明,德赛西威、伯泰克、华阳等为代表的数家中国本土供应商在7英寸及以上的仪表市场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发展。但2022年意大利企业马瑞利以9.71%占据中国该市场最大份额。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通过对域控制器排头兵企业综合考量,将企业规模、资本实力、研发能力、经营能力等方面结合分析,得出德赛西威为域控制器为该细分赛道单项冠军,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其次为东软睿驰,具有最强的软件研发能力。
3、中国智能座舱行业各上市公司业务规模
目前,我国智能座舱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四维图新、均胜电子、东软集团、索菱股份、德赛西威、中科创达等。其中,均胜电子以2022年智能座舱业务收入127亿元位居榜首;其次为德赛西威,其2022年智能座舱业务营收117.6亿元位居第二。
4、中国智能座舱行业企业布局及竞争力评价
从我国智能座舱上市企业的智能座舱业务布局情况来看,部分企业全面发展智能座舱各领域,也有部分企业专注聚焦智能座舱领域细分赛道。德赛西威、四维图新、索菱股份等在智能座舱各细分赛道全面开花,着力打造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当虹科技则聚焦车内智能娱乐座舱场景提供座舱解决方案,经纬恒润重点布局智能座舱HUD产品,香山股份以智能座舱业务中的空气管理系统和豪华智能饰件两大领域为重点,成为国内空气管理系统单项冠军。从区域布局来看,目前我国部分智能座舱代表性企业已打开国门走向国际平台,如均胜电子, 其2022年境外地区业务占比76.32%,超过境内市场份额。
6、中国智能座舱行业竞争状态总结
从五力竞争模型角度分析,智能座舱为搭载智能化、网联化的车载设备和服务,能够提供基于自动驾驶等级的智能关怀、高效安全的乘车体验,替代品威胁较小;现有竞争者数量较多,市场集中度不高;上游软硬件设备供应主要包括车载地图、车载语音、软件平台、操作系统等软件以及PCB、显示面板、功能半导体等硬件,议价能力适中,下游即整车制造与销售企业,而布局智能座舱的整车制造企业往往为大型车企,相较于智能座舱供应商而言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故智能座舱对下游的议价能力相对适中;同时,因行业护城河较为深厚,存在严格的准入资质以及资金、技术门槛较高,潜在进入者威胁较小。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座舱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