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2022年广东省产业结构全景图谱(附产业布局体系、产业空间布局、产业增加值等)

张维佳

本文核心数据:广东产业布局体系、广东产业空间布局、细分产业布局

1、广东省产业整体规划布局情况

(1)产业布局体系:十大支柱产业、十大新兴产业、六大未来产业

广东省作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十三五”期间全省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断升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持续发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速推进,初步形成“一核一带一区”制造业协同发展格局。

“十四五”时期,广东省提出了高起点谋划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的产业布局。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广东制造稳定器,包括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广东制造推进器,包括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精密仪器设备等;未来产业包括卫星互联网、光通信与太赫兹、干细胞等。

图表1:广东省产业整体布局体系

(2)产业空间布局:形成“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

在产业空间布局上,广东省以功能区战略定位为引领,加快构建形成由珠三角地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构成的“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

“一核”即珠三角地区,是引领全省发展的核心区和主引擎。该区域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重点对标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推进区域深度一体化,加快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携手港澳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辐射带动东西两翼地区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加快发展。

“一带”即沿海经济带,是新时代全省发展的主战场。该区域包括珠三角沿海7市和东西两翼地区7市。东翼以汕头市为中心,包括汕头、汕尾、揭阳、潮州4市;西翼以湛江市为中心,包括湛江、茂名、阳江3市。重点推进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阳都市区加快发展,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临港产业布局,疏通联系东西、连接省外的交通大通道,拓展国际航空和海运航线,对接海西经济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和北部湾城市群,把东西两翼地区打造成全省新的增长极,与珠三角沿海地区串珠成链,共同打造世界级沿海经济带,加强海洋生态保护,构建沿海生态屏障。

“一区”即北部生态发展区,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该区域包括韶关、梅州、清远、河源、云浮5市。重点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大力强化生态保护和建设,构建和巩固北部生态屏障。合理引导常住人口向珠三角地区和区域城市及城镇转移,允许区域内地级市城区、县城以及各类省级以上区域重大发展平台和开发区(含高新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下同)点状集聚开发,发展与生态功能相适应的生态型产业,增强对珠三角地区和周边地区的服务能力,以及对外部消费人群的吸聚能力,在确保生态安全前提下实现绿色发展。

图表2:广东省产业空间总体布局

(3)各市重点产业全景

在战略性支柱方面,广州市重点布局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绿色石化、汽车产业、先进材料、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和现代农业和食品;深圳市重点布局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和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珠海市重点布局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家电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和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佛山市重点布局智能家电产业、汽车产业、先进材料产业、现代轻工纺织产业和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东莞市重点布局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现代轻工纺织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

图表3:广东省各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布局全景

注:产业集群区域布局的重要程度用★的数量表示,其中★★★标注核心城市,★★标注重点城市,★标注一般城市。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珠三角地区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东莞市和江门市布局较为全面;而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发展区仅在部分新兴产业方面重点布局。

图表4:广东省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全景

注:产业集群区域布局的重要程度用★的数量表示,其中★★★标注核心城市,★★标注重点城市,★标注一般城市。

2、广东省产业发展现状情况

(1)产业结构:第二、第三产业主导

广东省产业结构呈现“第二、三产业”主导的局面,且近年来产业结构较为稳定。2021年广东第一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2%;第二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3.0%;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2.8%。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4.0:40.4:55.6,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

图表5:2016-2021年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增加值)(单位:%)

(2)产业体系之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2021年增加值占GDP比重34.8%

“十三五”时期,广东规模实力全国领先,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企业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7个产值超万亿元产业集群,家电、电子信息等部分产品产量全球第一。创新水平稳居全国前列,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四年保持全国首位。

图表6:“十三五”时期广东省7个产值超过万亿元产业集群及“十四五”发展目标

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立足于“稳”,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2021年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43262.03亿元,占GDP比重34.8%,增速7.3%与GDP基本同步,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其中,智能家电、汽车、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5个产业集群占比44%。

图表7:2020-2021年广东省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增加值(单位:亿元,%)

具体来看,先进材料产业增加值为贡献最大的细分产业,2021年增加值达到16676.19亿元;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增加值排在第二位,为14474.36亿元;现代轻工纺织产业增加值为12391.65亿元,排名第三。

图表8:2021年广东省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子产业增加值(单位:亿元)

注:部分产业集群增加值统计口径包含的行业类别存在交叉,故增加值总和结构偏大。

分区域看,以广州市作为核心城市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达到8个;以深圳市和佛山市作为核心城市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各有5个;以惠州、珠海、江门、湛江作为核心城市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各有4个。粤北地区清远、韶关、河源和梅州发展的重点集中在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

图表9:广东省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子产业核心城市分布

(3)产业体系之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省GDP增速8.6个百分点

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眼于“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21年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5807.94亿元,同比增长16.6%,增幅高于全省GDP增速8.6个百分点。其中,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前沿新材料2个产业集群增长势头迅猛,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42.7%、35.7%。

图表10:2020-2021年广东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增加值(单位:亿元,%)

具体来看,根据2020年广东省发布的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19年数字创业产业收入最高,达到4200亿元左右;排名第二的是新能源产业,收入在4100亿元左右;安全应急与环保产业收入规模排在第三位,为2500亿元。

图表11:2019年广东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子产业收入(单位:亿元)

分区域看,以广州市和深圳市作为核心城市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各有10个;以佛山市作为核心城市发展的战略性新兴柱产业各有5个;以珠海和江门作为核心城市发展的战略性新兴柱产业各有4个。粤北地区则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核心城市。

图表12:广东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子产业核心城市分布

(4)产业体系之六大未来产业:广州市和深圳市聚集企业较多

“十四五”时期,广东省聚焦世界新产业、新技术发展前沿领域,立足全省技术和产业发展基础优势,积极谋划培育卫星互联网、光通信与太赫兹、干细胞、超材料、天然气水合物、可控核聚变—人造太阳等若干未来产业领域。面向国内外技术更新突破和产业升级重大需求,促进产业、技术交叉融合发展,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丰富未来产业应用场景,运用前沿技术推动全省产业跨界融合创新发展。

在卫星互联网产业方面,2021年,珠三角地区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总体产值达到967亿元,全国占比20.61%,较2010年增长146亿元,增长率为17.73%,产值规模在五大区域中排名第二。

在干细胞产业方面,截至2022年6月,广东省拥有15个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排在全国各省市的第二位。

在天然气水合物产业方面,广东省已经建成广州南沙、深圳蛇口和珠海高栏港等一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逐步形成珠江东、西岸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图表13:广东省未来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广州市和深圳市聚集的未来产业企业较多,其中广州市聚集了海格通信中海达杰赛科技赛莱拉、诺亚生物等企业;深圳市聚集了特发信息、华为、中兴、华大北斗等企业。

图表14:广东省未来产业各市重点企业分布情况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城市产业画像系列:2022年广东省产业全景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院交流互动。

可行性研究报告
张维佳

本文作者信息

张维佳(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关注(11004371)赞(173)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