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元成本的减肥糖畅销 健身器材表示错付了

刘睿

在超重率逐年上升的背景下,人们对形体的管理逐渐重视。于是不断有新的玩家例如无糖饮料、瘦身食品等进入市场,加上传统训练健身器材玩家,瘦身市场的竞争呈现出多元化。

在所有玩家中,使用传统训练健身器材的塑形方式最健康,可应用场景多样,能够帮助使用者有针对性的进行塑性,且近年来健身器材市场规模整体上升,说明需求正在上升。

训练健身器材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上海凤凰(600679)、中路股份(600818)、英派斯(002899)、信隆健康(002105)等。

本文核心数据:肥胖率、训练健身器材分类、训练健身器材市场规模

1、减肥糖果真面目被揭露

2021年6月16日,央视曝光“减肥糖果”背后的秘密,打着“不用运动,无需节食,轻松达到理想体重。”口号的减肥糖果成本仅1.5元/粒,在多级代理加价的滚雪球效应下,10粒或者20粒装的减肥糖售价高达1380元,盈利空间之大令人震惊。

而实际上“减肥糖”的减肥效果是建立在影响身体健康上的,商家利用了消费者想走减肥捷径的心理,吹嘘产品功效引得顾客争相购买。

2、减肥焦虑有迹可循

“减肥糖”背后透露出来的肥胖焦虑其实有迹可循,首先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中国成人肥胖率已从2002年的7.1%增长至2020年的16.4%。早在2016年我国便成为了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有近3亿人进入超重和肥胖的行列。其中18岁以上成年人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上升了40.7%和97.2%。

图表1:2002-2020年中国居民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率(单位:%)

在如此高的超重率背景下,居民关于形体管控与健康相关性认知也随之提高。据草莓派数据调查统计,我国有约70%的居民能够意识到形体管控与健康相关性的重要性。

图表2:中国网民关于形体管控与健康相关性认知调查(单位:%)

3、瘦身市场玩家多样

随着人们对肥胖问题的逐渐重视以及健康意识的觉醒,减肥行业近年来衍生出了许多相关韩行业,例如功能型瘦身食品市场,健康化快消食品市场以及健身瘦身市场。这些行业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图表3:瘦身市场主要行业运行情况

4、训练健身器材规模可期

减肥的六字真言是“管住嘴,迈开腿”,在对饮食有了合理的管控后,适度的健身运动也非常有必要。逐渐提高的健康管理意识带动着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2011-2020年我国训练健身器材行业销售收入总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2018-2019年大环境遇冷导致销售收入有所下降,2020年又恢复到正常水平,达到395.19亿元,呈小幅上扬势头。

图表4:2011-2020年中国训练健身器材行业销售收入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注:因行业数据未公布完全,2019数据为根据2020年数据倒推测算所得。

针对不同的健身需求,训练健身器材的种类划分也不同,使用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健身场景选择合适的健身器材。

图表5:中国训练健身器材分类情况

总体来说,形体管理固然重要,但是不建议为走捷径推崇不健康的塑形方式,使用健身器材能在帮助塑形的同时提高身体效率,是目前最健康的塑形方式。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训练健身器材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招股说明书撰写等解决方案。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可行性研究报告
刘睿

本文作者信息

刘睿(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关注(237581)赞(15)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