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与物流枢纽建设情况分析 国家大力推进物流枢纽建设
近年来,中国物流业发展迅猛,南北各地已形成一批枢纽。不过,要支撑物流业再上台阶,目前这些物流枢纽还存在许多不足。2020年10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共有22个物流枢纽入选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为加快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作体系,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物流枢纽是集中实现货物集散、存储、分拨、转运等多种功能的物流设施群和物流活动组织中心,而国家物流枢纽则是物流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是辐射区域更广、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运行效率更高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在全国物流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的作用。
社会物流总额持续增长
据中物联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298.0万亿元,从增速看,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可比增长5.9%。2020年1-9月,社会物流总额202.5万亿,按可比口径计算,下降增长2.0%。在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对国内经济造成严重影响背景下,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率高于同期GDP1.7个增长百分点,显示出国内物流行业发展强劲。
政策推进物流枢纽建设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布局和建设,有利于整合存量物流基础设施资源,更好发挥物流枢纽的规模经济效应,推动物流组织方式变革,提高物流整体运行效率和现代化水平,为国家经济新常态时期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从2017年开始国家逐渐重视物流枢纽建设的重要作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完善现有布局,推动行业变革升级发展,为加快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作体系,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规划
2018年12月25日,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提出到2020年布局建设3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到2025年布局建设15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推动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至12%左右;到2035年基本形成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继续显著下降,物流运行效率和效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上述规划规定了国家物流枢纽的6种类型,包括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和陆上边境口岸型。结合“十纵十横”交通运输通道和国内物流大通道基本格局,选择127个具备一定基础条件的城市作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规划建设212个国家物流枢纽,包括石家庄、保定等41个陆港型,天津、唐山等30个港口型,北京、天津等23个空港型,杭州、宁波等47个生产服务型,上海、南京等55个商贸服务型和黑河、丹东等16个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
物流枢纽建设发展现状
截止到2020年11月,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共公布两批次的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总计45个国家物流枢纽,其中山东和广东分布最多,分别为4个,反映出该区域的区位优势突出,物流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建设运行等基础条件较好。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心城市已经具备发展国家物流枢纽的基本条件,一方面是国家主干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一般性中心城市均具备承载各种经济流的能力和条件,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长将带来内需扩张引领的经济流集聚发展,以及“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带动新的国际经济双向辐射经济流的集聚扩张,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将以物流为核心,以云计算、大数据等智慧科技的发展推动物流创新,推动物流资源要素高效协同,成为支撑新时代经济社会变革的基础设施。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