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解读!2019国家发改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服务类《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征求意见稿)》
2019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就《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正式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指导目录》由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三个类别组成,此次修订的意向旨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发展。
此次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涉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服务业的条目共有40条,均为鼓励类。其中涉及教育领域的有4条,文化领域23条,卫生领域11条,体育服务领域2条。此前在2018年9月,为了促进消费生产循环,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
提出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领域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可见,教、卫、文、体这关乎国民身心健康发展的四大产业,对于引领我国消费升级、优化消费结构起着重要作用。
教育领域: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涉及教育业的4项条目直接提出鼓励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我国在教育行业的重心一直在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上面,其涉及人数最广,对人才塑造起着基础性作用。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我国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因此除基础教育外,其他拥有不同受教育需求的群体也应当得到良好适当的教育。
目前四大鼓励类教育产业各自存在不同的问题,体系尚不成熟或仍未形成体系。总体来说,四大鼓励类教育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普及率低、教学质量不高、教师资源匮乏且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不高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12年以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连续七年超过4%,可见国家对教育行业的重视程度之高。2018年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6135亿元,较上年增长8.39%。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6990亿元,比上年增长8.13%。教育经费总投入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间的分配占比分别为7.96%、45.21%、15.57%、26.04%、5.22%。
教育产业政策持续利好,吸引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入这个领域,K12和高等教育市场趋于饱和,而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成为了新的开辟增长点。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增大,稳就业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其中,职业教育是快速培养技能人才促进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明确点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把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到“没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的地位。
从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到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未来职业教育政策将不断加码,职业教育将是未来教育行业的投资主线。2018年,全国高职招生规模为368.9万人,目前已落实2019年全国高职招生计划增量115万人。
文化领域:数字创意产业是文化经济转型升级新契机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但文化产业也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毛病。总体看来,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严重的“跟风”、“盲目”现象,区域发展极其不平衡,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各地没有深刻挖掘本地特色,突破发展条件和资源条件的限制,导致文化产业低层次发展、同质化现象明显,进一步阻碍了文化创新的步伐。同时,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支持鼓励政策也导致了产业投资非理性化,投资效率低下;互联网以及各种视频软件降低了内容制作传播的门槛,低俗不健康的广告、视频、影视等随处可见、泛滥成灾,对传播内容控制把关的标准和力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次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与其他三个产业相比,涉及文化产业领域的条目最多,达23条。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明确提出了鼓励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政策文件密集出台,数字创意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红利期。
数字创意产业是2016年在《“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提出来的概念。综合原文化部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对数字创意产业的理解,可将数字创意产业概括为:以文化创意为内容,依托数字技术进行生产、传播和服务的产业,是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相融合的产物。
数字创意产业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呈现技术更迭快、生产数字化、传播网络化、消费个性化等特点,有利于培育新供给、促进新消费,为深入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文化产业发展新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元。
卫生领域:医疗大数据领域炙手可热
在医疗卫生领域,医疗大数据无疑是2018年以来投资赛道上的“香饽饽”。根据青铜资本的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12月,累计已有600+创业公司,193个融资项目,230+家投资机构争相进入医疗大数据领域。在2019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与“医疗大数据应用”也被明确列为鼓励类产业。
当前医疗大数据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行业增速驶入快车道,市场规模连年突破。但是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医疗数据壁垒仍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数据孤岛普遍存在,大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仅在表层而没有最大化地发挥应用价值。此外,医生和患者的大数据意识匮乏,“医疗+大数据”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
2016年6月,国务院发布第一个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的正式文件——《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100个区域临床医学数据示范中心,从此健康医疗大数据相关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模式基本建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新业态蓬勃发展。
体育服务领域:增长空间巨大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的驱动力主要来自顶层的政策推动。目前我国体育业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体育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体育用品占整个产业的比重最大,2017年达到80%以上,而体育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较低。随着未来国家部门对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对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各专业细分领域崭露头角,赛事运营、健身休闲、竞赛表演等领域将会获得更多资本关注,我国体育服务业的增长空间巨大。
据前瞻不完全统计,仅2018年中国体育产业相关政策出台近10条,覆盖竞技赛事、体育设施建设、体育标准化等各个方面,国家推进体育产业改革的决心可见一斑。未来,伴随着体育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体育产业将由体育制造向体育服务业逐步延展,开放、竞争的体育市场逐步建立,我国体育服务行业商业化程度将大大提高,体育行业进入精细化发展阶段。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全球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