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2019:《中国航空产业园产业全景图谱》(附现状、竞争格局、趋势等)

刘建勋

我国航空产业园区可以覆盖通用航空产业全产业链,为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支持。我国航空产业园区在政策推动下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近四年来年均增长数量超过10个。2018年,我国航空产业园区数量达到84个,以制造型园区为主流,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等地。我国通用航空产业迅猛发展,通用航空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但是较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通用机场数量远远不及美国、日本等国家,未来航空产业园将向联盟化、专业化、服务化等方向发展。

2019年4月18日,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标准化厂房项目(一期)开工,标志着总投资100亿元、占地1725亩的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项目开工。按照建设进度,一期项目预计今年8月部分竣工,9月首批产品下线。到2020年,一期项目实现整体竣工,将吸引航空配套企业20余家,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将为航空工业成飞及其配套企业,提供便利的生产性服务,引领和带动航空产业快速发展。

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是成都轨道航空产业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都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当前,新都区正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维修维护、检验检测等服务业,推动“制造”向“智造”升级,向“智造+服务”转型,力争打造国家级航空产业示范园区。目前我国航空产业园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园区可以覆盖通用航空全产业链,推动我国航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航空产业园产业链简介:园区覆盖通用航空全产业链

航空产业园是结合飞机制造业及相关产业链对生产、研发、运输等环节的特殊要求,通过全面提升航空系统集成能力,形成完整的航空产业体系及相对集聚的航空制造业集群,建设以飞机生产、加工、研发以及相关配套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从产业链角度看,我国航空产业园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围绕园区内的航空设备制造及航空产业服务形成了上游装备、部件等基础供给,下游航空改装维修,航空新材料制造,机载设备制造等应用领域的完整产业链条。上游产业为航空产业园的基础产业,包括电子工业、机床工业、复合材料与通用部件等;中游为航空产业园的主要产业,可以分为航空设备制造和航空产业服务两大领域;下游为航空产业园产业的纵向延伸,主要有工业服务、农林作业、医疗卫生、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领域。

图表1:航空产业园产业链全景图

航空产业园可以全面覆盖我国航空产业全部产业链,园区内企业主要为航空产业链中游企业,包括各大航空产业研究院;航空飞行器制造企业,航空备件制造企业等,其中航空飞行器制造企业占据绝大部分。

图表2:航空产业园产业链各环节主要企业

政策频发推动园区发展,航空产业园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近年来,航空产业园建设规模不断扩张,作为航空产业中装备制造与产业服务集聚的高科技产业园区,航空产业园为我国航空产业的发展贡献了极大的力量。“十三五”以来,国家层面及各省市地区为促进航空产业发展出台多项政策,促进航空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划同时将引导航空产业园规模不断扩张。

“十三五”以来国家层面对航空产业的政策可以分为两条主线,规范与发展并行,一方面,针对通航机场建设,通航项目分类等方面做出了规范性指导;另一方面,确定机场建设、航空产业、民航教育等方面的发展目标,通过加强建设、完善产业结构、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推动我国航空产业的发展,进而扩大我国航空产业园的建设规模。

图表3:国家层面支持航空产业园建设政策汇总(一)  

图表4:国家层面支持航空产业园建设政策汇总(二)

随着国家层面促进航空产业发展的政策频频出台,各省市地区也纷纷响应国家号召,根据各地方特点,出台促进航空产业发展的政策。目前,全国共有26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出台了关于推动航空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政策,涵盖通用机场建设,航空服务、飞行器制造、航空运输网络建设等多个方面。

图表5:地方层面支持航空产业园建设政策汇总(一)  

图表6:地方层面支持航空产业园建设政策汇总(二)

我国航空产业园发展大致经历起步阶段,平稳增长及快速增长3个阶段。2003年6月开始,我国开始建设第一个通用航空产业园——山东大高通用航空城是我国航空产业园建设的开始,到2008年底,在建设中或已经投入使用的航空产业园数量仅有8个。2009-2014年是我国航空产业园数量平稳增长的阶段,二十余个省、市、自治区陆续出台了通航产业发展规划,市县两级政府成为设立园区的主体,2014年底,航空产业园数量增加至44个。2015年开始,国家大力支持通航产业发展,在政策的引导下,航空产业园数量也不断激增,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四年时间内我国航空产业园数量以平均每年10个的速度快速增长。

图表7:中国航空产业园产业发展历程

建设条件相对复杂,园区数量不断增长 

通用航空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服务领域广、带动作用强等特点,正因此,航空产业园区的建设不同于一般的产业性的产业园区建设,建设用地规模更广,参与企业类型更丰富,对高新技术需求更迫切。航空产业园区的建设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如良好的地理位置,高新技术企业的参与,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等。

图表8:中国航空产业园建设条件

目前几乎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发布了详细的通航产业发展规划,争相布局通用航空产业,且政策措施越来越具体、实在,发展势头十分迅猛,表现为通用飞机制造热和各地通用航空产业园区的爆发式增长。截至2018年底,我国航空产业园区共有84个(包括已经运营、正在建设和批复未建设)。

图表9:2012-2018年中国航空产业园数量(单位:个)

制造园区占据主流,山东、江苏位于第一梯队

航空产业园内主要包含航空设备制造和航空产业服务,在航空设备制造中分为航空装备研发与工程设计,飞行器制造及备件制造。研发与设计的主要参与者为航空企业研发部门、大学以及航空设备研究院或实验室;航空飞行器制造包括发动机、航空材料、航空电子、部件制造及其他设备制造。航空产业服务是航空产业园对通用航空产业整合的特色,主要包括通用项目的运营使用,专业服务与商业服务。航空产业园可以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园区的产业集聚作用,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园内产业日趋完善,可以减少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对我国航空产业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图表10:中国航空产业园产业结构

从目前我国航空产业园区建设现状来看,大致可以将航空产业园区分为三类,分别是采用“核心基地+生产区”模式的以航空制造业为主导的制造型园区;采用“核心基地+服务区”模式的以航空服务业为主导的服务型园区和以“核心基地+生产区+服务区”模式的综合型园区。

图表11:中国航空产业园主导模式分类

通过对现有的航空产业园区运营模式、规划方案进行分析,我国航空产业园区以航空制造业为主导的制造型园区占据主流,共计44个,占全部园区数量的52.38%;其次是采取“核心基地+生产区+服务区”模式的综合型航空产业园区,共计23个,占全部园区数量的27.38%;以航空服务业为主导的服务型园区数量最少,共计17家,占全部园区数量的20.24%。

图表12:2018年中国航空产业园市场结构(单位:%)

从地区分布来看,江苏省、山东省和陕西省园区数量较多,分别为10家、9家和9家;位于第二梯队的为四川省、辽宁省和安徽省,航空产业园区数量均为5家,其他省份航空产业园区数量均低于5家。

图表13:2018年中国各省市航空产业园汇总(一)  

图表14:2018年中国各省市航空产业园汇总(二)

根据航空产业园区发展潜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得出各园区的发展潜力综合评价指数,并形成航空产业园区TOP10榜单。从榜单可以看出,综合竞争力榜单前三分别是:沈阳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南昌航空工业城、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其中,沈阳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运营服务、空域航线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已形成“一基地双园区”的布局,即法库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和沈北、浑南航空产业园。

图表15:2018年中国航空产业园综合发展潜力榜TOP10

通用航空快速发展,园区建设前景广阔

随着近几年,我国逐步开放低空领域,出台相应政策促进国家通用航空发展,根据《通用航空企业汇总表》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我国有422家经民航局批准的通用航空企业,相比2012年的103家有了极大的提升。分地区来看,华东地区100家,较2017年增加了34家;华北地区和中南地区各有96家,东北地区37家,西南地区50家,西北地区28家,新疆地区15家。民航局批准的通用航空企业数量不断上升,必定能为中国通航的生产能力带来一定的提升,预示着我国通航发展的供给能力有着极好的上升空间。

图表16:2017-2018年中国通用航空企业分地区分布数量情况(单位:家)

我国通用航空机场较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根据GAMA统计与CIA测算数据,截至2014年底,美国通用航空机场数量为19729个,居全球首位,巴西共有机场4070多个,其中大部分机场可供通用航空器使用。与以上两国相比,中国在供通用航空器使用的机场数量上存在较大差距。在国家公共基础设施方面:到2018年底,中国通用航空机场数量仅202个,机场总量却无法列入前十行列。我国通用机场的建设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缺失通用机场是制约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一大障碍。

图表17:中外通用航空机场规模对比分析(单位:个)

未来,我国航空产业园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路径,分别是联盟化,专业化和服务化;可以有效解决目前产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的生产性架构与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单一业务缺少配套服务,面面俱到愿景宏达难以落地,造血不足无法实现自我循环,互动与创新不足缺少产业集聚动力等问题。

图表18:中国航空产业园未来发展趋势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航空产业园运营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可行性研究报告
刘建勋

本文作者信息

刘建勋(前瞻产业研究员)

关注(689701)赞(15)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