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抗生素类化学原料药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政策遏制需求,行业发展平缓【组图】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
抗生物品种繁多,主要分为两大类:ß-内酰胺类和非ß-内酰胺类,其中,ß-内酰胺类品种最多,临床应用最多、最广的一类。
应用领域广泛,头孢类占比较大
抗生素可应用于临床医学、农业、畜牧业等众多领域。在畜牧业领域,绝大部分的医用抗生素能有效地用于治疗禽畜的感染性疾病,如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等,依维霉素则可作为抗虫剂。
在工业领域,抗生素可以用于防止纺织品、塑料、精密仪器、艺术品的发霉变质。此外,加入青霉素可以提高谷氨酸发酵的产酸率。
在医学领域,抗生素药物作为一种基础用药,临床使用广泛。目前,我国抗生素药物市场中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和碳青酶烯类的销售额位于前四位,市场份额合计超过85%。其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够与细菌50S核糖体亚体结合,阻止细菌蛋白质生物合成,从而发挥抗菌作用,是抗感染药物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军团菌病、链球菌感染、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棒状杆菌感染等疾病。
政策遏制需求,行业发展平缓
我国是抗生素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大国,抗生素药物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农业养殖领域,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挽救患者生命、防治动物疫病提高养殖效益以及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新型抗生素药物研发能力不足、药店无处方销售抗生素药物、医疗和养殖领域不合理应用抗生素药物、制药企业废弃物排放不达标、群众合理用药意识不高等多种因素,细菌耐药问题日益突出。细菌耐药最终影响人类健康,但造成细菌耐药的因素及其后果却超越了卫生领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生物安全威胁加大、环境污染加剧、经济发展制约等不利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使用抗生素,外科手术则高达95%,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为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
为了积极应对抗生素滥用导致的细菌耐药性问题,提高抗菌药物科学管理水平,遏制细菌耐药发展与蔓延,我国相继出台了众多“限抗”政策及措施。
2018年5月,为了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建设多学科抗菌药物管理和诊疗团队,继续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重点环节管理,加强儿童等重点人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加强抗菌药物监测评价和公众宣传,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阶段性评估工作。
现阶段,中国已成为全球抗生素产量最大的国家,尤其在一些原料药的生产方面,中国拥有绝对优势。2013-2015年,受“限抗令”等政策的影响,抗生素行业市场需求增速受到限制,产能过剩现象进一步加剧。
2018年,我国我国抗生素原料药产量约为19.6万吨,较上年略有增长。(注:下图数据为22个主要抗生素原料药产品产量的加总,这22种产品分别为青霉素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头孢唑啉钠、头孢拉定、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钠、庆大霉素、盐酸四环素、土霉素碱、多西环素、氯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乙酰螺旋霉素、林可霉素、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链霉素)
产能淘汰,行业发展趋于稳定
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医药产品较之其他消费品,其价格弹性偏低,消费者需求比较稳定,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不易受突发性和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因此医药行业是一个稳定增长的朝阳行业。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和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们健康意识的进一步增强,以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需求的推动力也将随之增大,市场扩容的潜力可期。同时,在原料药企业经过改建、搬迁、停产、限产之后,我国抗生素类原料是产能淘汰接近尾声,行业将获得平稳发展。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抗生素类化学原料药行业市场需求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