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商品化、社会化、市场化将是发展趋势【组图】
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是国家在基本建设领域中重点支持的行业。热力供应属于供热地区冬季生活必需品,需求较强,热力企业享受政府财政补贴和税务优惠,具有区域垄断优势。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都将带动热能消费的持续增长。
供暖政策频出,行业经营模式转变
基于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的重要性,国家对于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在供暖能力、节能减排、计量等方面发布了系列政策。
2005年国家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八部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培养和完善供热市场。各地区在推进供热体制改革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逐步达到投资多元化、运营企业化、服务社会化。同时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等各种经济成份的企业参与热源厂、供热管网的投资、建设、改造和经营。
2018年7月,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扩大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城市试点的通知》,将试点申报范围扩大至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传输通道“2+26”城市、张家口市和汾渭平原城市。按2017年文件要求,试点示范期为三年,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标准根据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安排10亿元,省会城市每年安排7亿元,地级城市每年安排5亿元。
在各项政策的指引下,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引进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公用事业,其中城市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市场化运作可以解决城市供热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问题,满足城市发展中对供热设施的需求,促成了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的有益转变。
投资趋于下降,供热规模稳步上升
2009年经济危机过后,整体经济环境逐渐好转,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其固定资产投资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2011年以来,在国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的政策推动下,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活力增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持续大幅提升,2010-2014年增速逐年提高,2015年起开始下降。随着我国供热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2017-2018年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固定资产投资开始下降。
在供热方式上,集中供热与分户供热相比,具有节约燃料、减轻大气污染、节省用地、供热质量高、低噪音、少扰民、自动化程度高、设备故障率低等优势。尽管近两年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开始下降,不过受供热需求持续增长等因素影响,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供热面积和供热量稳定增长。
商品化、社会化、市场化将是发展趋势
目前,供热行业正处于体制改革、设备更新、技术进步阶段,市政公用行业的市场化进程加快,外资、民营等多种经济成分已进入供热市场,供热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供热市场准入、特许经营、用热商品化、热计量收费等改革逐步深化,节能高效、多热源、大吨位、联片集中供热、地源供热、科学运行等将不断推进行业深入发展。
未来一段时间,商品化、社会化、市场化将是城市供热的主要发展趋势。此外,未来城市供热还将以天然气为主要能源,其他清洁能源为补充,煤炭将逐步从城市供热领域退出。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