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市场概况与发展趋势分析 长三角与珠三角两地区园区占比近六成【组图】
目前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呈现出的几个主要特点有:区域集中度高、运营模式以政府主导型为主、同质化程度较高。其中园区同质化程度高在我国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园区规划层面,各地规划发展的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均出现了相似现象;在具体政策上,各地园区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等政策并没有本质区别,其差异主要在优惠力度上,形成了政策的“价格竞争”。园区的同质化发展会导致园区加速产能过剩、低水平竞争和削弱区域竞争力,影响园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国内的产业园区要想走出同质化程度发展的怪圈,应结合园区所在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发挥园区自身的优势,向综合化园区或专精化园区转型,走出一条属于园区自己的特色之路。
区域集中度高 长三角与珠三角两地区园区占比近六成
从产业园区分布区域角度来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呈现出地理选择性,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丰富、科技水平高、人才聚集度高的地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起初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珠三角地区,由于其经济水平较高、研发创新能力较强、投融资环境较好吸引了众多生物医药企业聚集形成产业园区。随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稳步发展,长沙、成都等内地省会城市以及东北地区生物医药产业也先后步入了成长期。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以北京、上海为核心,以珠三角、东北地区为重点,中西部地区点状发展的空间格局。
截至2017年底,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数量约为450个。从产业园区分布情况来看,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园区主要集中分布在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其中珠三角和长三角两个地区园区数量总和占比近六成,为59%。
两种运营管理模式分管市场 政府主导型模式占比较大
园区运营管理是指对园区主要运营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不仅仅是指园区的招商引资以及物业管理。目前,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模式可分为政府主导和企业投资开发两种类型。政府主导型模式大多采用“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企业投资开发型模式大多采取“政”、“园”分开形式,其特点为市场化程度高,运营机制灵活。
由于政府主导型模式的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较大,通常一个市就是一个大型的生物园区建设基地,其启动运营资金也大部分来源于园区落地政府的税收收入,可以看出这种类型下的园区资金实力相较企业投资运营的园区要雄厚得多,因此从市场上运营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模式占比情况来看,政府主导型模型占比较大,为68%。
园区各项实力排名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跑全国
2018年10月,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正式发布《2018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报告》,报告中公布了2017年国内各大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按各项竞争实力进行排名的榜单,其中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综合竞争力、产业、龙头竞争力均位列第一,领跑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上海张江高新区技术竞争力位列第一,产业、人才、环境和龙头实力强劲;深圳市高新区环境竞争力位列第一。
逐渐摆脱同质化误区 走出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生物医药园区建设项目前期大都会投入巨额的建设资金,其规划的园区的大小均以百亩为计量单位,往往设计规划出来的园区都会出现“大”、“空”等奇怪现象,并且同质化程度很高。
但是生物科技园的建设关键不在大而在于精,必须要突出地区比较优势和特色,要因地制宜,发挥地方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这样既可避免园区的重复建设和产业雷同,为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也为整个产业的竞争力起到巩固和提升作用。因此,要针对地方优势和生物产业链的特点,突出重点和区域特色,以生命科学高等教育与研究、生物技术公共实验条件、特色产业布局、龙头企业、投资与中介服务等要素的集中程度为判断依据,立足于现有科研教育和产业基础,确立优势领域和产业,使园区功能定位准确,适宜产业成长。重视并创建自己的办园特色,突出研究开发专业主题,根据园区产业和产品优势确定培植重点,给予政策鼓励和扶持,加速园区产业优势的形成。从当前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生物医药园区将逐渐摆脱“大”、“空”等奇怪现象,结合园区所在区域特色来发挥各自的产业效应。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运营状况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