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中国婚姻现状:结婚率逐年走低,晚婚现象明显

王辉

2014年以来,结婚率持续下降

从2001-2013年开始,结婚率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从2014年开始连续下降。2013年达到结婚峰值,结婚对数为1346.9对,结婚率为9.9%,从年龄阶段倒推约25年,2013年结婚出现峰值的原因可能是80后最后一批纷纷结婚。

根据民政部8月2日发布的《中国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构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063.1万对,比2016年下降7.0%;结婚率为7.7‰。其中,涉外及华侨、港澳台居民登记结婚4.1万对。这是自2014年以来,连续四年下降中降幅最大的一年。

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的结婚人数301.7万对,同比下降5.7%,经济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较低。如果与5年前同期结婚人数的高位428.2万对相比,2018年一季度已经下降了29.54%。

图表1:2001-2017年中国结婚对数及结婚率(单位:万对,‰)

2001年以来,离婚率持续上升

从2001年以来,我国离婚率持续上升。2001年离婚对数为125万对,离婚率为0.98‰。2017年,我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437.4万对,比2016年增长5.2%;离婚率为3.2‰。其中,民政部门登记离婚370.4万对,法院判决、调解离婚66.9万对。

图表2:2001-2017年中国离婚对数及离婚率(单位:万对,‰)

晚婚情况值得关注,经济发展和独立性成为晚婚的内生因素

晚婚情况仍然值得关注。2012年以前,办理结婚登记占结婚总人口比重最大的为20-24岁年龄段。2013年后,25-29岁办理结婚登记的成为主力军。2017年,25-29岁办理结婚登记占结婚总人口的比重仍然最大,为36.9%。

适婚人口数量下降、婚龄推迟和高速发展的城市化是自2013年以来我国结婚人数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现在我国成年人口中近一半会接受高等教育,进入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生数量也在逐年上升,响应的年轻人独立、工作和成家的年龄也会推后。

城市化的推进和不断发展的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年轻人的婚姻选择。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生活成本,加剧了市场竞争。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结婚率反而走低,这也是全球的趋势。

图表3:2006-2017年中国结婚年龄分布情况(单位:%)

根据民政部公布数据显示,结婚率在不同地区有明显差异。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较低,其中结婚率最低的五个省市分别是上海、浙江、天津、江西和山东,其结婚率分别为0.45%、0.61%、0.61%、0.62%和0.63%。相比之下,结婚率最高的五个省分别为贵州、安徽、西藏、青海和河南,结婚率均在0.91%以上,而这些地区的人均GDP都相对较低。由此可见,结婚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相反的走向。

图表4:2018年中国结婚率最低五省市(单位:%)

根据人民日报的一项年轻人选择晚婚的原因的数据显示,没遇到合适的人和没有能力承担家庭责任成为最主要的两个原因,分别占比29.5%和23.4%,此外,还有较大一部分人群享受单身生活,所以选择暂时不结婚。

随着接受教育的年轻人比例逐渐提高和接受教育的程度不断提高,年轻人在思想和生活上较为独立,“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句话并不能造成太大的压力。现在的年轻人较为重视“幸福指数”,“婚姻”并非是开心生活的必要条件。

图表5:年轻人选择晚婚的原因(单位:%)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可行性研究报告
王辉

本文作者信息

王辉(前瞻产业研究员、 分析师)

关注(1193601)赞(149)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