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前瞻之跨境金融:跨境金融的发展机遇在哪?

李佩娟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布实施在即,前瞻产业研究院此前已分析了部分优势产业的投资机会。本文将深入分析跨境金融产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发展机遇和趋势。

跨境金融:大湾区内外合作共同发展,金融机构创新跨境金融业务

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跨境金融业务不只是内地9座城市与港澳的往来合作,更包括了与其他国家的互通有无。广东省自贸办称,粤港澳大湾区或将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金融服务平台,将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金融市场的战略合作,促进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包括推动出台"深港跨境金融创新若干政策",进一步推动与香港、澳门在保险、证券、银行市场等领域的深度对接合作,探索将香港金融中心的服务功能延展至区内。

图表1:粤港澳三地跨境金融业务发展路径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企业跨境经济活动日益活跃,对于跨境金融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商业银行从传统角度难以满足客户在跨境活动中全方位、多维度的需求;以物理网点为主的服务较难覆盖众多中小客户,对银行信用评级、境外机构设置等方面的要求也限制了银行海外业务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出现也为商业银行跨境金融业务发展提供了探寻特色化经营的机会。中国平安推出的"跨境e金融"、深圳金融电子结算中心与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深港电子支票票据联合结算业务,分别从内地、香港的实际情况出发,落实了金融综合服务方案与支票结算无纸化。

图表2:中国平安与深圳、香港结算中心在跨境金融业务上的创新

中国银行在大湾区内的跨境金融业务创新主要在支持湾区实体经济发展、利用境外资金支持粤企发展等方面做出创新示范。近期,中国银行亦推出了以"支付通""融资通""服务通"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服务方案。

图表3:中国银行在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的业务创新及综合服务方案

发展机遇与挑战:基建、资管、离岸业务及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资金双向流动再添监管难度与本币贬值压力

总结各方因素,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产业发展迎来了如下四个重大机遇。

基建融资需求。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首要工作,交通、通信、电气、管道等方面将衍生出巨大的基建类融资需求。根据广东省的规划,"十三五"期间要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万亿元,新建成轨道交通大约2100公里、高速公路超过4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拟投资额达到5000亿元。前瞻认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金融业整合的基本保障,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带来的巨大融资需求和配套服务需求则是金融机构的一大机遇。

资产管理需求。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香港的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合计资产已经达到约为24.3万亿港元,其中来自海外的资金占比达到了66%。在国家和全球经济的推动下,香港成为区内重要的资产管理中心。香港一直致力提升资产管理业的竞争力,在过去数年落实的基金互认安排,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以香港为中心的粤港澳大湾区势必会成为全球高端产业和富有人群的聚居地,爆发大量的资产管理和投资需求,成为全球资产管理中心。

离岸在岸业务及金融服务创新需求。在《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广东自贸区政策等框架下,多项贸易自由化政策、资本项目开放措施将会率先在大湾区内推出,跨境资本的高速流动,推动离岸在岸业务高速发展。香港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市场,拥有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处理全球约七成的离岸人民币支付交易,是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通过合理分工、协作与协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将可进一步推进离在岸市场快速融合,发挥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功能。

随着大湾区建设的加速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全球金融机构及优质企业会如潮般涌来,金融服务创新的需求也将更为丰富。香港的金融监管制度和标准,及法治制度与西方类同,并获得国际认可。大湾区内金融企业可以香港作为榜样和业务试点,推进业务在接近西方模式监管环境下的兼容性发展,长远可以促进大湾区金融企业向世界各地输出金融服务。在国家大力支持的背景下,大湾区内的各地方政府和监管机构必然会制订更多的优惠政策,将会创建全方位的金融创新环境,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的金融创新及服务快速发展。

金融科技成为大湾区发展必然。从规模指标上看,粤港澳大湾区并不逊色于三大湾区。但在人均GDP上,粤港澳大湾区还远远落后。三大湾区在人均GDP上有所分化,以科技创新为代表的旧金山湾区人均GDP遥遥领先,以金融服务与生物医药为特色的纽约湾区位列第二,主攻工业制造的东京湾区排在第三,三者差距有走扩的趋势。可见创新与金融在增长潜力上远大于工业制造。粤港澳湾区与三大湾区相比缺乏明显特征,考虑到粤港澳大湾区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与高端人才来源,且已形成科创企业集聚,加上拥有港交所与深交所两大交易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或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方向。

当前,粤港澳金融在数字货币研究、监管科技、量化投资平台、网络安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已经表现出技术领先优势,未来有望大力推进区块链、数字货币等金融科技领域的先行探索,形成全国示范效应。粤港澳大湾区内,深圳具有拥有创新驱动的先发优势,香港具有金融服务的国际化和制度优势,在大湾区内形成"科技+金融"的双轮驱动,为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图表4:跨境金融发展机遇

在大湾区扩大开放窗口的同时,跨境金融产业也面临着挑战

资金外逃加剧,监管难度增加。中国经济运行压力加大和中美贸易战等背景下,人民币预期贬值,资金外逃加剧成为了当下的必须面临的现实难题。同时,随着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资金进出的渠道也将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这对我国的资金流动监管提出了挑战。在我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进程中,对外窗口不断扩大,资金流不断增加,监管无疑成为了重中之重,其难度相比以前也有一定的增加。

金融风险波动加剧,本币贬值再添压力。我国对于金融行业一直采用的是管制的方式,正是因为管制,国内市场才将亚洲危机成功抵御,将2008年金融危机的损失降到最小。无疑,管制起到了一定的防火墙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的金融不断开放,粤港澳大湾区的窗口不断扩大,防火墙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小。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国外的资金从短期或者长期看好中国的资金将会通过该窗口流入中国。外国资本流入中国,无疑会带来信用政策风险,从而造成通货膨胀和货币高估,也从而给人民币贬值带来一定的压力。

图表5: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面临挑战

发展方向:香港为湾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金融支持,内地商业银行加速金融科技落地

--香港为湾区创新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

"科技+创新"模式在旧金山湾区的运用毫无疑问为我国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旧金山地区学校在二战以后为了学校周转,将部分校区转让或租借给企业,这样也加大了企业和学校的联系,如此高的活力也吸引了大量的风投积聚旧金山。而在粤港澳大湾区,一边是有创新闻名的东方创新之都"深圳",一边是金融文明的国际金融都市香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香港要在新一轮粤港澳金融合作中有更大作为,就要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大框架下做好香港金融发展规划,重点是加强与珠三角金融合作:

共同推进跨境金融业务创新。香港是全球一流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市场齐全,金融产品丰富,金融基础先进,而珠三角是内地改革开放前沿及体制机制创新高地。以需求为导向,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产品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在新的跨境业务领域形成突破,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应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重要方向。香港金融业把握着主要跨境客户资源,充分了解欧美最新市场信息,又拥有成熟的产品设计和创新能力,可充当推进跨境金融服务创新的发起人,这是香港金融业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价值所在。

共同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着力点是实体经济,作为现代经济血液的金融业,服务区内实体经济是天职。香港金融业曾积极协助制造业转移,又为区内形成现代经济体系提供全面金融服务,促进两地创新科技合作。下一步,香港加强与珠三角金融业合作,要瞄准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金融与科技双向融合,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民生金融、创新金融,始终围绕推动区内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

共同建设"一带一路"金融大通道。香港政商各界高度重视"一带一路"战略,希望发挥香港"促进者"、"推广者"作用及独特的经贸、金融和专业优势。香港金融业应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优势互补,发挥协同效应,担当双向开放平台,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共同"走出去",建设带动中南、西南地区发展,辐射东南亚及南亚的重要经济支撑带,提升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在"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地位与功能。

共同辐射泛珠金融中心创新合作。加强与泛珠三角经济区金融合作,支持周边省份利用香港离岸平台"走出去"、"引进来",也是香港参加粤港澳金融圈建设的重要方向。在泛珠三角范围内,除广州、深圳等金融中心外,还散布着若干区域金融中心,统筹各省金融业发展。它们各自拥有特殊区位优势,具有特色金融业务,服务不同的国家战略,是香港重要的合作伙伴。香港金融业要研究"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与珠三角及澳门强化辐射引领作用,带动中南、西南地区加快发展。

形成建设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合力。中央越来越重视发挥香港独特优势,提出要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近年特区政府提出一系列金融发展战略,如国际资产管理、跨国企业财资管理、航空租赁业、国际再保险等,但两地金融战略部分重叠,又各自为政,未能形成合力。为进一步打通两地资金流的渠道,解决体制、地域等的隔断,香港与珠三角需要加强政策沟通,增强政策倡导,探讨合作途径,吸引珠三角共同参与香港金融战略,从而提升粤港澳金融圈的国际竞争力。

--内地商业银行创新服务并发展金融科技

强化顶层战略设计,加大湾区资源倾斜。粤港澳大湾区的推进是全局性的,为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在粤港澳地区的独特优势,内地商业银行应从顶层设计上建立统筹管理机制,强化统筹规划和协调分工。在整合全行资源方面,须规划和推进银行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策略,形成资源统筹管理和调度,针对大湾区内大型企业的各类跨区域项目,建立项目联动协调机制,从而形成合力参与大型项目和行业、区域的市场开发。

聚焦基建、同业合作业务机会,实现发展弯道超车。商业银行应结合大湾区定位,借助行业集聚效应,围绕大湾区发展重点,挖掘投资机遇和区域内市场的特有需求,实现业务发展弯道超车。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首要工作,在交通、通信、电气、管道等方面将衍生出巨大的基建类融资需求;银行应与广东省发改委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协助其推动全省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公路、铁路、港口等重大项目,提供配套融资服务。深圳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沿,也是金融创新的中心,随着大湾区金融核心圈的建设,银行在同业业务方面会有更多机会,加强总对总同业授信,探索与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之间合作的新模式将成为下一步工作重点。

加快金融科技创新,推进转型打造智慧银行。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而言,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也是其发展的重点。银行应借助自身立足深圳、联通香港的优势地位,尽快与国内外优质高科技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深港创新圈"。

首先是金融科技项目培育和落地。一方面,把握湾区建设的机遇,加紧银政、银企创新合作模式,抢占金融服务高地的同时,建立和完善银行在粤港澳地区的大数据基础。另一方面,从提高大湾区生活便捷性出发,在医疗、交通、社区、校园等城市服务领域,加快金融科技项目的落地。粤港澳大湾区内教育和科研机构密度仍较低,尤其是深圳,虽然有华为、腾讯、比亚迪等一流水平的应用性研究机构,但基础性研究相当薄弱。商业银行应充分借助香港的教育资源优势,一方面大力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储备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人才力量;另一方面,联动香港的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引入国际最新的金融科技发展合作,为总行金融科技发展提供海外支持。

图表6: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趋势

可行性研究报告
李佩娟

本文作者信息

李佩娟(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关注(12612098)赞(264)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