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制与发展模式分析:发展格局重构,产业协同发展需机制创新与模式权衡

项靖雯

发展格局重构将塑造三大都市圈,当前发展格局存在痛点

根据《蓄势待发的世界湾区第四极:粤港澳大湾区展望及世界湾区经济研究》报告,在特殊的天然禀赋和产业基础之上,粤港澳大湾区将形成东西联动、港深莞穗核心轴带动西岸次轴的发展格局;发展格局重构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重要特征:

其一,湾区的发展关键在于不同体制下区域的融合发展,高规格的湾区协调机构需成立,以加快实现湾区内部各核心城市、不同行政区间的协同与合作;

其二,在大湾区空间重构方面,港深莞穗将成为优势互补的湾区核心发展轴,湾区本身所具有的科创加金融两个强势产业将大大促进湾区经济的腾飞;而在核心轴的辐射带动下,未来重大基建的建成也将助东西联动,促使珠江西岸次轴发展加速。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在核心发展轴和珠江西岸次轴的融合发展下,辐射范围将扩大,影响力深入华南腹地,统筹协作推动空间由多中心转向网络化,湾区城市最终实现发展均衡,要素得以充分自由流动,最终有望形成世界湾区经济发展的第四极。

图表1:粤港澳大湾区格局发展趋势

粤港澳大湾区有以香港为核心的大珠三角的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圈;以深圳为核心的“硅谷”创业创新高端产业中心圈,以及以整个区域为基准的智能制造及教育文化旅游产业圈,使湾区发展兼顾经贸、科技、教育、文化和生态环保等各类领域,推动了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在核心城市的引领下,粤港澳大湾区将珠三角的制造业与港澳两地的服务业有机结合,逐渐形成三大都市圈,分别是:

以深圳和香港为核心城市,以现代服务业、金融业、创新科技为主导的港深莞惠都市圈;

以珠海与澳门为核心城市,以旅游业、绿色经济、现代制造业为主导的澳珠中江都市圈;

以广州为核心城市,以现代制造业与工商服务为主导的广佛肇都市圈。

图表2:粤港澳大湾区三大都市圈

粤港澳大湾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格局是其最大的特点,同时也是最大的难点和痛点所在。粤港澳三地的经济制度、法律体系和行政体系存在差异,各类要素还难以完全自由流动,一些领域还存在同质化竞争和资源错配现象,这些难题亟待破解;同时,在‘一国两制’前提下,粤港澳大湾区合作陷入“制度困境”——香港与澳门属于独立关税区,粤港澳大湾区整个区域不可能构建一个相同制度的特别区域,内陆珠三角部分也不可能是“独立关税区”,任何经济合作都是在‘中国内地关税区’名义的基础上展开。因此,必须克服这一“制度困境”,降低规则和制度的摩擦成本,提高粤港澳大湾区资源及要素的配置效率。

图表3: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的发展阻碍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创新与模式权衡

充分发挥区域内各地区经济主体的比较优势、形成合理的分工合作体系,使区域内各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得以实现、实现互利共赢是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形成的重要机理;而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作用机制根本动力是区域经济利益———追求地区经济发展和效益的最大化。根据粤港澳三地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产业合作方向,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机制创新。

产业分工与产业链全面融合。广东产业未来的转型方向是朝价值链的两端延伸,前端是技术研发环节,后端是市场拓展环节;香港当前主要产业只有两头,一头是金融业,属于高增值低就业型的行业,另一头是低增值高就业的产业,如物流、旅游、商贸等,缺乏科技、研发、制造等中间产业;澳门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博彩业一家独大,也面临着产业适度多元化的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作要改变过去“前店后厂”的传统合作模式,充分发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核心城市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对珠三角地区的引领和外溢作用;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功能,进一步发挥“超级联系人”的作用;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以及中国与葡语系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

研发与新业态协调共育。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群之一,湾区内11个城市各有优势,要实现产业协同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协同创新发展成为必然举措:支持香港建设世界级服务业创新中心,引领湾区与世界顶尖创新资源和网络对接,引入更多世界一流机构和内地科研机构进驻;把广州打造成国家创新中心城市,把深圳打造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创新中心;支持澳门和珠海共建国际化创新城市、粤港澳创新合作重要先行区;同时发挥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六个城市的产业创新优势,共同培育分工合作的区域创新体系。

国际国内市场双向拓展。随着珠三角要素成本的上升,在广东的港澳企业以代工为主的经营模式难于持续,迫切需要转型。转型的重要方向就是在目前扩大内需的背景下努力开拓内地市场,逐渐摆脱外贸依赖;鼓励粤港澳三地企业联手“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实施跨国兼并收购和共建产业园区等,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开拓新兴市场。

图表4: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需要机制创新

在产业分工与产业链全面融合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不同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基础不同,产业协同发展选择的模式也不尽相同:在制造业合作方面,以产业链分工和协作配套为重点,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在现代服务业合作方面,以产业间和产业链合作为重点,助力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在产业全面融合方面,以协同研发和市场的共同开拓为重点,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图表5: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权衡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靖雯

本文作者信息

项靖雯(前瞻产业研究员、 分析师)

关注(1027534)赞(43)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