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分析 政府持续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组图】

柯素芳

 中国的“海绵城市”计划成为联合国的关注焦点之一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即让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018年3月22日,在联合国发起“国际水行动10年”计划之际,中国的“海绵城市”计划成为联合国的关注焦点之一。

据报道,联合国在日前发表的一份报告中说,为应对日益增长的节水需求,中国近年发起的海绵城市计划旨在回收70%的雨水。中国自2015年起开启“海绵城市”试点。按照政府的规划,到2020年,中国城市20%以上建成区要自然存储70%的降雨;2030年,全国城市80%以上建成区要达到这一指标。

图表1:中国“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海绵城市1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受到了联合国关注。事实上,海绵城市建设并非中国独有。国外“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由来已久,可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经验借鉴,比如联合国报告称,乌克兰正试验用人造湿地过滤制药企业排出的污水,印度为涵养水源正进行森林再生计划。

“海绵城市”结合城市规划设计旨在通过建设雨水径流调蓄和承泄设施完善城市排洪排涝体系,这个举措因应了城市高密度发展以及因气候变化造成频繁出现极端天气问题给市政带来的压力。城市中的楼宇能做到的只是将水导向街道,让水流入排水沟后流向大海。但是,未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将面临雨洪的问题,城市中现有的排水系统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的需求。尤其是依赖于水资源供应的城市,如洛杉矶,被收集后的雨水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资源。与其让收集后的雨水流失,城市可利用“海绵”机能净化并储存雨水后实现循环再利用,可用于浇灌植物。

图表2:海绵城市的国际经验

海绵城市2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政府持续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2015年9年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合理利用雨水蓄排,解决污水黑臭,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根据《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目标要求。

在试点过程中,新城区坚持目标导向,按照雨水径流控制的要求,将雨水就地消纳利用,解决好城市建设与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协调关系;老城区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城镇棚户区改造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等,以缓解城市内涝积水、黑臭水体治理、城市热岛为突破口,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图表3:中国“海绵城市”发展重大事件及政策

海绵城市3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表4: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名单

海绵城市4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表5: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名单

海绵城市5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目前海绵城市建设正在加快推进,通过试点城市创新建设模式,探索成功经验,并将这些成熟的做法、模式推广落地。但海绵城市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方式,其全面实现仍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近几年的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例如,在有效缓解城市内涝灾害方面,北京市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环路下凹式立交桥区进行改造,综合采取渗、滞、蓄、排等措施,提升桥区的排水防涝能力,遂宁市对阜丰巷老旧小区进行“海绵化”改造,小区内涝积水点得到了有效控制。

而在城市黑臭水体得到整治方面,常德市市区的穿紫河原来是一条黑臭河道,沿岸居民对此意见极大。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开展后,综合采取调蓄、生态净化等海绵化措施,消灭了水体黑臭,大大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同时,带来周边土地的升值。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海绵城市建设趋势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可行性研究报告
柯素芳

本文作者信息

柯素芳(产业研究专员)

关注(7326397)赞(379)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