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升级释放酒店需求潜力 集团化与轻资产成发展趋势

欧阳新周

 根据发达国家酒店行业的发展经验来看,酒店行业波动弹性较GDP更大。我国近年来宏观经济增速的下滑导致酒店行业进入下行周期,虽然酒店行业短期内很难出现大幅度的景气反转,但是宏观经济企稳、“三公消费”的影响减弱有望使得酒店行业进入新一轮的弱复苏周期。未来我国旅游消费升级将释放酒店的需求潜力,同时酒店的集团化与轻资产经营将成为发展趋势。

未来在经济持续增长和政策支持的驱动下,我国旅游业将进入一轮快速增长的大周期,同时驱动酒店行业的发展。据预测,我国是全球184个国家中未来十年旅游行业增长预期相对较快的国家,我国旅游业有望在十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市场。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酒店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3亿人次,同比增长11.6%;国内游收入所占比例将近90%,且呈现出持续提升的态势。由此可见国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行业成长的动力所在,也是酒店行业发展的长期驱动力。2013年入境游客1.29亿人次,同比下降2.5%,国际经济环境的疲软使得入境游的市场空间进一步压缩。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我国旅游市场就爱那个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过度,散客化与自由行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在这种旅游消费升级的过程中,大众出游的增加利好价格相对适中的经济型酒店,此外高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住宿要求的不断提高利好高端星级酒店。

根据国家旅游局预测,预计到2020年,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将至少有60亿人次的规模,入境游市场约为2亿人次,入境过夜人次数约为8000万人次。2020年我国住宿接待量约为152.36亿人天,2012-202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到2020年之前,我国酒店行业基本保持供需平衡的状态。

2020年我国住宿需求预测(单位:亿人次)

2020年我国住宿需求预测(单位:亿人次)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旅游消费升级释放酒店需求的情形下,未来集团化运营是酒店业的发展趋势。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相对持续的和平稳定以及交通设施与工具的发展与普及,观光休闲旅游和商务差旅对制度化、规范化的连锁酒店产生强烈的需求,酒店集团在发达国家应运而生。国际知名酒店集团经过购买不动产后直接经营的方式实现扩张,但是由于资金需求量较大,重资产模式下的投资回报率相对较低。在建立起明显的品牌形象后,依靠成熟的管理体系,通过品牌输出和管理输出的轻资产模式突破了酒店业的发展瓶颈,实现大规模的跨越式增长。委托管理和特许经营是集团酒店中后期扩张的主流模式。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