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防灾须“物资储备”和“防灾教育”双管齐下

孙海红

昨天,北京市民政局首次发布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清单,手摇充电电筒、救生哨、毛巾、呼吸面罩等成为必备逃生物资;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个居民家庭都储备一些必要的应急物资。相关负责人表示,居民如何采购等相关标准将于今年10月出台。

图表:北京市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

北京市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自然灾害频发,给救援、救助体系带来极大考验

近年来,全球极端恶劣天气增多,自然灾害频发,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威胁。在我国,旱灾、洪涝、风雹、地震、山体崩塌、滑坡和森林火灾等灾害在近些年有不同程度发生,这对救援、救助体系带来极大考验。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地质灾害防治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发生的各类地质灾害就有15403起,其中滑坡9849起、崩塌3313起、泥石流1541起、地面塌陷371起、地裂缝301起、地面沉降28起;造成481人死亡、188人失踪、264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1.5亿元。2013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的受灾人数达38818.7万人次,其中1851人死亡,433人失踪。

图表:2009-2013年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失踪数量

2009-2013年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失踪数量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灾害特别是重大灾害往往会导致道路中断、交通不畅、通信受阻等情况,救援物资和资源很难在第一时间到达灾区,这就要求民众有很强的自救能力。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可以有效避免灾害,提高民众的自救能力,因此,加强居民防灾应急物质储备非常必要。

然而,从目前国内的总体形势来看,民众的防灾意识是非常薄弱的。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北京市随机抽样700户家庭中,只有20%的家庭没有配备应急物品,其余80%配套了部分应急物品,但仍不完备。而在一些偏远地区,应急物品的配备率肯定更低。

◆ 民众的防灾教育必须跟上

家庭应急物资储备能在灾害发生后给居民提供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另一方面,我国居民的防灾意识必须要加强,这点可借鉴日本等国家的经验,加强防灾减教育,普及防灾知识。

国外民众防灾教育最主要集中在学校和社区两大渠道。很多国家把防灾知识纳入到学校教育中,使得孩子从小就能树立防灾意识,了解防灾的手段。例如,在日本,一般学龄前儿童就已接受过3小时的地震安全逃生教育,并有计划地组织地震应急演习,这3个小时往往使他们受益终身,而且此后防灾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通过社区进行防灾教育可更广泛的推动民众学习防灾知识,提高防灾能力。在日本,很多社区不仅设有防灾教育学习设施,而且还设立了消防团、水防团、妇女防火俱乐部、少年防火俱乐部等群众性组织,组织防灾训练、普及防灾知识等。而且发生灾情后,这些组织还能成为救灾的重要力量。

可行性研究报告
孙海红

本文作者信息

孙海红(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关注(544096)赞(209)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