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现代煤化工发展的思考
2013年12月,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副会长张绍强在第十一届煤炭深加工大会作主题演讲时表示,我国未来力争最终实现10亿吨煤炭的油气和化工原材料转化的产业规模。
到2020年,完成现代煤化工大规模工程化示范、技术升级示范和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实现煤焦化产业绿色发展,低阶煤分质高效利用产业化,现代煤化工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 煤化工产品产量不断增长
前瞻《中国煤化工行业月度市场监测分析报告》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10月,我国精甲醇的产量为267.75万吨,同比增长24.26%;1-10月,我国精甲醇的累计产量为2296.83万吨,同比增长4.74%。
图表1:2011.01-2013.10我国精甲醇月度产量增长情况(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11月20日,金石化工投资集团在石家庄建设的年产60万吨合成氨项目3#气化炉投料运行成功。该炉的开车标志着国内首家采用晋城15号煤为原料的碎煤加压气化工艺投入工业化运行获得成功。此次气化炉的成功投运,为国内大型连续气化炉采用晋城15号煤为原料,进行碎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和数据。
2013年10月,我国合成氨的产量为483.90万吨,同比增加2.20%;1-10月份,我国合成氨的累计产量为4822.00万吨,同比增长4.80%。
图表2:2011.01-2013.10我国合成氨月度产量增长情况(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 煤化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2013年11月下旬,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生物基合成气经二甲醚制汽柴油”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为进一步走向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项目成功实现了从实验室规模到100吨汽油/年的中试规模工艺放大,取得阶段性突破。其中,二甲醚转化率达到100%,汽油收率为40%-45%,产油量达12-15Kg/h,各项工艺技术指标均超过项目预期。
随着工艺包的不断完善,具有研究所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基合成气制气柴油”技术正向完全实现产业化应用逐步迈进。
☆ 项目的实施需尊重公众选择权
新型煤化工项目是我国煤炭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这些项目多数集中在煤炭资源丰富,而生态环境又十分脆弱的北方地区,加之项目耗水量巨大,这些地区水资源又普遍短缺,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小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严格的论证和环境评估,很容易引起社会的不满。
近年来,各地一些重大化工项目一度遭到公众和社会舆论的反对,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而地方政府尴尬应对的结果,基本是项目缓建、停建和迁建等。
环保问题深受社会关注,主要源于公众环境意识越来越强,而企业对信息披露消极对待,造成企业与社会公众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因此,一些个案极易被舆论用来制造话题,使社会情绪大面积激发乃至失控。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当前一些重大化工项目,本身就存在决策程序不完备、社会参与和公众听证不到位,以及经济补偿不足等问题。
纵观全局,尽管煤化工项目具有一定的环境风险,但也能带来当地上下游配套产业的落地,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等。项目的实施除了信息公开透明外,最终还得尊重公众的选择权。
相关深度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