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咀嚼谷粒测水分” 粮食安全渐成现实问题

近日,李克强赶赴黑龙江调研大米生产问题,并咀嚼谷粒测水分,表明了国家对大米生产的关心。而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虽然不断取得丰收,但是粮食安全问题却没有离我们远去,实际上有恶化的趋势。

根据《2014-2018年中国大米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为3048万公顷,增幅0.6%;小麦种植面积为2414万公顷,同比减少0.5%。2013年度,我国粮食种植总面积在1.11亿公顷,相比上年下降0.06%。

而我国稻米和小麦产量都出现了一定的下滑,2013年,我国稻米产量将比上年减少约1%,为2.02亿吨,主要原因是我国一些稻米产区持续干旱。2013年,我国小麦产量将减少260万吨,为1.18亿吨,这将是10年来我国小麦产量首次出现下滑。

一方面,我国粮食种植面积和主要粮食产量出现了一定的下滑,另一方面,我国粮食进口持续攀升。2012年,我国进口大米232万吨,相比2011年增长了3.1倍,为2000年以来最高值。而2013年,我国大米进口量将高居不下,保守估计将达到400万吨,相比2012年增长72%,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大米进口国。而受国内不利天气及进口小麦价格优势的推动,2013年,我国小麦进口量预计为750万吨,相比2012年的369万吨,2013年小麦进口量将增长1倍以上。

我国大米和小麦进口量持续攀升,反映了我国粮食需求缺口正不断增大,粮食自给率不断下降,凸显了我国粮食危机的严峻。近年来,中国可耕地面积日益缩减,农民农民弃耕抛荒现象日益增多,而气候灾害不断增多,加之镉污染等人为因素,对我国粮食安全生产造成了重要影响,粮食安全渐成现实问题。

要实现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解决我国粮食生产问题,一方面,必须改变粮食生产方式,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农民种粮积极性,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发展粮食加工业,提高粮食利用效率和粮食增加值,从而提供农民种粮的效益。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粮食食品加工业,积极发展饲料加工业,严格控制发展非食品用途的粮食深加工,确保口粮、饲料供给安全。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实现产品系列化、多元化。发展国际粮食合作,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在境外建立稻谷、玉米和大豆加工企业。

可行性研究报告
李宇浩

本文作者信息

李宇浩(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关注(184251)赞(374)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